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鱼玄机自认并不比男人差:鱼玄机,我做梦因为我能承担得起我的生活

人气:144 ℃/2024-01-26 23:00:28

她是一只彩蝶——是一只在世间诸多不公、不幸的挤压下羽化而成的彩蝶,她以她的才情,以这世间给予她的诸多不公、不幸为双翼,飞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一个能让她的心灵得以安顿的世界。

或许在世人眼中,她的一生是充满悲剧意味的。她风姿绰约,充满了才情,在面临爱情婚姻的诸多不幸时,选择了抗争,她选择离开不属于她的爱情,选择了出世,做了一名女冠。而这种抗争带来的结果却是被后世的某些“道学家们”称之为“乱礼法”而大加鞭笞,为那些正统的历史记录者们所不容,但这些评判对于一个要寻找自己心灵安宁之地的人而言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这世间诸多嘈杂声响中的一个,于是,在远离了不幸婚姻的桎梏之后,她真正让自己的才情得以爆发,而爆发出的才情堪比当时文坛中的佼佼者,后世评之“刘文芳、卢允言辈,亦未易臻。李义山能为之,而玄机可与之匹”,对于一个身处男性话语权的时代的女性而言,能得到这样的肯定是多么的不易!

唐代是一个女性意识萌发的时代,是一个女性逐渐崛起的时代。游牧民族的胡人文化对于唐人的影响极大,使得唐人具有一种豪侠的气质,这种气质使得唐代在对待女性时也有别于以往的时代。他们对于女性更为宽容,更为开放,给予了她们更多的自由。在《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中有这样的表述,唐代由于社会开放,科举制度的繁盛,文化教育的普及,社会各阶层对于女子的教育都较为重视,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家中的女子去读书学习。这可以说是过往的朝代所从未出现过的景象,而武则天长达五十年的专权使得长达千年之久的父系社会的内核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唐代佛道两教的兴起,也为这些女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接触到的更为开阔的精神世界,唐代的女子们不再甘居深闺高阁,他们开始与文人士大夫们交游,开始大胆表露张扬女性的个性、魅力,以下棋、弹琴、吟诗作赋为乐事,唐朝的女性诗人也渐渐融入了当时的文人圈。宋代的《唐诗纪事》中出现了四十余位女诗人,元代《唐才子传》记录下二十七位女诗人,而清代的《全唐诗》收录的名媛诗多达一百零七家,可见唐代女子在当时文坛的活跃程度,而说起唐代女诗人这个群体又不得不提其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那便是女冠诗人。她们用手中的笔,胸中的墨,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迥异于男性眼中的世界。

在这群女冠诗人中,成就高者当属鱼幼微。然而,正如先贤所言“大凡物不平则鸣”,她这番成就的取得,背后便是源于对世道不公、对于自身不幸命运的抗争。大唐盛世,多么华美的一个词,但即便是这大唐盛世,也有着抹不去、消不掉的阴影在徘徊。在别人眼中的大唐盛世对这样一个极富才情的女子展露出的却是它狰狞的一面,裹挟着她走向一个悲剧性的命运,但同样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又为她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与不公命运抗争的机会,关键在于她是否愿意去选择抗争……为了爱、为了这幸福我愿放弃我的一切——这怕是出阁后的鱼玄机最初的内心独白。

色倾城、思入神、性聪慧的玄机在十五六岁之时便嫁与了当时的状元补阙(唐代谏官名)李亿为妾。婚后的生活对于二人而言都是充溢着幸福的,他们给予了彼此的生活更多的色彩——即便是玄机在此时只是一个“外宅妇”而已。当时的李亿已经有了正妻,也许李亿曾经是想要将她接入家中一同生活的,但遇到一个“妒不能容人”的夫人,也只能将玄机另安排在他处的别院之中。年少的玄机没有理会这些,在她看来这些委屈,这些别离,这些不公相较于那甜蜜的幸福又算得了什么?她相信那个男人能够给予她所渴望的幸福。于是她隐忍,隐忍着孤独;她忽略,忽略施加在她身上的不公;她隐藏,隐藏起对他的所有思恋,只是日日盼望他的到来。但等来的却只是一席凉席,这凉席也仅仅是他派人送来的,可这也足以让她感到高兴,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凉席随即被她铺在了床榻之上,她感到了那丝清凉,感到他心中对她的关怀,少女的羞涩让她无法直白地表达爱意,表达对他的思恋,于是她便借着凉席,用她的才情赋诗一首:“珍簟新铺翡翠楼,泓澄玉水记方流。唯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此诗首句中“珍”“新”二字便已道出了她心中的喜悦之情,是心爱之人在惦念我,送我了这凉席,我便迫不及待地将它铺在了床榻之上;而在三四两句诗中则用了一个典——班婕妤失宠后所作《怨歌行》之典故。班婕妤在《怨歌行》这样写道:“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而在鱼玄机的诗中则是将“珍簟”与“云扇”相比,化用了班婕妤的“合欢扇”,也许在此时,她已隐隐感到了一丝隐忧,一丝惶恐,惶恐有朝一日也如班婕妤一般被心爱之人所抛弃。不幸的是竟一语成谶。鱼玄机还在痴痴地等待着李亿,还在为李亿独自品味着这别离的痛苦、寂寞。随后她又为他写下了《春情寄子安》: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她与她心爱的李子安相约在中秋月圆之夜相会,而自此分别之后,她似乎再也没能见到她的李子安。但此时的鱼玄机却并未察觉,依旧在等待着、期许着下一次的会面,《情书寄李子安》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怀:

