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保险杠设置:保险杠设计要点

人气:328 ℃/2023-11-17 23:50:46

前保险杠考虑充填平衡,先将保杠分成8~9充填区域,并考虑产品适合位置设进料点;牌照板位置可采直接进料口是最佳充填方式,(但需客户同意)。日本塑料MI为30,故前保皆为8~9点进料,两侧在大灯上及雾灯下各取1点。雾灯位置因造型复杂,且料口剪切空间不足,料口尽量不要设于雾灯内。充填模式以A级面优先充填方式,使流动末端合流线于产品C、D面上,较不影响外观,也可采中央直接进料方式于牌照板位置



后保险杠侧翼较长,一般上/下各一点,且下方因无滑块干涉,可将点位延伸至侧翼中央,使轮弧部位易于保压。后保在8-9点料口较为适当、确保保杠A级面平整的要点、为使A面保压有效,料口尽量在A面上、A面的壁厚要平均(±0.1mm),且模具面要平顺、为使A面保压效果佳,料口壁厚在1.8~2.0mm.



外分型保杆模具结构主要有油缸外拉方式,内滑块方式和大斜顶方式,利用塑料的弹性变形,以油缸拉动尾座,清除轮弧部倒扣,最后以顶出方式取出成品。此结构适用于保杠侧翼无Boss柱,无筋位的场合(因Boss柱与筋位将造成外拉变形的阻碍)。优点:动作简单行程长,成本低。缺点:油缸回路易故障及造成成形周期延长(1个回路油进,油出约6~8秒)

油缸外拉方式注意事项:

① 尾座的外拉角度不当时,将造成保杆轮弧部拉伤。

②保杆PL 设定方式,会影响夹线品质。

③尾座与型腔的定位结构精度将影响外分型保杆的PL 夹线品质。

大斜顶适用于轮弧倒扣量少的案例,因大斜顶重量较重,角度在15°以下。(例15°角,行程150时,即150*Sin15°=31.18mm)。当保杆侧翼有Rib或Boss时,可以加装凸轮做为侧顶机构,确保产品取出性,此结构适用于轮弧部倒扣量在20mm以内保杠。优点:机械式结构,动作确实,故障少。缺点:成本比油缸抽芯高。当前保险杠大灯部位,与大斜顶移位干涉时,则采用大直顶下方搭配大斜顶的结构设计方式。设计上要检查大斜顶的上分界点会与保险杠倒扣点在取件时是否干涉?(必需考虑保杆收缩率与取件余量2 ~3mm) 倒扣清除量 C= 倒扣量 A 全长收缩率距离* * 收缩量 余量2-3mm

当轮弧部位倒扣量大于20mm,且设有Boss与Rib时,可采用内滑块方式处理。此结构必需注意内滑块承受很大射出压力,其挡墙设计用来抵抗射出压力,故强度要核算,当内滑块挡墙无法承受(抵抗)射出压力时,将造成内滑块段差,使保杠表面有凹痕或有印。优点:此方式为机械式结构生产周期较油缸抽芯可缩短油压油进油出的时间。内滑块方式是由斜导柱与氮气缸驱动,模具于开模瞬间可退开滑块故可缩短生产周期。2.排除倒扣行程长此结构不像大斜顶方式受限斜顶杆的角度影响,故较大的轮弧倒扣产品可以对应。当产品位于后模芯部位各部分在后模的抱紧力不一致,后模包紧力小的地方产品一下就脱开了,包紧力大的地方在产品脱开的瞬间会被后模带一下,由于此时产品紧铁型腔面,在受力不均的作用下产品会与型腔产生撞击,损伤皮纹、小斜顶上加强筋比较多,抱紧力大,在这段时间有带动产品往斜顶方向变形的趋势,导致紧贴型腔壁的产品面与型腔摩擦损伤皮纹。这种情况下模具结构必须采用大盖帽的形式,保证皮纹外观质量。



内分型保险杠一般模具动作顺序

1. 第一段预顶出阶段:将产品的型腔倒扣量解除,使型芯/ 型腔可分离状态。

2. 第二段顶出阶段:将轮弧部及大灯部相关倒扣解除。

3. 第三段顶出阶段:由于产品仍挂在直顶部位(如雾灯部),再次以两段顶出动作使产品与型芯完全分离。

内分型保杆PL 定义要考虑结构的可行性:

1. 倒扣量与侧翼弹性变形的可行性。



2. 大斜顶的产品包覆范围,可否离模?



3. 弹性变形时,侧翼组装孔是否会拉伤?如左图四面包围斜顶,必须松开C 面包覆才能得到弹性变形作用。

动作分析要点

1. 依机构角度作成动作分析图,并检查倒扣量与机构的移动量,是否能完全清除倒扣部位。

2. 倒扣量 余量3mm 收缩量= 必要倒扣清除量。

3. 大斜顶设定角度必需在15 ° 以内。

4. 倒扣量未能完全清除时,需加大顶出行程,切勿加大斜顶角度超出15 ° 以上。

5. 各机构顶到最高行程时,各机构件有否相互干涉?

在第一段预顶阶段,可能发生轮弧倒扣部位刮伤原因有:推块行程不足,型腔倒扣未完全清除。拉钩不同步(时间延迟),使大斜顶延迟顶出,推块的倒扣部位无法挂住保杠,使预顶阶段保杆在弹性变形中发生反弹





内分型结构易错点:

1 、 导轨与推杆于顶出的滑动轨迹上干涉(导轨角度太大)

2 、 导轨材质错误(采用钢料),致使与推杆在干涉状态时,造成咬死变形或咬伤。

3 、 推杆的铜套长度不足或公差大(松动)或磨损时,产生顶出时滑动角度偏差,而与导轨咬死。

4 、 当推杆与导轨干涉,作动异常时,缺乏极限开关的安全保护,客户端在连续生产状态下,模具撞伤(推块无法复位)。

设计注意要点:

1. 推杆的避空角度(基本上要比导轨大2 ° 角)

2. 导轨转弯滑行时的避空量(转弯部位干涉量加 1.0mm )

3. 导轨设计角度不超过 20 ° 角(同斜顶杆一样,角度大,作用力大)宁可小角度行程加长。

4. 导轨材质必需是铜合金

5. 模具由缸复位的区段要加装 安全开关

6. 推杆与导轨的接触面宽为 10mm( 滑行接触面不可为点接触)钳工于组装导轨与推杆后,可涂上红丹于导轨上,动作后检查推杆上有否红丹。(干涉检查)

7. 钳工在试模后拆解检查轨道干涉状况,并与设计人员检讨做干涉避空的对策。

内分型轨迹主要有如下几种:







搜索更多有关“保险杠设置:保险杠设计要点”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