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赵氏孤儿解说53:5秦晋续演之6赵氏孤儿

人气:162 ℃/2024-04-19 04:36:51

《赵氏一族孑孤 名戏千古流传》

《赵氏孤儿》,戏剧人生

从世界文化史角度看,中国文明相对孤立,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中近东地中海一带,相去甚远。所以,中国历史在世界文化史上露面不多,出名就我记忆所及,大概也就是《图兰朵》与《中国孤儿》了吧。而且图兰朵是蒙古公主,瞅着名字就望之不似华夏,与图满伦作一类。所以,就只剩大名鼎鼎的《中国孤儿》了。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改编自元杂剧纪君祥《赵氏孤儿》,迄今《赵氏孤儿》仍是梨园里长盛不衰的剧目。(说实话,我倒是颇不喜这剧的情节的,所谓悲剧,就是把人世间美好的一面撕给你看,但这戏撕的不是美好的一面,而是人的底线以下的东西,底线都撕了,只能说下限挺低的。就是说,拿自己的亲骨肉去替死。这事吧,虽说也不能说历史上一定没有,但说实在的,真没什么可夸耀的。拿别人的生命去牺牲,问过牺牲的人的意愿了么?这个就比如张巡许远,把自己女人烹饪了给大家吃,目标再正义、理想再高大,都掩盖不住底线的低下。古早的例子,据说在周厉王“国人之乱”中,召公以其子代幼小的太子死,《国语》“ 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今杀王子,王其以我为怼而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宣王。”这是开《赵氏孤儿》的先河;后来,这种情节在民间得以固化,成为了评书的套路之一,比如《东汉演义》说,王莽追杀幼弱的汉太子,窦融把自己儿子拿出来把与杀救下了真正的太子。。。我觉得,这个民间心理的形成,与《赵氏孤儿》的普及脱不了干系。我总觉得中国的梨园颇有些恶趣味,喜欢把些人性最底层的东西赤裸裸扒开给人看,比如《宇宙锋》《斩经堂》《大劈棺》《四郎探母》《伐子都》。。。)

《赵氏孤儿》的核心就是,在仇家眼皮底下成长,长大得知真相后复仇。不知有多少的故事套用了这个套路,不再是一个简单故事,而是成为了一个文化母题,即生与养的较量---养育自己的仇人杀还是不杀。而其核心故事《搜孤救孤》则后来演变成为《八义图》。(所谓八义,韩厥即赵氏好友、卜凤即侍女、公孙杵臼即赵家忠臣、金刚即替死的程婴之子、灵辄即桑下之人、秦继明即提弥明、钜麋即刺客、程婴即搜孤救孤主角。为了个赵家,先后赴死。)号称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一直到现在,还有电影呢,看到葛优那个程婴哟、瞬间出戏。为什么突然扯戏曲文艺,因为我们就要说到这一段里最著名的典故的出典了。

自赵盾死后,郤缺接任中军将。郤缺执行赵盾了的临终安排:让赵盾儿子赵朔出任下军佐;赵盾弟弟赵同出任赵氏家主;赵括出任公族大夫(这个赵括比那个著名赵括早了几百年)。问题就来了,赵朔位列六卿,朝堂上,官位和权力更大。赵同身为家主,在家中,辈分地位更高。叔侄俩,该听谁的?到了下一代,谁来继承赵氏家业,是赵朔的儿子还是赵同的儿子?(所以,不按嫡长子继承制,取乱之道啊。)

自从奸臣屠岸贾又起来了后,成为晋景公的宠臣,担任晋国司寇。这样屠岸贾就抓住机会对赵盾的后人加以迫害,虽然赵盾已经死了,但是这奸诈小人罗列了一系列罪状加以诬陷,昏庸的晋景公就相信了屠岸贾的谎言,并且命他处理赵盾之罪。(屠岸贾让晋景公召集大臣,公布赵盾弑杀晋灵公的罪行。赵氏的好朋友韩厥马上反驳道:“灵公被杀的时候,赵盾正在逃亡,不在国都,先君成公早就宣布赵盾无罪,赵盾罪名不成立!”然并卵,晋景公压根就不听韩厥的。)BC582年,屠岸贾带大军杀向赵家的根据地---下宫,将赵盾的儿子赵朔以及赵氏一家老小全部杀害。(史称“下宫之难”。下宫在晋国旧都新绛,当时新绛为赵氏把持,晋景公为了避其锋芒,迁都新田。)最后清点人数时发现了赵朔的夫人庄姬不见了,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屠岸贾又挑拨晋景公,庄姬已经有身孕了,如果不除掉留下赵氏骨肉,将来回成为祸患。屠岸贾杀害赵氏一族,连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婴儿他也不放过,就是想斩草除根,《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因此也就上演了。因此也制造了历史上的一宗大惨案。历史上影响很大。

