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马王堆帛书道德经拓本高清图:孟跃龙丨马王堆简帛札记二则

人气:124 ℃/2024-03-05 08:26:59

馬王堆簡帛札記二則

孟躍龍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摘要:馬王堆漢簡《十問》“鹿”,舊多釋為 “麄黎”,本文認為應改釋為“黴(麋)墨”。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椯”字,傳本多做“投”,前人或釋為“拄”,本文認為可改讀為“觸”。

關鍵詞:馬王堆;《十問》;《老子》;《道德經》

1 《十問》“鹿”

馬王堆漢簡《十問》中有這樣一段話:“黃帝問於大成曰:民何失而顏色鹿,黑而蒼?民何得而腠理靡曼,鮮白有光?”簡文中“鹿貍”二字舊釋為“麄(粗)黎(黧)”,整理者認為:“貍,讀為黎,《論語·雍也》皇疏:‘犁音貍’可為旁證。黎,黑,字或作黧。”①馬繼興提出:“粗,原作鹿,乃麄字形訛。麄字同麤。麤與粗上古均精母,魚部韻。同音假借。黧,原作,乃貍字形訛。貍與黧上古音均來母紐,黧為脂部,貍為之部。故貍假為黧。”②魏啟鵬、胡翔驊觀點接近,認為“鹿”可通“麤”,“顏色麄黧”譯為“顏面粗糙皴裂。”③

前人之所以把“鹿”當作“麄”的訛字,顯然是照顧到文意,從上下文來看“麄(粗)黎(黧)”與“靡曼”對文,而“靡”與“麄(粗麤)”意思相反。但是這裡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首先是“麄(粗)黎(黧)”的說法於文獻則無徵,其次是“顏面”與“顏色”意思上略有不同,用麄(粗麤)來形容“顏色”並不合適。

今按原簡“鹿”字應為“麋”字之訛,《史記·天官書》:“冬至短極,縣土炭,炭動,鹿解角。”王念孫《讀書雜志·史記第二》“鹿角解”條:“鹿解角,念孫案鹿當從《天文志》作麋,字之誤也。夏至鹿解角,冬至麋解角,諸書皆然。《太平御覽·時序部》引《史記》亦作麋解角。”④又《呂氏春秋·仲冬紀》:“蚯蚓結,麋角解。”《禮記·月令》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四引作:“蚯蚓結,鹿角解。”⑤

簡文中的“(貍)”當通“墨”,“貍”與“墨”聲相通,《淮南子·道應》:“北息乎沉墨之鄉。”《論衡·道虛》“墨”作“薶”。如此,“麋(鹿)貍”可讀為“麋墨”,文獻中也寫作“黴墨”、“黴黑”。

“麋墨”見於典籍,《論衡·感類篇》:“晉文反國,命徹麋墨,舅犯心感,辭位歸家。”吳承仕《論衡校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云:‘文公反國,至河,令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後之。咎犯聞而夜哭,再拜而辭。’此云‘麋墨’者,‘麋’假為‘黴’,麋、黴同部,聲近。《淮南子·說山篇》云:‘文公棄荏席,後黴黑,咎犯辭歸。’‘麋墨’即‘黴黑’也。” ⑥今按吳說極是。“麋墨”又作“黴墨”,亦見於《淮南子》。《淮南子·脩務訓》:“鶴跱而不食,晝吟宵哭,面若死灰,顏色黴墨,涕液交集,以見秦王。”其中“顏色黴墨”一句正與簡文相合。

上文提到,“麋(鹿)墨(貍)”與“靡曼”對文。靡字上古明母歌部,曼字上古明母元部,二字音相近。與之相應,麋(黴)上古明母脂部,墨上古明母職部,兩字音近義通。《廣雅·釋詁三》:“黴,䆀,敗也。”王念孫《疏證》:“《説文》:‘黴,物中久雨青黑也。’《淮南子·脩務訓》云:‘堯瘦臞,舜黴黑。’《楚辭·九歎》云:‘顔黴黧以沮敗兮。’”⑦又“䆀者,《列子·黃帝篇》‘肌色皯黣’,釋文云:‘黣,音每。《埤倉》作“䆀”,謂禾傷雨而生黑斑也。’‘䆀’與 ‘黣‘同,今人猶謂物傷溼生斑爲‘䆀’,聲如‘梅’。物傷溼則敗,故‘䆀’又訓爲‘敗’。《釋名》云:‘葬不如禮曰埋。埋,痗也,趨使腐朽而已也。’‘痗’與‘䆀’聲義相近。昭十四年《左傳》云:‘貪以敗官爲墨。’‘墨’與‘䆀’聲義亦相近也。”⑧

按王念孫說確不可易,今試補證之。墨與痗音義相通,《釋名·釋書契》:“墨,痗也,似物痗墨也。”“痗墨”猶“黴墨”。“䆀”字本又作“

搜索更多有关“马王堆帛书道德经拓本高清图:孟跃龙丨马王堆简帛札记二则”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