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娱乐>正文

银是什么梗?33两白银,是什么梗

人气:161 ℃/2023-12-23 21:05:33

你知道中国古代最狠的御民之术是什么吗?它就是清朝的33两白银,因为它,清朝才能统治近300年。

那什么是33两白银呢?它是一种人为塑造的贫穷状态。根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历史中介绍,普通英国农民刨去吃穿用行后,一年还可以剩11英镑的余钱。11英镑折合白银约33到44两,而一个中等水平的中国农民,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3两,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就6600块钱。收入低就算了,可中国农民每年的刚性支出,也就是吃饭穿衣养小孩的花费就得36两。也就是说,农民们背朝黄土面朝天的辛苦一年,还要负债三两才能过活。所以一遇到饥荒等变故,普通人家就会立刻破产,然后卖地卖儿卖女。其实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民一直都过得很惨。

他们的主食都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少的可怜,也就孕妇养胎时能多吃几个蛋,在春荒的时候还要摘野菜吃才能度日。哪怕在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中,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也比比皆是。

那清朝的中国农民为何会普遍负债三两呢?如果自己多努力精耕,细作提产,或者盼个好年头,多收个三五斗,不就打破了收不抵制的恶性循环了吗?但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就在清政府身上。每当粮食大丰收的时候,官府就增税多收,把你手里多余的银子给缴了。如果闹饥荒的话,官府就会节税赈灾,在农民会喊皇恩浩荡的时候,把你们手里的银子控制在三十三两。那么精耕细作或者起早摸黑干农活攒一攒,能过了这个坎吗?

除了人情或犯事需要打点之外,找郎中看病、结婚生子都得花很多钱。如果没特殊的机遇,就凭养老住房教育医疗这几座大山,就能把你终身的收入控制在三十三两白银的状态。那为什么是控制在三十三两白银,而不是三十一两三十二两或者三十五两呢?因为收入在三十三两白银的话,农民刚好会负债三两,而一般的中国农民能借到和努力多挣的钱也就三两,刚好能保持一种生存状态。

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科技文化,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原因就在清政府三十三两白银的政策上,他让所有人都为了吃那一口饭奔波,没有人可以停下来,没有人可以停下来思考新思想,新科学观念,同时人们也不会对别人产生同情。

在所谓乾隆盛世的时候,英国曾派出马加尔尼使团来华访问,其中有一名跟团使者名叫约翰·巴罗,他把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名叫《我看乾隆盛世》,它记载了很多所谓盛世的真实情形。

书中记载——当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里。巴罗说,虽然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我们劝说我们船上的人开过去救他们,却被船夫义正言辞的拒绝。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船速一小时七英里。这个理由虽然对外国人来说难以理解,但让我们带入船夫的视角,渔夫限于三十三两白银的穷困状态,一旦手停,那么工作就停。停船救人,不说一定能救起来,哪怕救起来也没任何好处。而且如果自己耽误了工作挣钱,很可能一家人都吃不上饭,也没人可怜他们饿肚子。

最后,巴罗说,他眼睁睁看着好几个人在这场热闹中落水淹死了,因为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其实在外国人眼里,中国妥妥是流淌着牛奶与蜜的富庶之地,但这次访华看到的只有贫穷、麻木以及暴力下农民的悲惨。

实事求是地讲,清朝确实算一种异族统治,他们心里也虚,所以清朝皇帝们就决定贫民、弱民。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在他写的《我的前半生》里就提到了,小皇帝的功课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怎么御民。而贫民、弱民这种思体现在实操上就是33两白银政策,他们让百姓生活始终少3两银子。3两银子在当时可以买100斤粮食,因为少了这100斤粮食,百姓锅里的饭始终不够吃,他们每天只有疲于奔命,在贫穷、麻木、短视和担惊受怕中度过余生。

搜索更多有关“银是什么梗?33两白银,是什么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