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我与三国演义的情缘,我的童年与三国演义三

人气:333 ℃/2024-05-07 18:28:18

提到《三国演义》文字改编版书籍,林汉达先生创作的《三国故事》上下集,是无法回避的经典作品。

非常有趣的是,这套《三国故事》的出版方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而上期提到的《三国演义》(改写本)的出版方则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这两家出版社是中国当代少儿出版物的最高代表,一北一南,交相辉映。

林汉达先生鼎鼎大名通俗读物作家,他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攻读教育后归国,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字改革的问题。林汉达先生主张推广语文的口语化、通俗化和大众化,并把这一理念运用到创作通俗历史故事当中,先后创作了《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以及这套《三国故事》。相信很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朋友,看过根据《东周列国故事新编》精简后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等书籍,都是林汉达先生的作品。

《春秋故事》、《战国故事》-林汉达

林汉达的《三国故事》,适合小学3年级以上的学生阅读,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独特的林氏语言风格,更通俗易懂

我在上小学之前,曾经读过林汉达创作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等书籍,所以,开始阅读这套《三国故事》,就会立刻感受到林汉达先生独有的写作魅力。

林汉达先生在这套书中,坚持了以往通俗历史故事的写法,类似口语化的感觉,娓娓道来,亲切感人,通俗易懂。虽然说故事的内容仍然来自原著,但是表述方式则完全脱离了演义风格。所以,我觉得通俗历史写作的鼻祖,应该是林汉达先生。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等书,应该是跟着人家学的,无非是增加调侃语气罢了。

二、写作的思想与视角,偏向客观

与原著明显不同的是,林版三国故事,跳出了原著的思想和视角的框架和束缚。

比如,对“黄巾起义”的描述,去掉了原著的贬低,甚至略有抬高,全书第一张插图就是黄巾起义,黄巾军英姿飒爽,旌旗招展,百姓夹道相迎,颇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味道,人物形象非常正面。这一点与原著以及连环画,明显不同。

放弃“尊刘抑曹”的传统观念,以客观态度叙述主要人物。比如对曹操,虽然保留误杀“吕伯奢一家”的“宁我负人”情节,但也肯定了曹操“屯田”、“统一北方”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文姬归汉”故事,讲述曹操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便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保存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文姬归汉”,历来被看作是曹操在传承、保护文化上的一次盛举,而这一段的内容,在原著中只有寥寥数语,可见林先生在用故事客观讲述历史的用心良苦。

文姬归汉

三、保持基本框架,内容相对完整

《三国故事》分为上下两集,保持了三国演义原著的基本框架,内容比吴庆先的改写本更完整,更有利于读者全面的了解三国演义的脉络。比如,除了三国演义前期传统精彩情节大部分保留外,对诸葛亮死后的主要情节,尽可能地予以了保留。比如,后期的姜维北伐,曹魏阵营内部司马氏的权力争夺。不像吴庆先的改写本,只给了一个章节草草收场。

总之,这套林版三国故事,为我们阅读“三国”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这套书后来也多次再版,可见其受欢迎之程度。

当然,一切改编版本,都只不过是为小读者提供一个接触名著的媒介。对于具备较强阅读能力的人来说,去看看原著,才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唯一选择。

鞭打督邮

四、绘制精美插图,让阅读更有趣

这次出版社邀请了连环画名家陈云华绘制插图,可见对这套书的重视程度(插图附后,谨供欣赏)。

只是这套精美的插图,绘画风格同样趋向八十年代风格了。

有朋友可能会奇怪,我为何能轻松分辨出八十年代的插图画风?

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在看过太多七十年代的作品,忽然有一天出版界风格改变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分辨出来。八十年代的画法,与六七十年代的区别很明显,就是更趋向写实,甚至开始强调考据。比如对于古代军人的盔甲,七十年代以前的作品,就是一律唐宋风格,从不考虑故事的时代真实性,上至东周列国,中至三国魏晋,下至隋唐故事、大明英烈,基本上就是一套标准(参看上海人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而七十年代末期,很多考古成果为绘画提供了考据,很多画家就借用了这些成果,那么它就构成了一个时代特征,这与马未都讲的文物鉴赏多少有点类似。所以,趋向写实愿望虽好,但是它违背了读者的审美观,反倒不易被大众接受。

会盟反董卓

吕布杀董卓

青州兵

曹操割发

小霸王孙策与太史慈

战官渡

煮酒论英雄

张飞喝断当阳桥

古城兄弟相会

白帝城托孤

马跃檀溪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单刀会

水淹七军

七步诗

七擒孟获

失街亭

空城计

木牛流马

司马懿装病

曹髦欲杀司马昭

《三国归晋》

搜索更多有关“我与三国演义的情缘,我的童年与三国演义三”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