当屠岸贾手执“屠魔令”召唤诸军出宫后,韩厥没辙,赶紧到赵家(下宫)通风报信,让赵朔跑路。赵朔却为了证明赵盾的清白,傻乎乎拒绝跑路,并嘱咐韩厥:你一定不会让我赵氏绝后的,我死而无憾。然后,赵朔跟夫人赵庄姬交代后事。当时赵庄姬正好怀了身孕。赵朔说:你要生个儿子,就取名赵武,让他为赵氏复仇;要是生女儿,就取名文嬴吧。你赶紧逃。。。赵庄姬是晋家公主,她躲进了宫中,准备偷偷地把孩子生出来。赵庄姬刚走,屠岸贾就率诸将杀到,赵氏满门被灭。屠岸贾清点人头时,发现少了赵庄姬。

赵朔有两个忠心耿耿的手下,公孙杵臼和程婴。赵朔被杀后,公孙杵臼问程婴:“你怎么没为主公殉葬?”程婴回答说:“夫人有了主公的孩子,如果是儿子,我一定会将他抚养成人,为赵氏报仇雪恨;如果是个女儿,我马上自杀。”赵庄姬真生了个儿子,按赵朔遗愿,取名赵武。对外宣称生个女儿,一出生就死了,屠岸贾不相信得到消息的屠岸贾马上派人把宫中搜索了个遍。无处可逃的赵庄姬,将赵武藏在了裙子底下。并向老天爷祈祷:如果您想让赵氏绝后,他就会哭出声;如果赵氏不该灭亡,他就不会哭。

等屠岸贾到赵庄姬房间搜索时,赵武竟然真的没有哭,躲过一劫。之后程婴和公孙杵臼开始想办法脱身。公孙杵臼突然问:“保卫少主和马上去死,哪个更难?”程婴:“赴死容易,立孤难!”公孙杵臼:“你就勉为其难,而我去做那件容易的事。”于是程婴把自己儿子,为赵武顶包。一切准备完毕后,程婴就出面自首,向屠岸贾告发了公孙杵臼与赵氏孤儿的下落。很快,公孙杵臼和假赵武被杀。程婴则顶着卖友求荣的帽子,用医疗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宫,而当时守宫门的韩厥,已经搜到婴儿,但韩厥却放过了程婴。带着真赵武隐居深山,在韩厥的帮助下,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也有说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投身屠岸贾门下的情节,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以此增强复仇的戏剧冲突。)

十五年后,晋景公生了一场大病,去了半条小命。一占卜,原来是赵氏冤魂在索命。晋景公吓坏了,赶紧找韩厥,韩厥趁机把赵武还活着的真相说了出来。晋景公下令追究赵氏灭门冤案的责任。诸将为了自保,就把责任都推给了屠岸贾。接着,大家伙奉命一起灭了屠岸贾满门。赵武成功复仇,继承赵氏家业,从此,赵家又在晋国的朝堂上轰轰烈烈地开张了。等赵武举行完弱冠礼,程婴找到赵武说:“孩子,当年赵氏蒙冤,家臣都殉主而死,只有我苟且偷生活了下来。我不是怕死,而是为了履行约定,将你抚养成人。现在我也该去见主公与公孙杵臼了。”说完,程婴自尽而死。经过历代演义,程婴、公孙杵臼等八义,成为了侠义的化身,成神了,至今仍有神庙供奉。(这说法是《史记》版本。但也是现今最主流的说法。)

赵氏孤儿纪念碑

也有说赵氏冤情在十五年后的晋悼公继位时才得以昭雪。晋悼公继位时年纪虽小,但是具有胆识和谋略,欲清除前代留下的奸臣,举贤任能。当时的能臣韩厥被晋悼公任命为中军元帅,韩厥提出了为赵氏一家伸冤,晋悼公是一个明智之君,也很佩服赵盾一家对晋国的忠诚和贡献,于是命韩厥将赵氏遗留下来的后人赵武招回,屠岸贾当时还在朝中为官,韩厥为了不出现意外,秘密的将赵武接回,晋悼公当着众大臣的面,肯定了赵氏几代人的功劳。鉴于晋景公不太可能打自己脸,此说更有可能。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有没有可能、这本身就是赵家内部的一场内讧?赵家家主是赵同呀,为什么都是赵朔在顶缸?屠岸贾、晋景公有没有可能都是工具人?

