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道德经四十五章原文及注释 道德经,注释五十四

人气:182 ℃/2024-02-14 23:26:38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

不辍①。

【注释】

①以:凭借。后省略宾语“善建”、“善抱”。祭祀:祭祀祖先。辍( chuo ):停止,断绝。

【译文】

善于建立的无法被拔掉,善于保持的就不会脱落,子孙凭此可以世代祭祀祖先而不停止。

【原文】

修之于身①,其德乃真;修之于家②其德乃余③;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注释】

①之:本段中的“之”全部指“道”。因为“德”来自“道”,只能以“道”修身,才会有“德”。

②家:家庭。

③余:丰余。“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意思是说,用“道”来治家,“德”就会变得多起来,以至化及全家人。以下数句的意思一样。“余”、“长”、“丰”、“普”也是递进关系,表示修“道”的面越大,“德”的普及范围就越广。

④国:指诸侯国。

【译文】

按照规律来修养自身,个人美德就会变得纯真;按照规律来要求全家,美德就会化及全家;按照规律来管理全乡,美德就会波及全乡;按照规律来整顿全国,美德就会遍及全国;按照规律来治理天下,美德就会普及天下。

【原文】

故以身观身①,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②?以此。

【注释】

①以身观身:用修身的原则来观察个人。个以:用。

②何以:凭什么。然:代词,这里指天下情况的好坏。

【译文】

所以要用修身的原则来观察个人,用齐家的原则来观察全家,用理乡的原则来观察全乡,用治国的原则来观察全国,用平天下的原则来观察天下。我凭什么来了解天下情况的好坏呢?就凭借这一原则。

【赏析】

本章旨在重复肯定修道积德对维护王朝事业的永续不衰所具有的巨大效能,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在社会政治领域进行修道积德的劝道倡言。

老子劝导统治者要从个人做起,让整个社会在身、家、乡、邦,乃至整个天下各个层面都修道积德。他幻想着一个人人、家家、乡乡、邦邦,乃至整个天下都以进道修德为生活目的,以相互对比竞进来达到同归大道的壮观场面。

修道、积德,治国如此,我们做人亦当如此。要想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就必须用自己去与他人做比较。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聪明的人也有缺点,明白了这个,你才会真正发现自己缺少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看清自己,犹如你开车时,本已风驰电掣,你却仍想加速,此时你若看看周边其他车辆慢若老妇,便会自动地放慢速度。这是何故?是因为参照物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参照物,以我们身边优秀的人为镜,我们便会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搜索更多有关“道德经四十五章原文及注释 道德经,注释五十四”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