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小燕子学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燕子给我们的启示

人气:373 ℃/2023-10-08 17:08:50

小燕子与人为邻,触手可及,但人们却没有把它列入食谱。小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在人们不断捕杀鸟类的时候,燕子却可以独善其身。

许多事物,太熟悉,熟悉得我们都不在意它们的存在,可如果真心去欣赏,它们都能给到我们生活的启示。

《庄子》中的燕子

《庄子》外篇《山木》,这样描写燕子。

原文:“故曰:鸟莫知于鹢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译文:所以说,鸟没有比燕子更聪明的,看见不适宜停歇的地方,绝不投出第二次目光,即使掉落了食物,也舍弃不顾而飞走。燕子很害怕人,却进入到人的生活圈子,不过只是将它们的巢窠暂寄于人的房舍。”

不被外物诱惑

燕子看见不适宜停歇的地方,绝不投出第二次目光。

在日常生活,我们明知有些事不能做,有些地方不能去,但可能为了某种利益或者个人的喜好,还是抱着一丝侥幸,或没有抵住那种诱惑。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软肋,名缰利锁权牢情关,有人看重名利,有人在意权势,有人重情重义,不管是哪类,皆是外物。

不管被哪类外物所诱惑,也许暂时会为得到而欣喜,但那只是片刻,得到的背后是更多的失去。

知止不怠

燕子,即使掉落了食物,也舍弃不顾而飞走。食物是它所需要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它能放下食物,没有依恋,没有不舍。

有句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也的确如此,多少人为财而赴汤蹈火,以生命作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大多数鸟儿,也的确为了食物而失去生命。

如果一个人能如燕子,做到“虽落其实,弃之而走”,不贪恋所爱之物,知道什么情况、什么时候要止步,保护好自己,正如老子所说“知止不怠”,那会躲过诸多的灾难与痛苦。

担当的勇气

燕子很害怕人,却进入到人的生活圈子,将巢窠寄于人的房舍。

燕子是害怕人的,但它的巢窠无法经受雨淋,人的房舍对它们来说,比较合适。它们选择与自己害怕的人类为邻,而且达到了和谐相处。

现实生活中,人必须面对诸多矛盾、冲突、危险,但还是不能脱离社会。如燕子一样,它们虽然害怕人类,但还是把家安在人的房舍里。就算内心也恐惧社会中的重重问题,但也只能面对,无法逃避。

不管面对重大问题,还是日常小事,去面对去解决都是最好的选择。苟且逃避,也许自认为能得到片刻的安宁,但也许是加重了问题的影响程度。

适当的距离

燕子与人为邻,也不过只是将它们的巢窠暂寄于人的房舍。除此之外,它们与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燕子主要以昆虫为食物,如对人类有害的苍蝇,蚊子,蚂蚱等小昆虫。它寄于人的屋檐下,默默做着对人类有益的事情。除此之外,就独立于人类的视野之外,不依赖于人,不打扰人们的生活。

而为人熟知的麻雀,它们在人类的房屋上打洞做穴,偷吃农家的粮食,时常在农家院里骚扰。与燕子相比,麻雀与人的距离过近,引起人们的讨厌,从而招来了灾祸。以至于麻雀曾被定为“四害”之一,也有“老家贼”的称呼,被人们所捕杀。

而远离人类的很多动物,也并没有安全。那些深居山林的动物,还是成了人类桌上的美味。

唯有燕子,与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彼此和谐相处。

小燕子提醒我们:

不要被外物所诱惑,不贪恋所好,知止不怠。

面对问题,勇于面对,不逃避。

立足社会,与人相处,保持合适的距离,把握好尺度,以安身立命。

搜索更多有关“小燕子学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燕子给我们的启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