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故事 长征里程碑千难万险过草地

人气:283 ℃/2023-12-30 06:57:24

来自:前线客户端

毛儿盖会议后,中共中央立即率右路军开始过草地,向班佑、巴西一带进发。

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

8月18日,右路军先头部队红三十军的三个团,在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和红三十军代军长程世才的率领下,进入草地。

8月21日,红一军团红二师为先头部队=,以红四团为前卫,进入草地。

8月22日,*********、张闻天率中央机关与前敌总指挥部、军委纵队,紧随红三军团,由毛儿盖经曲定桥、徐支梗沙入草地。

红军将要走过的这片草地,俗称毛儿盖草原。因历史上一直为松潘所辖,所以又称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联结段,范围大致包括热尔郎山(今若尔盖县北部)以南,浪架岭(今松潘县西端)以西,查针梁子(今红原县南部)以北。

这片草地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0多公里。地势倾斜,起伏很小,一望无际。一些缓坡平岗,在其间隆起。白河(葛曲河)和黑河(墨曲河),由南向北纵贯其间。河道迂回蜿蜒,水流滞缓,河汊众多。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由于排水不畅,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形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看似平坦,实则险沼处处。在色彩绚丽的野花丛中,到处都是深不可测的泥潭。人行其上,极容易陷溺而亡。草地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雨雪交加。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草地成了人迹罕至的绝地。

红军为什么要过草地,难道没有其它路可走?当然不是,红军当时最起码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东出四川,另一条是从理番出平武、青川、碧口,沿阴平,再出文县、武都,第三条就是过草地。

由于张国焘的拖延,松潘战役失利。敌军重兵集结,另外两条路被堵死,只有走过草地,才有一线生机。

8月,本是草地繁花似锦的季节,但对红军指战员来说,草地之行,则是一次死亡之旅。为了克服行军中的困难,党中央、前敌总指挥部和各军领导人想了许多办法,命令前锋部队在沿途插上安全路标,指示道路;组织有经验的人挖野菜、尝百草,个人不准乱挖乱吃;严禁丢弃伤病员,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和干部坐骑,腾出马匹、牦牛,运送伤病员。尽管如此,红军的草地之行,依旧成为长征途中最艰辛的一段历程。

草地无路可循,只有在向导的指引下,沿着牧民留下的痕迹,踏着掩盖千年沼泽的草甸缓缓而行。部队进入草地后,几乎无日不雨。雨水不仅淋湿了官兵的衣装,也淹没了前进的路线。许多官兵由于偏离路线,陷于沼泽中身亡。

红军过草地剧照

行路之难阻滞着部队的行动,缺食之苦则直接威胁着官兵的生命。过草地前,部队普遍开展了筹粮工作,并要求每人准备十天的干粮。但川西北物资贫乏,根本无法满足十万大军所需。绝大多数部队远未筹到规定的粮食,有的仅筹到了两天的干粮。因而行程未及一半,众多单位即告断炊。干部们纷纷杀掉坐骑,给官兵食用,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缓解缺粮困难。官兵们不得不吃野菜、草根,甚至于煮食皮带、鞋底、马鞍等。

风雨、泥泞、寒冷、饥饿、缺氧的折磨,使得红军官兵的体质迅速衰弱,减员大幅增加。许多红军官兵最终没有走出草地。

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后来回忆说:“草地,茫茫的草地,残酷无情的草地,你夺去了我们多少战友宝贵的生命。不少同志在草地的短短几天,经受饥寒交迫的折磨,把全身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力气都消耗尽了。他们在死前的瞬间还非常清醒,还念念不忘革命,还希望北上抗日,迈完征途的最后一步。可是,缺氧、风雪、饥饿和寒冷,却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天当被,地当床,暴雨来了当蚊帐。”“天上无飞鸟,地上无人烟,茫茫草原,蓝蓝的天,只有红军亲眼见。”

红军长征过草地路线

这些红军留下的诗歌,真实记录了草地的困苦。在如此艰巨的考验和恶劣的环境中,支撑着红军战胜困难、走出草地的,是一种坚决跟党走的革命信念,是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革命意志,是红军官兵亲如兄弟的团结友爱之情,是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就这样,熬过了一天又一天,告别了一个又一个倒下的战友,红军终于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作者:汪金友

编辑:谭丁

搜索更多有关“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故事 长征里程碑千难万险过草地”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