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古文观止齐国佐不辱命是第几篇:古文观止175,苏洵管仲论

人气:395 ℃/2024-02-14 09:43:49

管仲:名夷吾,字仲,齐僖公33年(前698年),始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任国相,辅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桓公41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

威公:即齐桓公,宋人避钦宗讳,改桓为“威”。名小白,姜姓吕氏 ,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于公元前643年病死。


管仲(xiàng)威公,诸侯,(rǎng)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hōng)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qì)简公,齐无宁岁。

1、相:辅佐; 2、霸:作动词,称霸、统领之意; 3、攘:排斥,驱逐;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狄,后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4、终其身:一直到死; 5、竖刁:齐桓公的幸臣,他为了接近桓公,自行阉割;易牙:又名雍巫,善于烹调,为满足桓公尝蒸婴儿之味,而蒸杀其子献给桓公;开方:本是卫国公子,抛弃自已的国家和父母到齐国做官; 6、薨:周朝诸侯死叫“薨”; 7、五公子:指公子无亏、 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齐桓公生前已把公子昭立为君位继承人,就是后来的齐孝公,桓公死后,这五个公子都想争夺公子昭的君位,因而引起齐国的混乱; 8、讫:通“迄",到;简公:即齐简公,名壬,前484年~前481年在位。

(fú)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也,吾不曰管(guǎn)仲(zhòng),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乱人国者,其用之者,桓公也。

1、夫:发语词,用于句首,起引出议论的作用; 2、所由起:引起的原因; 3、所由兆:出现的迹象;兆:征兆、迹象; 4、治:与“乱”相对,安定的意思; 5、鲍叔:即鲍叔牙,他和管仲是至交,史称“管鲍”。初,他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小白做了国君后,命鲍叔做卿,他辞谢,并举荐管仲,后来齐国在管仲治理之下日渐渐强,成为霸主; 6、何则:为什么; 7、固:固然,诚然; 8、顾:但是。

夫有舜而后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shào)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jí)公问之相(xiàng)。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1、而后:同“然后”,这才;放:放逐,流放;四凶:指不顺从虞舜的四个部族首领; 2、仲尼:孔丘的字;去:除去;少正卯:春秋时鲁国大夫,鲁定公十四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上任后七日就杀少正卯杀,暴尸三日; 3、仲之疾也,公同之相:管仲病重时,齐桓公问他谁可以接任做宰相,管仲说:“了解臣子的只有君主。”桓公问:“易牙如何?”管仲答:“这人用杀儿子做菜给您吃这手段来讨好您,不合人情,不可做宰相。”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他背叛祖国、父母来做您的臣子,不近人情,不能信任。”相公再问:“竖刁如何?”管神答:“他用阉割自己的手段来取悦于您,,违背人情,难以亲近。”

呜呼!仲以为桓公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chǔ)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1、果:果然,真的; 2、几年:多少年,许多年; 3、不绝于耳:在耳朵中不能停止;不绝于目:在眼睛里不能断绝; 4、遂:满足; 5、徒:仅,只不过;以:因为;焉耳:罢了; 6、弹冠而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王吉,字子阳,故称王阳);意思是说王阳与贡禹爱好、抱负相同,王阳做了官,必然要引荐贡禹去做官,后来就用这比喻做好当官的准备,这里指坏人准备上台。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zhí)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少三子之哉?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者矣。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絷:束缚; 2、匹夫:普通百姓; 3、不然:不是这样;岂:难道;徒:同一类的人; 4、虽:即使; 5、悉:全部; 6、本:根本; 7、因:趁着; 8、自代:即“代自”,代替自己。

五伯(bà)莫盛于。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1、五伯:同“五霸”,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威文:即齐桓公和晋文公; 3、灵公:名夷皋,晋文公之孙,晋襄公之子,前620年~前607年在位,因暴虐无道,被他的臣子赵盾、赵穿兄弟所杀; 4、孝公:即公子昭,齐桓公的儿子,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即位; 5、犹得:还能; 6、不肖:不贤,品行不好; 7、彼:他,指代齐桓公;恃:依靠,依赖。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有有而无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xū)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dàn)(màn)不信也。

1、盖:大概,可能; 2、臣:指贤臣;君:指明君; 3、仲之书:即《管子》; 4、宾胥无:齐桓公时大夫; 5、各疏其短:管子病重时,齐桓公向他:“鮑叔怎么样?"管仲说:“为人刚直,但不能为了国家大事受委屈。”桓公又问:“宾胥无怎么样?”管仲说:“喜欢好人好事,但也不能为国家大事而受委屈”;疏:指出;短:用作名词,短处; 6、托国:托付治理国家的重任; 7、逆知:预料; 8、诞谩:荒诞不经; 9、足:值得。

吾观史鰌(qiū),以不能进蘧(qú)伯玉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1、史鰌:字子鱼,春秋时期卫国大臣,史鰌为官忠诚、正直,立志为国家推荐贤才,斥退奸臣,活着的时候没能说服国君,死后还以尸谏; 2、进:荐举;蘧伯玉:春秋时卫国贤大夫; 3、退:罢免;弥子瑕:卫灵公宠幸的臣子; 4、身后之谏:史鰌病且死,谓子曰:"吾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生不能正君,死不能成礼,置尸北堂足矣。"鰌死,灵公往吊丧,其子具言。公曰:"夫子生而进贤,退不肖,死以尸谏,可谓忠矣。"乃召蘧伯玉为卿,退弥子瑕。卫国以治; 5、萧何:辅佐汉高祖建立汉朝,为丞相,素与曹参不合,临终却荐曹参为相。

《管仲论》全文:

管仲相(xiàng)威公,霸诸侯,攘(rǎng)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hōng)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qì)简公,齐无宁岁。

夫(fú)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guǎn)仲(zhòng),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shào)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jí)也,公问之相(xiàng)。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chǔ)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zhí)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bà)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xū)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dàn)谩(màn)不足信也。吾观史鰌(qiū),以不能进蘧(qú)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通篇总是贵管仲不能临没荐贤。起伏照应,开阖抑杨。立论一层深一层,引证一段紧一段。似此卓识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

搜索更多有关“古文观止齐国佐不辱命是第几篇:古文观止175,苏洵管仲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