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真正爱你的人会刻意回避异性 明知不爱你,你却还要舔

人气:409 ℃/2024-04-22 01:19:50

如果你不确定一个人爱不爱你

那就是不爱 无一例外

你在炉边烤火

怎么可能会感觉到冷?

我们都见过一个人对某人过分着迷甚至到痴迷的状态,尽管这个人可能永远得不到某人的回应;但越得不到明确回应,他反而越痴迷

在旁观者的眼里清楚的知道这份感情的不对等关系,但他仍然沉浸在自己虚拟的童话故事中;不仅时常强迫性的分析那些暧昧的话语和动作,并且反复去看聊天记录和朋友圈动态,就为了说服自己还有希望。

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不敢承认自己的感情,以至于永远陷入在不确定的空虚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十分明确自己的喜好或认知程度。好比如,你想要成为一名歌星,但当发现自己唱歌确实难听时,你便会放下这个梦想。

反观面对爱情,我们认知会变得十分模糊,在对方明明已经足够冷漠的时候,你还是会因为渺小的希望义无反顾。

时常你也会问自己:

我们是什么时候养成“得不到才最迷人”这样坏习惯的?

本性如此

爱情专家海伦·费舍尔就曾做过一项实验,她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了15名大学年龄段男女的大脑,这些人最近都曾求爱被拒,但他们却承认有强烈的“分手感”而想挽留对方的欲望。

在扫描过程中,海伦·费舍尔给这些男女看了一张拒绝他们人的照片;然后,要求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字练习,分散注意力后,再给他们看一张他们并不感兴趣人的照片。

海伦·费舍尔发现,当这些男女看着拒绝他们人的照片时,他们大脑关于奖励、渴望、成瘾、身体痛苦和烦躁的区域比他们看不感兴趣人的照片时更加活跃。

2010年,海伦·费舍尔在《神经生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结论,结论中提到,人在求爱中被拒时,大多会伴有强烈的再追求的欲望或发现机会的渴望。

麻烦的是,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失去爱人太悲伤所以导致想再获得,但事实是我们并没有失去任何可以悲伤的东西。

因为一开始这个人就和我们没关系,而我们也从来没得到过对方。

可感觉它就跟分手失去爱人一样痛苦。

痴迷的根源

海伦·费舍尔曾表示:爱情中的苦恼和痛苦会让人上瘾

的确,在一段关系结束后,我们会沉迷于和对方相处的时间,发过的信息,陪伴的画面甚至是爱爱的感觉。

但,即便是从来没发生过关系,当我们求爱没得到回报时,我们的大脑也会类似地工作。那这种沉迷的根源是什么?

l 认知失调

你是否会花好几个小时来思考或解读所爱之人的行为? 最终看似分析出来了,但又没信心去肯定分析的结果。这种纠结导致你内心充满了不舒服的紧张感。你越告诉自己要保持冷静,却越要去思考。直到最后,你分析出无数种可能,变得十分敏感,即便手机亮了一下,脑袋中第一反应就是“她来消息了” 。

心理学中,这种感觉被称为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矛盾的信念、观念和价值观所引起的心理不适。

当出现这种状态时,认识失调会让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其他事,而只能关注到当下紧张的原因或者极力寻找减少紧张的手段。

在两性关系相处中,若我们极力去调整矛盾的信息时,便会马上处于失调的状态。比如,分析一个人喜欢我们还是不喜欢我们。

举个例子:当两个人一直处于合拍的状态在相处,突然对方疏远了这段关系。这种突然的对立信号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很不舒服的心理感受。

我们想设法去减少这种感受,大脑就会冒出三条解决方案:

1. 终止不对等关系。比如:你确定她不喜欢你了,你就会识趣的消失。

2. 获取更多信息。比如:你纠结于她喜不喜欢,便求于知道她为啥这样做。于是,你便疯狂的给她打电话,发消息,找她周围的朋友,每天都在思考发生了什么事。

3. 降低这件事的重要性。比如:不去纠结她为啥突然失踪,而是关注生活其他的部分。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类人没勇气终止关系,也没办法专注其他事,便只能无限循环在不确定的空虚中。

其实,第二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般毫无用处。因为事后对方可以暗示你想多了,辩解自己无知。