饮冰食檗志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

秦镜欲分愁堕鹊,舜琴将弄怨飞鸿。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

相思带给她的煎熬让她即便是“饮冰食檗”都不起丝毫作用,她的内心在煎熬着,她怕了,怕再也见不到她所思所念之人。可事实给予她的回答就是书信茫茫无处问,不仅见不到,甚至也连一封书信都再也没有收到过。她所害怕,她所恐慌的事情最终还是变成了现实——一个让她无法接受的现实。

尽管如此,痴情的鱼玄机还是在思念着他,她在《隔汉江寄子安》和《江陵愁望寄子安》两首诗中继续表达着她的相思之情,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最终她绝望了,“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蕙兰销歇归春圃,杨柳东西绊客舟。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寄子安》),此时深感绝望的她还是心存侥幸,也许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像水流一般,不会轻易被斩断。可对于李子安而言,鱼玄机不过是他的一个妾,这对于当时眠花宿柳成风的唐文人而言是一个无足轻重可以随时抛弃的对象。苦苦依恋、维系的这段感情最终走向这样一个结局,她的心终于彻底地死去,她将心中种种的不满,这世间的不公化作了《赠邻女》(又名《寄李亿员外》)一诗: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一个女子呼喊出这样的声音,该让多少似李亿一般薄情寡义之人感到汗颜,看看这所谓的大唐盛世之下的男子们有几个是重情重义之人?!也是在这首诗中她喊出了一句颇受后世争议的“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多才貌美的女子自会有人钦慕,无心之人也无须为之追悔,男子既已无情无义,我亦可另觅所爱。只有自立自强才会追寻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才能安顿这颗“真心”。之所以受到争议只是因为这是一种挑战,是一种抗争,是对正统礼法的不屑,而在那个时代看来女子不过是男子的附庸而已。

其实对于鱼玄机而言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隐忍,消磨掉自己的才情,消磨掉自己所有的棱角,做一个世人眼中合格的“妾”,一个地位只是比婢女略高的妾;一是割断了这段让她倍感痛苦的婚姻,选择一条她自己想要走的路。最终她选择了后者,走进了道观,这也让她走向了新生,变得不再平庸。在《观物文学史丛稿——唐代女诗人》一书中是这样论述道教对于这些不幸女子的作用:“道教在唐是最尊的宗教,那‘清静无欲’的老子被高宗尊为玄元皇帝,《道德经》也就被尊为圣经。其实当时的道教也还就是道其所道,不是老子的道教,而仅仅是严格的儒家礼教的发动。只有道教是在礼教之外,不受礼教约束,而一般有知识被压迫的女子便假此为护身符,以取得其恋爱的自由。”

在这里她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她的心灵也得到了安宁。曾被牵绊压抑的情思才思在此时得到了升华。修道的日子让她开始思考生命中最为本真的意义所在,也将自己的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生命空间,《寄题炼师》中她描绘了霏霏细雨,《题隐雾亭》更是将春花秋月入诗,《秋思》一诗中更是写出“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布衣终作云霄客,绿水青山时一过”,诗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徜徉山水,对自由,对无拘无束生活向往的情怀让我们也不得不为之感慨。这在以往也是只有男子才敢追求的生活。

