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心理应激与心理创伤:心理应激与应对

人气:192 ℃/2024-02-08 15:36:58

本篇是杨凤池老师“心理应激与应对”课的笔记。

概念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个体在察觉到威胁和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的心理紧张状态。

但应激不都是有害的。

应激源

应激源(Stressors)是引起刺激的应激因素

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 生活事件
  • 指日常生活方面的重要变化,如考试、就业、亲人患病和死亡等
  • 生活琐事
  • 指能带来烦恼的小事件,如不断受到别人骚扰,不断接待陌生人,担心经济收入和支出等
  • 重大变故
  • 指给所有人带来应激的重大事件,如社会动荡、战争、灾难等
  • 文化冲突
  • 个体因迁居到其他地区、他族聚居区、他国生活而面临的适应生疏文化环境的挑战

职业性应激源

  • 工作者本身
  •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工作要求,投入产出不平衡,期望与现实差距太大
  • 工作条件
  • 恶略的劳动环境,以及工作中的侵害性行为
  • 工作性质
  • 工作要求个体超负荷工作,要求付出情感、责任心或者规定时间完成工作
  • 组织方面
  • 组织激励机制不完善,组织变革等等

环境应激源

  • 主要是指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如高温、低温,高或低气压,辐射和强烈的噪声等等。

心理性应激源

  • 挫折
  • 包括消极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心理防御机制
  • 与个人身心特征有关的挫折 (如:反复结婚离婚的人)
  • 由个人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挫折(如:飞机失事事件的幸存者)
  • 由于各种障碍造成动机行为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的进程受阻而延搁时产生的紧张的情绪和情绪反应。
  • 外部挫折
  • 个人挫折
  • 挫折反应
  • 心理冲突
  • 趋-趋冲突 (鱼和熊掌的冲突)
  • 避—避冲突 (前有追兵后有劫匪)
  • 趋-避冲突 (鸡肋)
  • 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目的、愿望、动机和反应倾向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现象。
  • 基本形式
影响心理应激强弱的因素

认知评价

  • 是对事件全部的认识过程,在心里应激的发生和强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理性的认知是引起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 三部认知评价模式
  • 初级评价:自己受否受到威胁
  • 次级评价:评价和选择应对方式
  • 认知性再评价:发展-反馈-评价

社会支持

  •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的精神与物质援助
  • 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
  • 社会交换感:是否平衡 (如夫妻双方对家庭的贡献)
  • 公共定向人格 (见义勇为)

人格特征

  • A行为类型
  • 情绪易急躁,雄心勃勃,喜竞争,时间紧迫感——易患心血管病
  • B行为类型
  • 协调、平衡、均衡
  • C行为类型
  • 没有强的竞争意识,没有时间紧迫感,甚至有不满也不表达,害怕冲突和指责,过渡合作倾向,易患癌症
  • 坚韧人格
  • 奉献、控制、转变特征 (抗挫折、耐力较强)
  • 非理性、非逻辑的人格
  • 易偏执、说不通

刺激的可控制型和可预测性

  • 可控制性
  • 是指对压力事件有控制能力,能减轻应激和损害
  • 可预测性
  • 是指预测压力事件的发生,即使个体不能控制,通常也能减轻应激的危害 (危机预案)
  • 认知因素的作用
  • 认知因素会影响对事件的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 (习得性的无助也会降低应激反应)
应激的心理反应

情绪反应

  • 焦虑
  • 预期发生某种后果的一种紧张情绪
  • 恐惧
  • 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特定危险的逃避情绪
  • 愤怒
  • 一个人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和挫折时表现出的情绪
  • 敌意
  • 指憎恨不友好的情绪
  • 抑郁
  • 包括一组消极低沉的情绪

行为反应

  • 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 指通过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包括远离应激源、或改变自身条件或自我行为的方式。
  • 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
  • 通过改变环境(应激源)要求来处理心理应激的行为,包括消除和减弱应激源的各种活动。

认知反应

  • 应激源可以直接和间接的降低认知能力
  • 自我评价丧失
  • 心理防御反应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短期的心理应激对人逃离伤害有积极的影响,

但如果强度太大或持续时间太长,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

应激的应对

应对 (Coping),是处理应激的策略与方法

有些应对方式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自残自杀。

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增加应对资源,理性的、有效的应对应激情境。

Lazarus 把应对分为两类:针对问题应对和针对情绪应对。

应激管理

管理身体反应

  • 学习有效非药物的放松方法,以放松紧张的身体和缓解不安的情绪。

减少无效应对行为

  • 改变生活工作节奏
  • 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极限
  • 寻求家庭社会支持

搜索更多有关“心理应激与心理创伤:心理应激与应对”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