不管她是否无知,这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浪费了时间,也给予了别人决定你感受的权利。

另外,根据多数人的经验来看,我们花心思在一个人身上时间越多,就会对他们投入越多。以至于最后,当你看到类似 “一个人喜欢你有哪些现象”或“你们频繁出去吃饭代表什么”这样的信息,你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射到其中。

这时的你,会不断在你们的关系中出现认知失调的情况(纠结她到底喜不喜欢你),然后不断用第二种方式来刺激你不断寻找她喜欢你的证据,即使这些证据一开始就不存在。

越这样做,就越投入,越根深蒂固你的幻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把努力追求对方喜欢画上等号。

可悲的是,到最后,人家对你笑一下,你还以为恋爱了。

人之所以会长期痛苦,是因为他们拒绝直接面对真实的情况。若你能和对方坦白,让她来消除你所有疑虑,得到一个明确答案。你便可以更容易终止这段关系或者去专注生活的其他事。很多人都是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选择活在希望中,让自己不断地受到心理困扰。

l 追逐多巴胺

认知失调的确在追求一个人的时候会起作用,但为何忽冷忽热会让我们如此痴狂?

这是因为往往常规和可预测的事情会让我们感到无趣,而或多或少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才是刺激我们义无反顾的重要原因。

这种义无反顾的行为本质,背后其实是多巴胺在作祟。

正是多巴胺驱动的奖励机制,在追逐暗恋对象时,产生了“上瘾”的快感,让我们越发渴望的去反复体验。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萨波尔斯基对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的研究证明了两个关键性问题。

1.人类体内的多巴胺水平会在期待奖赏时上升,而不仅仅是在接受奖赏时上升。

2.当不确定性最大时,多巴胺分泌水平最高。

这说明,即便是我们在追求某人的过程就足矣释放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

另外,在我们不确定结果的时候,多巴胺分泌水平最高。这就是为啥我们在面对另一半时,仅仅只是期待,就足够让我们感到开心的原因了。

在很多情况下,追求一个能时而冷时而热的对象时,会产生令人上瘾的内啡肽,即使你知道永远都得不到她。

多巴胺对人类来说是无法抗拒的,就像你可以原谅自己沉迷游戏中的快乐,让你在看短视频的过程中越发成瘾。

不管你喜欢与否,有人总是会恰到好处的平衡你的快乐和痛苦。

Limerence—精神上的依恋

你或许有这样的错觉,当遇到一个喜欢的人,你打心里会告诉自己,这辈子我再也不可能遇到第二个她了。在你看来,这就是缘分,不论你做什么都无法停止对她的思念。

每一天你的心思都放在对她的想念中,不论出现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办法把这件事和她联系起来。

如果你有上述的情况,那么你可能有Limerence的心理情况。

Limerence是心理学家Dorothy Tennov在1979年所著书中提到的:

The feeling I have for him is not lust, but limerence.

我对他的感情不是肉体上的欲望,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度依恋。

而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有Limerence的人在追求过程中不会出现放弃的情况,他们所爱之人做的任何事情,或者拒绝他们的任何事情,都会被他们定义为要克服的困难。

参照以下四点,看看你是否有Limerence的心理情况?

1. 你发现自己不断地在想念一个人,并且无法专注于日常生活,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想和他们一起分享或经历。

2. 你的主要目的是精神上的不分离,而不是单纯的想睡觉。

3. 你的重点是占有对方的精神和你同步,而不是让他们获得幸福。

4. 对方的一个行为,你会强迫性的反复理解和思考,深陷其中。

以上三点心理学的概念,可以解释大多数为何我们会痴迷对方忽冷忽热的问题。希望今天所说的概念能让大家更多的去了解一些心理上的弱点,不至于这些弱点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所利用。

结语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去纠结那位对你忽冷忽热的人,她会让你深陷其中,甚至最后毁掉你的自尊,让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没有吸引力和被爱的价值。

爱人先爱己,你没理由一直处于这种没安全感的感情状态中,更不应该让这种不安全感迫使你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每当你发现自己沉迷于一段忽冷忽热的感情中,你要问问自己,你是真的爱这个人,还是因为心理弱点在作怪。

搜索更多有关“真正爱你的人会刻意回避异性 明知不爱你,你却还要舔”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