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陈翠珍素馨花:复旦原创大师剧永不凋谢的百合花

人气:228 ℃/2024-03-30 19:59:57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护花人。”

“守护好纯洁美好的孩子,就是守护好祖国的未来。”

今年是陈翠贞教授诞辰125周年。为纪念儿科医院首任院长,致敬一代大师,传承儿科精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排演了大师剧《永不凋谢的百合花·陈翠贞》(以下简称《陈翠贞》)。

5月16日晚,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出品的原创大师剧《陈翠贞》在中山医院福庆厅举行首场公演。校党委书记裘新,校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复旦和上医相关部门、附属中山医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相关单位领导,与医学院师生、儿科医院及合作医院医务工作者等一同观演。

五幕大戏,双时空叙事再现陈翠贞的一生

《陈翠贞》以复旦儿科医院创始人、一级教授陈翠贞为原型,选取陈老院长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片段,艺术再现她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为中国儿童健康奋斗不息的故事,展示了这位我国儿科学初创阶段的开拓者及奠基人护佑儿童的毕生信念和爱国情怀。

不同于通常的线性叙事结构,《陈翠贞》采用了双时空的叙事设计,从现代时空中五位医学院新生的对白起始,以陈翠贞女儿沈珝琲和学生刘湘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串联起陈老院长生平的主要事迹。

大师剧分为五幕,以“金钥匙”为线索:从国外医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毅然回到祖国、与丈夫的相识相知结为医学伉俪、离开协和医院前往弋矶山医院、重庆困难时期的坚守、创办儿科医院等。每一个特殊时期的抉择,都诠释着她造福中国儿童健康事业的医者初心和本色。

“07级临床的同学们,快点跟上,别掉队了。”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新生参观的第一站——儿科医院的院史资料陈列室。”

……

院史资料陈列室内,摆放着陈翠贞老院长的照片、著作以及手写病例等,这些物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向每一个参观者无声讲述着先辈的理想和信念。

展览架前,陈翠贞的女儿沈珝琲正在将约翰·霍普金斯的金钥匙放上架台。“说起这支金钥匙,要追溯到1924年了。它的主人,叫做陈翠贞……”这把“金钥匙”,带领大家回到那个光辉时代。

大幕启,悠远的音乐中、渐暗的灯光下,故事开场。

1920年,陈翠贞以优异成绩从美国俄亥俄州维斯理安大学毕业,并被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免试录取。1924年,她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并被该学院授予象征学术成就的“金钥匙”,成为学院荣誉学术团体成员。然而,她放弃国外的高薪与坦途,毅然回到动荡中的祖国,投身儿科事业。

1929年,由于北平时局动荡,陈翠贞和丈夫沈克非一起离开协和医院,前往芜湖,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弋矶山医院,任妇幼科主任。

1946年,陈翠贞回到上海,任中山医院儿科主任。1951年,陈翠贞提出儿科应以年龄划分,创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并出任首位院长。

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西迁,以陈翠贞为首的专家们凭着“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精神和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从无到有,协助筹建重庆医学院儿科医院,促进了西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观其一生,陈翠贞始终将患者,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虹教授说道:“陈老院长身上的儿科精神,医学人的情怀与理想,正是当下我们国家所需要的。把儿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是陈老院长一生的信念,是一代一代儿科前辈需要传承的东西,也是我们儿科医院的文化内涵所在。”

攻坚克难,于践行中传承大师精神

从反复打磨的剧本、20多位演员的招募、数十次的排练到正式公演,历时一年多,在多轮讨论和修改下,一出原创大戏登台。

导演薛光磊在谈及创作和导演过程时说道:“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会去考证历史资料,阅读大量历史资料,了解很多细微的感人故事,我们在尽量还原历史的基础上,把历史当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件通过戏剧这种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陈老院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钻研,在病床上,想着去找寻资料,去查资料,还不忘的是一本书上的一句话。她对专业的钻研,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对儿科的热忱,实属了不起。”

