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泰坦巨蟒史上最大的蛇:最后的巨蛇,泰坦蟒

人气:259 ℃/2023-10-25 08:14:01

蟒蛇是上古时期中国龙的原型,蟒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古代皇帝穿的是龙袍,其亲兄弟及其他诸王穿的是蟒袍。在古人心目中,蟒仅比龙低一个等级。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士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今天我就来说说人类是已知最大的蛇类——泰坦蟒,它是可与陆地霸主霸王龙相抗衡的物种。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大约6000-5800万年前的塞雷洪地层被发现,根据化石复原后的泰坦蟒体长达15米,重1.11吨,直径能达到1米,非常惊人。

蛇的祖先原是有脚的,或者是有鳍的,但短而小,在由海生向陆生转变的过程中,在不断辅助行走的情况下,腹部肌肉的收缩能力慢慢增强,形成了神经密集,纤维粗壮的腹足肌,

用腹鳞及肌肉的缩放产生移动力即可移动身体,在完成从两栖动物到爬行动物的转变后,蛇的脚既不如腹足肌好使也不能帮助捕获猎物,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成了摆设,直至退化消失,在现代蟒蛇的肛门两侧各有一小型爪状痕迹,为退化后肢的残余,这种后肢虽然已经不能行走,但都还能自由活动。最后蛇的整个身体既是躯干又是四肢,即可行走又可攻击,一物多用,没有死重,效率极高,特别是它的死亡缠绕,比锋利的蛇牙还可怕,它通常都是以这种方式让猎物窒息后,再慢慢吞噬,爬行还省去了关节曲伸的动作和时间,从而使其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在捕食和避敌方面得天独厚,像泰坦蟒这种体量,在有脚的时代,无论海上还是陆地都是平庸无奇的,比它大的家伙比比皆是,以致名不见经传,而一旦完成了上述的终极进化,瞬间战斗力爆表,能同体形远大于自己的对手相抗衡,成为仅次于恐龙的猎手

泰坦蟒与恐龙同属变温动物,恐龙灭绝后它失去了天敌,又坚持了700万年,是因为它进化出了恐龙所没有的能力——冬眠,在冬眠期间,它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越 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冬眠大多利用自然洞穴、兽穴及岩窟,显然能容纳他们的地方不多。但到了5800万年前,泰坦蟒还是灭绝了,冬眠也只不过让它们苟延残喘而已,巨大的体形让它们很难群聚冬眠,在冬季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 下,散居冬眠的蛇类死亡率高达1/3到1/2。如果能群聚冬眠就可使周围温 度增高1-2℃,还可减少水分的散失。散居冬眠也不利于来年春天出蛰后增加雌雄蛇交配的机会。冬眠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冬眠也是有消耗的,太久了能量用尽了泰坦蟒也再劫难逃,而且地表一旦形成长期的冻土层,它也只有被埋葬,同时它冬眠时和蜕皮时一样,都非常的脆弱,一旦被发现,就是案板上的肉,任由宰割。除了这些,泰坦蟒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的卵,它同大多数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卵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孵化,蛇卵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成年泰坦蟒虽然没有天敌,但其卵却是非常脆弱的。

虽然泰坦蟒当时取代了恐龙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但主要以长达6米的巨鳄为食,鳄鱼的生存能力是超过泰坦蟒的,它的食物来源是有保证的,所以能打败泰坦蟒的只能是气侯。作为变温动物,身体和环境的温度是一致的,维持庞大身体的行动,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支持血液循环,陆上大体形的动物都是变温动物,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要维持一个温度与湿度的平衡,现代蟒蛇最适宜的温度是25-35℃,20℃时少活动,15℃时开始麻木状态,如气温继续下降到5~6℃即死亡; 当室温上升到35℃以上时,不喜活动;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过久也会死亡,象泰坦蟒这样大的变温动物,对温度的要求更加苛刻,至少要在最低从30℃到34℃的气温下生存,所以确定在古新世因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温的气候模型的假设一致。温度太高水份会蒸发,变成气态,太低会冻成冰锁住,变成固态。在一个就是空气中的含氧量,氧气的密度足够大,才能使肢体远端不致缺氧,泰坦蟒并非现代蟒蛇的简单放大,量变会引起质变,当身体足够大足够重的时侯,需要相应的硬件来匹配,比如骨骼和肌肉纤维的强度要足够大,才能支持这么大的体重,并运动自如,鳞片和外皮也要够硬够厚来应对各种磕磕碰碰,这样的外皮抵挡今天重机枪的******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对巨型猎物的消化能力要远远强于当今蛇类,它们的胃液中含有高浓度的酸,它们能够在数日内把大的动物也消化掉,骨头也会被消化掉,只有牙、毛和爪会被排出。现代的蛇由于大气含氧量的限制要么减轻重量,要么缩短长度,比如长约7.5 米的森蚺 (最重的蛇)和长约9米 的网纹蟒(最长的蛇),印度尼西亚捕获一条长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属东南亚本地物种网纹蟒。它才是现代蟒的简单放大,它的体形和重量是同它的骨骼和肌肉不匹配的,行动必然笨拙,所以温度和湿度的平衡和含氧量也决定了物种的进化方向。但现在泰坦蟒能留下来的只有化石的骨骼,一切都只能基于合理的猜测,它的真面目是什么?也许永远都是个谜!

当气侯巨变的时侯,泰坦蟒一部分被大自然淘汰,一部分发生了基因变异,变得更小,但变异是有极限的,比如说它再怎么进化也是变温动物,不可能进化出厚厚的毛发来保温,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变,当达到这个极限时,也就是种群灭绝的时候。 但地球没有给他们继续进化的机会,古新世后期,地球气候经历了一个短暂而突然的“全球变暖”过程。这一时期气候的剧变对地球生物造成了很大影响,火山爆发一共排放1.02-1.22万亿吨碳,每年大约排放5.8亿吨,持续了大约5万年 ,比全球化石燃料储备的碳还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了5℃,给了残余的泰坦蟒以致命一击,它们要正常蜕皮,必须保持70%的湿度,持续上升的温度使湿度下降,给了残余的泰坦蟒以致命一击。

蛇都是有灵性的,它能感受到磁场的微弱变化,当地震、火山来临之前它能提前感应到,灾难来临之前它们能提前作出反应,但从白垩纪以来骤冷骤热的气侯,是泰坦蟒无论如何都躲不开的,它的灭绝也表明了地球上巨型爬行动物乃至巨型陆生动物时代的终结,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在体形上能与它相当的陆上巨兽。

图片与数据来自网络

搜索更多有关“泰坦巨蟒史上最大的蛇:最后的巨蛇,泰坦蟒”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