虽然经历了那样一段令她痛苦,令她刻骨铭心的情殇,但她没有因为那些曾经受到的伤害而停滞不前,而退缩。与之相反她变得更为大胆,成为女冠之后,她的才情吸引了大批的文人与之交游,而在这些文人之中她也在寻觅着她的归属之处。这期间她写下了不少大胆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诗句,在《和友人次韵》中她写道:“何事能销旅馆愁,红笺开处见银钩。蓬山雨洒千峰小,嶰谷风吹万叶秋。字字朝看轻碧玉,篇篇夜诵在衾裯。欲将香匣收藏却,且惜时吟在手头。”而在《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中更是大胆地写出了“河汉期赊空极目,潇湘梦断罢调琴。况逢寒节添乡思,叔夜佳醪莫独斟”的诗句。而那些得到她的期许的男子,此时却畏首畏尾起来,不敢去面对她,这着实令人感到可笑。

民间还流传着她与大才子温庭筠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不一定全然真实,但是足见鱼玄机的影响之大。相传鱼玄机少年好学,很早便已经有了惊人的才华。一个女子有如此惊人的才华,在崇尚诗歌的唐代已经算得上是一则大新闻。而对于同为诗人且同样才华卓著的大才子温庭筠,在耳闻之余定然是十分想见一见这位女诗人。

当时鱼玄机一家生活贫苦,然而身在教坊却仍然出淤泥而不染,这让慕名而来的温大才子很是感动。他有心一试鱼玄机的才华。温庭筠当即以自己来时路上柳絮飞舞的景象出题《江边柳》,让鱼玄机作出一首诗来。这其实很有些刁难的意味,因为这个时候的鱼幼微,才不满十三岁。我们十三岁,还是在弹着玻璃球的年纪,让她来赋诗,真的有些无礼。可是对鱼幼微来讲,这并非难事,她只是构思了一会儿,便当场作出来,并交给温庭筠。而幼微的诗果然不凡,这让温庭筠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位小才女。

经历此事之后,温庭筠就经常来到鱼家,他可不同凡俗,指导鱼幼微作诗,算是让他很快乐的事情,想到就做,也算是随性而为。而温庭筠与鱼幼微的关系也在渐渐发生改变,鱼幼微尊敬、爱慕他的才华,他也喜欢鱼幼微的聪颖、活泼。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也或者是父女、朋友,但这时正是少女情窦初开的年纪,温庭筠突然地到来,已经是闯到了她的世界之中,所以她的世界开始了慢慢地演变。

世事无定,作诗,不能当饭吃,亦不能让温庭筠实现心中的抱负,所以他在与鱼幼微相交不久之后,便离开了长安,在她情窦初开的时候,远赴襄阳。在那里,他当了刺史徐简的幕僚。而后两人还多次互赠诗篇,这段佳话不知道被后人传颂过多少遍。而这种小儿女眼中的浪漫,后来却不知道为鱼玄机带来了多少骂名。唐懿宗咸通元年,温庭筠又离开襄阳,回到了长安。鱼玄机非常希望温庭筠是回来娶她去做温夫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温庭筠虽然回到了她的身旁,与她却还是以师生的关系相处,并无半点逾越。

面对这样一份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爱情,鱼玄机只能暗自神伤。她不能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她不能要求温庭筠什么,因为对于一个在政治上还有追求的人来说,不可能迎娶自己这样一位地位贫寒的女子。而自己也没有办法冲破礼教和与自己有着师徒名义的老师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鱼幼微生为女儿身,便是她的悲苦,她就算苦闷彷徨,亦无法改变体制的缺陷,难以对抗沿袭了千年的世俗的观念,所以她唯有自伤,唯有叹惋,却不能真正地实现她的理想。

也因为她是如此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便被后世的道学家们冠以“淫荡”“乱礼法”之名而大加鞭笞,然则对于那些不怀好意之徒她是决然拒之的。她以《感怀寄人》表明了自己的心志:“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好色之徒只管去寻花问柳,去找那些艳丽的桃李,我自做我的桂松,只待知音的到来。

她是一只彩蝶——是一只在世间诸多不公、不幸的挤压下羽化而成的彩蝶,她以她的才情,以这世间给予她的诸多不公、不幸为双翼,飞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承担起所要承担的,它就像羽翼一般,我们能感受到它所给予我们的重量,但同时也能让我们得以展翅翱翔。

以上内容摘自煮酒君《唐朝女人折腾史》

搜索更多有关“鱼玄机自认并不比男人差:鱼玄机,我做梦因为我能承担得起我的生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