“陈翠贞的伟大不在于某一段生活,而在于她生命的全部汇总。”薛光磊说,“相信这个剧能给后来的儿科人一些启示,在当下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去发展我们的儿科事业,更好地去传承前人的遗志,把传承棒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同时,也让我们普通大众不断审视自己,怎么去做得更好。”

陈翠贞的扮演者、赖声川剧团成员司雯谈及当时接到这个角色时,“内心忐忑”。“陈翠贞老师是我国医学界泰斗,更是儿科学的传奇人物。很开心能通过这次扮演机会,深入了解到医学界的先驱者。”为演好演活陈翠贞这个角色,司雯把自己沉浸在陈翠贞生活的大环境中,细心地去研究她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轨迹。“陈翠贞老师为后代作出巨大贡献,对儿科的坚守和执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本次大师剧参演的演职人员中,多是儿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而少年沈珝琲还由儿科医院PICU(重症监护室)护士董薇的女儿扮演。他们有的身处医疗一线,下班后放弃休息时间练习台词,结束后继续值夜班;有的五一期间全天待机,逐句逐段打磨剧本和台词;有的前一天刚刚举办婚礼,第二天就奔赴彩排现场……“历史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留有痕迹”薛光磊说,“他们身上延续的陈翠贞精神,就是对这部大师剧最好的诠释。”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科护士齐韩宇在剧中饰演陈翠贞的女儿沈珝琲。自2013年在儿科医院实习迄今,这已是齐韩宇在儿科医院急诊科的第10个年头。

参加第一次全体人员彩排时,她刚刚下急诊班。对齐韩宇来说,她所饰演的角色,从20岁到70岁,超过五十年的年龄跨度是个不小的挑战。她坦言,最难的是肢体表演。为了更贴近人物角色,她会反复观看排练录像,去细究自己的动作、语速、语言节奏等。

“能感受到前辈的力量。”齐韩宇说,“突然离一个医学大咖这么近,就像是以她的视角‘活’了一次,是很难得的机会。”

从一开始单纯对陈翠贞生平故事的了解,到通过话剧,走进她生活的点滴,齐韩宇对于陈翠贞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虽说我不是医生,但也是临床出身,最早的那批专家们,他们即便已是医学界翘楚,但都扎根临床一线,脚踏实地为患者服务,这让我回归临床操作时,更懂得放低姿态、尊重患者。”

在讲述中齐韩宇提到,陈翠贞会把听诊器捂热了再放在小朋友身上用。曾经看似“空洞”的大师精神,融进这个细节中去理解,就变得格外清晰。“其实临床里,当我们特别忙的时候,很难能时时刻刻换位思考。这次参演的经历让我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十年多的急诊工作经历,再回到日常临床生活中,也会不知不觉间改变自己和孩子、家属的沟通。这些了不起的前辈们带给我们的那种力量会无形中改变自己。”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流行病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羿也有同样的感受。从一开始对“儿科奠基人”短短几个字的理解尚浅,到对陈翠贞家庭生活、一线工作、科研教学等方方面面细节的熟识,前辈大师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日复一日的排演中变得鲜活可触。“对我们将来的科研工作而言,《陈翠贞》带我们重温了初心,无论是科研课题还是科学普及,我们的工作都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话剧落幕,附属儿科医院2022级研究生贾媛淇在观看完话剧后感言:“无论是在面对国外工作机遇与发展前景的时候,还是在战火纷飞的艰难时刻,还是响应国家号召,发展西南医疗体系时,中国儿童的健康永远是陈翠贞教授的第一选择。她是我们儿科医学生的榜样,引领我们做一名合格的儿科传承人。

大师精神是最好的感召!这部大师剧,不仅是复旦儿科后辈对先辈的缅怀和致敬,更是对老一辈医学大家精神风骨的继承与弘扬,也是一场生动的、具有儿科特色的人文教育。《陈翠贞》将成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精神引领,引导青年医师和年轻学子了解和发扬儿科精神,追寻前辈足迹,践行大师精神。

组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字:王靖扬、章佩林

摄影:徐嘉蔚、戚心茹

责编:章佩林

编辑:邓晨菲

搜索更多有关“陈翠珍素馨花:复旦原创大师剧永不凋谢的百合花”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