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神舟一号发射22周年:20年前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人气:324 ℃/2024-01-21 14:20:12

昨天(20日)是11月20号。

20年前,1999年11月20号6点30分,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飞向太空。

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这次任务的成功使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踏上了崭新征程,瞭望无限星辰。

“神舟一号”为我国航天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明年我国航天还将完成探月、探火、北斗等多个重大航天工程。

同时,我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目前已进入产品生产总装测试阶段,预计在明年实施首飞。

航天三步走战略,

第一艘无人飞船“大胆”上天

历史播报:“今天升起的这面红旗,曾经伴随着我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遨游太空……”

2000年1月1日天安门升旗仪式上,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面五星红旗来自成功遨游太空的神舟一号舱内,中国人正是用这面国旗迎来了21世纪的第一缕曙光。

2000年1月1日天安门升旗仪式上来自神舟一号舱内的五星红旗

1992年9月21日中央决定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工程代号“921”,作为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终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院长、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称,三步走战略有着长远的规划和设计。

戚发轫:“第一步叫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叫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就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人上去回来并不是目的,人上去不仅要回来,而且回来之前能够在舱外活动,能够修理组装空间站。”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院长、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

按照三步走战略,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航天领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一项超级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拉开序幕。时间紧、任务重,留给中国航天人的时间十分紧迫,面对“争取1998年、确保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的军令状,戚发轫回忆,中国航天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戚发韧:“按照我们的程序,地面试验做完了以后,暴露了问题,解决了再重新设计一个,才能叫上天的正样。(1998年)11月份了,我们想能不能把我们地面做实验的这个飞船改装成为一个明年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也还是有根据的。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但是呢也有点大胆,我们要担当这个任务。”

60岁的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59岁的戚发轫担任载人飞船总设计师,他们表示,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心里还是比较忐忑。

王永志:“当时主要领导跟我说,还是我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这个担子,因为老一辈他们年事已高,你们这一代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戚发轫:“一开始,说实在的我们也没有信心,因为整个大系统里头,就是飞船是从无到有的。”

神舟一号从无到有,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两弹一星”最耀眼的科研人员,他们开启了一个航天新时代,不久后,中国自己的载人飞船被命名为“神舟”。神舟的设计起点瞄准了当时最先进的“联盟TM”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与国外设计不同的是,当飞船返回后,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将在太空停留更久,承担更多的科学实验。

戚发轫:“我们的飞船,完全是自主知识产权,都是国产的,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的,这个事情应该说是很肯定的。”

研制中的神舟一号全貌

面对新型飞船,火箭系统也启动了关键性的改造计划,新的火箭需要达到每秒近8公里的速度,将重8吨多的飞船送入200公里高度的轨道,第一枚用于发射载人飞船的新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也应运而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2F运载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刘竹生说,故障监测系统和逃逸塔是载人火箭的关键,当中国独立造出火箭故障监测系统和逃逸系统时,一度曾想请外国专家评审,但对方却开出了评审费1000万美元的天价。

刘竹生:“包括发动机,包括结构,包括里头夹持那个飞船,平常它是松的,等到要逃逸了,就要把这个飞船给抱住,给带出去了,这都是咱们自己搞的。”

遨游太空,成功着陆,

突破中国航天空白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发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一号飞船飞向茫茫太空,在围绕地球飞行十四圈21小时后,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顺利着陆,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谈起当时回收返回舱的场面,仍兴奋不已。

张柏楠:“第一艘飞船是我带人去回收回来的,看着这个返回舱的火球就过来了,完了听到‘砰’一声响,我们就知道是开伞了,到第二天早上找到这个舱,一看这个舱完好的在那儿,特别的高兴。”

神舟一号返回舱顺利着落内蒙古四子王旗

神舟一号的发射凝聚了全国110多个科研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十年的心血。戚发轫表示,此次飞行试验成功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考核了飞船系统的舱段分离技术、调姿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等五大关键技术的可靠性,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零的突破。

戚发轫:“神舟一号发射成功了,不仅回到了中国,离预定地点只差10公里,我们很有自信了,我们从太空回来那些技术,我们经过地面试验,做得完美无缺,突破了,而且很过硬,‘神舟一号’是我们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的第一步,从无到有。”

长征八号2020年首飞,

探月、探火将同步展开

神舟一号任务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一座里程碑,航天探索脚步永无止境。在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副院长唐一华也带来航天最新进展,我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目前已进入产品生产总装测试阶段,预计在2020年实施首飞。

唐一华:“长征八号它是以商业化、低成本、方便、快捷、好使用为目标设计的,所以它是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权衡,既能保证一定的性能和可靠性,又能满足商业用户低成本的需求。预计投入市场以后,初期年发射量就可以到10发以上,后期我们可以年产到20发以上。”

长征八号 模拟图

同时,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庄国京介绍,明年我国航天还将继续保持高密度发射状态,尤其是探月、探火、北斗等多个重大航天工程都将在明年迎来关键节点。

庄国京:“明年我们总的预计,大概有30次左右(发射任务),主要要完成嫦娥五号落月并采样返回的任务,还要完成火星的探测,实现绕、落、巡的科研探测任务。明年我们北斗三号的组网任务也要进行收官,实现全面的建网建成。”

嫦娥五号落月模拟图

央广记者:张棉棉、郭鹏

新媒体编辑:周文超

搜索更多有关“神舟一号发射22周年:20年前神舟一号成功发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