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35岁考试能考什么?江西妈妈承诺儿子考双百去三亚

人气:353 ℃/2024-02-01 13:01:50

很多家长表示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孩子不听话家长竟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让孩子听话许多家长都采取了奖惩制度对孩子承诺,如果孩子达到了家长提出的条件就给予奖励,如果没达到条件,奖励就不作数,而且还有一定的惩罚,没想到大多数孩子听后都特别高兴,积极性也是前所未有的高。

随着各学校期末考试成绩的出炉,江西南昌一妈妈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与儿子的承诺,如果孩子期末考试能考双百,她就带孩子去三亚旅游,结果成绩出来的时候,儿子忐忑的把成绩交给母亲,语文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9.5,妈妈说按照她们俩的约定,不能去三亚旅游了。

听后,孩子伤心的哭了起来。身边很多亲戚和同事朋友都劝这位妈妈,孩子表现的已经很好了就差0.5分,而且孩子那么想去三亚旅游,就带孩子去吧,但妈妈坚决表示不能去,如果带孩子去了,那么以后自己说话就不算数了,在孩子面前也就没有信服力了。

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评论,通过留言能看出来大多数网友认为应该实行鼓励教育,认为孩子已经很优秀了应该带孩子去三亚,如果去不了三亚的话也可以带孩子去别的城市或者给孩子一些别的小奖励,总之还是要表扬一下孩子不要伤了孩子的心,少部分网友也表示不会带孩子出去,99.5和100是不一样的。

上述事件中这位妈妈到底该不该带孩子出去呢,其实,虽然这位妈妈的行为态度有些偏激强硬,但她也严格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言而有信这点是值得大家的肯定的。虽然威信树立起来了,但的确是伤害了孩子的心,那么关于家长利用奖惩约定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家长会不会被误导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在正确的引导孩子?当孩子表现的已经很棒的时候其实家长也可以适当的放宽条件,对孩子实行鼓励教育。

一、为什么说妈妈这是一种奖励和惩罚而不是正确引导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呢?

1、妈妈注重的是言而有信的品质,而不是正确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在此事件中,最开始妈妈的确是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考双百,但后来因为孩子只差了0.5了,所以妈妈就决定坚决不带孩子去了,在最后,妈妈注重的点转移了,不在是让孩子好好学习的问题,而是言而有信的问题,孩子没达到条件,那么妈妈就不带孩子去,这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只是妈妈严格利用奖惩的行为不是在正确的引导孩子爱上学习,而是注重对孩子别的方面的培养。因此事件,孩子有可能会一蹶不振,对自己丧失信心,也有可能会重振旗鼓,争取下一次考双百,关键看孩子是怎么理解和接受的,也看妈妈是如何在后期教育孩子的。

2、妈妈注重的是有威力,让孩子信服,而不是正确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家长利用奖惩的方式,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条件,那么家长不履行承诺也不是,履行承诺也不是,这就不是督促、正确的引导孩子好好学习了,而是让孩子信服。

不履行承诺会伤了孩子的心,虽然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言而有信、说话算数,有威力的形象,让孩子信服、听从父母说的话,但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家长依然履行承诺,那么在孩子面前说的话就没有了说服力,让孩子认为家长说话不算话,所以孩子对待家长安排的一些任务就不会严格遵守执行,认为家长严格要求的任务也是可以通融的。

3、无论妈妈是否依旧履行承诺,其中都有弊端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采取了奖惩措施,无论家长是否履行承诺,这其中都是有弊端的,而且采取奖惩方式不是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而是让孩子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但也只是极少数的孩子才会明白,大多数孩子努力学习只是想得到家长提出的那份诱人的奖励,如果孩子努力了还是一场空,这就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家长在孩子没达到条件的情况下,依旧对孩子履行承诺,会让孩子误以为家长还是比较通融的,所以,家长要适时使用奖惩制度,正确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二、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好,往往分不清什么是鼓励,什么是奖罚?那么这两种行为有什么区别呢?

1、什么是鼓励

鼓励是为了让孩子自信,而不是过于自信演变成自负。无论孩子有没有达到家长定的目标时,家长都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要肯定孩子的努力付出,从而让孩子更加努力,而不是盲目的吹捧孩子,让孩子认为即使自己没有达到目标,家长依旧鼓励他,从而让他产生洋洋得意的心情。

2、什么是惩罚

惩罚是以此警示,从而让孩子更加振作起来,更加努力学习,而不是打击孩子,让孩子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惩罚一定是在鼓励的基础之上,家长要明白,对孩子的惩罚不可太过,鼓励和惩罚都要适可而止,目的是为了正确引导孩子学习,而不是如何惩罚和奖励孩子。

三、在此事件中,妈妈正确做法是什么?

1、妈妈应先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表现

妈妈的条件是双百,虽然最后孩子差了0.5分,但也足够说明孩子真的已经很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妈妈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表扬孩子的成绩,让孩子有信心积极的学习,而不是用奖惩条件打击和嘲笑孩子。

2、妈妈要和孩子耐心的沟通

当孩子拿出只差0.5分的成绩时,免不了的孩子还是非常期待家长能够履行承诺带自己出去玩的,那么无论家长如何决定,都要和孩子进行一次耐心的沟通,因为家长适应奖惩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孩子学习,所以沟通是有必要的。

如果家长还是决定带孩子去,那么就要告诉孩子,家长不是不严格要求他只是不想看到他过于伤心,而且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达到条件,还是要继续努力的,如果家长决定不带孩子去,那么和孩子沟通时,首先要安抚孩子受伤的情绪,然后可以给孩子一些别的小奖励或者继续和孩子约定下一次承诺,让孩子继续在学习上努力,总之,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没达到条件就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3、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就近一次的承诺

当孩子没有达到条件而郁郁寡欢时,妈妈不要幸灾乐祸,也不要看孩子笑话,打击孩子。首先,妈妈要在严格要求的条件下安抚孩子的情绪,其次可以给孩子重新立一个目标,给孩子约定好就近一次的承诺,让孩子马上恢复信心,重新树立起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就差0.5分,要不要带娃出去这件事?妈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您有什么好的看法,欢迎分享说出你的观点。

想了解和学习更多育儿知识吗?那就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栏输入你想要找的如“育儿知识”,然后就会看一系列你要找的内容。

搜索更多有关“35岁考试能考什么?江西妈妈承诺儿子考双百去三亚”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