《左传》说:“晋赵庄姬为赵婴(即赵婴齐)之亡故,谮之于晋侯(即晋景公),曰:原、屏(即赵同赵括)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按历史,这赵庄姬显然不是一个好相与之辈,参与了灭赵之变,为什么在“赵氏孤儿”故事中圣洁得好像一朵白莲花?种种迹象表明,赵朔可能并不是死于赵氏灭门的“下宫之难”。晋景公十一年(BC589年),赵朔的中军佐被荀首(智氏当家人)代替,晋国六卿是终身制,除非自己退休,可以一直当到死。赵朔还年轻,不太可能退休,而且他叔叔赵同已经出任下军佐,因此可能赵朔这个时候死了。此时离“下宫之变”还早呢。

按这个说法,赵朔死后,赵同以赵氏家主的身份兼任了晋国六卿。可就在这时,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慌了:赵朔已死,自己和儿子赵武咋办?孤儿寡母,孤立无援,可不能任人宰割啊。于是,赵庄姬就和叔叔赵婴齐勾搭在了一起。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晋景公十三年(BC587年),赵庄姬和赵婴齐的乱伦丑闻东窗事发,晋国上下无人不知。赵同、赵括看不下去了。同时,赵庄姬毕竟是晋国公主,还有晋国公室的支持,加上赵婴齐的支持,等到赵庄姬的儿子长大了,就会对掌握赵家大权的赵同、赵括构成严重威胁。

晋景公十四年(BC586年),为了平息这个家族丑闻带来的风波,也为了绝后患,赵同、赵括不惜流放了三弟赵婴齐。赵婴齐是三兄弟中脑子最灵光的一个,此时他已经察觉到,这事之所以闹得人尽皆知,恐怕是有心人推波助澜。这里面肯定有大阴谋。就对二位哥哥说:“有我在,栾氏家族才不敢加害赵氏,如果我流放了,两位哥哥恐怕就要大难临头了。”可惜,此时他持身不正,说话毫无说服力。赵婴齐被流放到了齐国,不久客死异乡。赵婴齐一死,赵庄姬就炸了。好你个赵同,夺走我儿子的家主之位,还逼死了我的情人,这谁能忍。

赵庄姬向晋景公告了一状,罪名很吓人“赵同、赵括谋反”。但仅凭赵庄姬片面之词是无法干掉赵同这样的朝堂大佬的。不过,加上中军将栾书和赵同的顶头上司下军将郤锜作证,那就没问题了。果然,晋景公下令,派公室军会同诸卿士军攻打赵氏家族(栾书、郤锜首当其冲,其余荀氏、士氏、巩氏、魏氏纷纷出动,都有韩厥的韩氏不动),结果就是赵同、赵括被杀,封邑全部被剥夺。赵氏迎来毁灭性打击,赵氏宗家只剩下赵武这颗独苗,其余全被灭了满门。这就是著名的下宫之难。而赵武作为赵家正根,收获了这事的最大红利!

说穿了,这是赵家赵盾系与其他系的夺嫡大战啊,再加上其他卿士因对赵家独揽大权不满、乘机推波助澜,而掌权的晋景公与屠岸贾(屠岸家不入六卿,再怎么着不过是个弄臣)不过是被各方利用的工具人罢了!(赵同、赵括这两支被灭门,晋景公削弱了赵氏势力,栾氏和郤氏打击了政治对手,而赵庄姬则扫除了儿子赵武继承家业道路上的障碍,三方各得其所。)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结论时,三观都炸裂了。从此无法在直视《赵氏孤儿》。孤儿不孤!都是套路!(清代大学者赵翼因此指出,“屠岸贾之事出于无稽”,“荒诞不足凭也”。为《史记》纠错而扬名的清人梁玉绳也说,“匿孤报德,视死如归,乃战国侠士刺客所为,春秋之世无此风俗,则斯事固妄诞不可信”。)

至于历史事件怎么发展出后来的剧情,也是容易想见的。战国赵氏分晋立国后,太需要证明自己与晋家公室的仇怨以便树立正义性了,兼有给祖上乱伦事件遮丑的考量,于是渐渐的,太史公那套说法,取代了左丘明的版本。到后来的大宋,北宋末年泥马渡江重演一赵氏孤儿、南宋末年崖山蹈海又来一赵氏孤儿。一切史都是现代史,赵氏孤儿有了现实意义,所以元代全套大戏就上演了。从此文艺的赵氏孤儿与历史的赵氏孤儿渐行渐远。现在可以看做是平行宇宙里同时发生的故事。

搜索更多有关“赵氏孤儿解说53:5秦晋续演之6赵氏孤儿”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