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我认知?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人气:278 ℃/2023-12-06 18:37:29

作者|柯学民

很高兴跟大家“谈谈自我认知”。

有位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大家一定会奇怪,为什么?研究发现: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事实上我们不像想像那样了解自己,我们常常会把自己想像得比别人好,比别人强。调查发现:

  • 66%的人认为自己比实际显年轻;
  • 70%的人认为他们的能力比平均水平高;
  • 80%的人认为他们的情感控制要比平均水平高;
  • 90%的人认为他们的道德水平比平均水平高;
  • 100%的女生认为自己的相貌比平均水平高;
  • 大多数管理者认为自己的责任心和工作投入度比员工高。

心理学研究发现:像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身体免疫系统,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威胁、保持健康一样,我们还拥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使我们的心理远离威胁、保持健康。即采取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的方式来选择、理解和评价信息,从而让自己保持“好心情”。所以我们常常:

  • 成功归功于自己——得到提拔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 失败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没被提拔是因为上级喜欢“能说的”而不是“能干的”。
  • 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任务,成功时认为自己的贡献更大;失败时认为同伙该负更大责任。

认识自己不容易

“认识你自己”是铬刻在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据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世人何事最难?”泰勒斯说:“认识你自己。”又问:“何事最容易?”泰勒斯说:“帮人出主意。”一句话:世上有难事,客观认识自己不容易。

老子在《道德经》上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量证据表明,那些具有更强自我认知能力的人,情商更高,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管理上都更出色。善于自我认知的人能做到:不断提醒自己要清醒、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贡献和责任;不断地自我反思,从内部找原因;主动寻求他人的反馈,从别人那里了解真实的自我;愿意挖掘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行为和特点背后的动机和根因;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懂得发挥优势,也能坦然面对和管理好自己的不足。

本质上,善于自我认知的人是敏感的、好奇的和包容的。对自己、他人、对周围的世界亦是如此。敏感赋予他们善于捕捉外界信息,好奇心驱动他们深入研究,包容让他们能认识到每个人身上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一代宗师》中关于见识的台词: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因为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知道自己真正的追求,所以豁达,不会斤斤计较。

客观地认识自己对职业发展的帮助

首先,认识自己是职业匹配的基础。

职业匹配的最佳状态是三个方面的匹配:

  • 人与岗位(能力、个性),预测你是否胜任岗位;
  • 人与团队(团队文化、能力和个性的互补),预测你是否能快速融入团队;
  • 人与组织(企业文化与价值),预测你是否愿意跟组织一起发展。

其次,认识自己是自我进化的前提。

通过实践,我们提出“自我进化五步曲”:角色定位、卓越胜任者画像、自我认知、制订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刻意练习来发展自己。自我认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要想让自己成为当前职位的优秀履职者,为进一步的晋升打下基础,我们就必须了解自己。

因为除非我们知道自己现在的能力水平,否则我们不可能提高自己或开发出新的能力。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挥自己的优势上,放在整合其他团队成员的优势上来避免自己的不足。

认识自己的方法

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个区:公开区、盲目区、隐秘区和未知区。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包括职场中,更愿意与公开区大的人合作。那么如何扩大公开区呢?这就涉及到自我认知四种方法:内省、寻求反馈、自我揭示、心理测验。

  • 寻求反馈:缩小盲目区,SKS法,接受反馈并不容易,因为这违背人性:人不愿意被评价 接受负面评价。主动寻求反馈比被动接受反馈,感受会好些。
  • 自我揭示:缩小隐秘区,积极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 心理测验:缩小未知区
  • 内省:对于缩小盲目区和未知区都有帮助

认识自己都涉及哪些内容?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力、性格、心智模式和价值观上。相对而言,能力认识和评价容易一些。

实践和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脑力、态度和人际。用其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起来,成为公司的MAP®识人地图。

  • 脑力,通俗讲是智力,代表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创新等。常见的如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洞察力、战略思维等。
  • 态度,代表做事的动力。常见的如事业心、责任心、主动性等。
  • 人际,代表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常见的自信心、亲和力、影响力等。

能力认知的基础:行为化。譬如在工作中,学习能力很重要,主要的是利用个人实践经历进行学习的能力。有的人从事相关工作虽然有十年之久,不见得就有十年的收获,只是不断简单重复而已。相反,有的人经历不多,但愿意且善于总结,因而获得的经验并不少。我们总结出代表学习能力的五条可观察的行为:

  • 寻求学习机会
  • 寻求和利用反馈
  • 从错误中学习
  • 对批评持开放态度
  • 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自评,也可以请周围的同事来评价,来进行能力的认识。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它,譬如依旧流行的血型、星座,当然目前还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证明其科学性。

我们可以通过言行来了解他人或自己的性格。我们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性格测验来了解自己,譬如:BST测验。

自测

遇事:立马行动 VS三思而行

做事:更关注人 VS 更关注事

把人分为四种类型:支配型、表现型、严谨型、支持型。

立马行动 关注事:支配型。喜欢接受挑战,目标导向,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为了目标会打破规则;没耐心,脾气差;政治家军事家管理者,擅长组织人财物,达成目标。

立马行动 关注人:表现型。渴望被认可,喜欢表现自己,人际能力强,人称上个厕所都能认识两个人;点子多不关注细节。思想家演讲家,擅长策划、与人交道。

三思而行 关注事:严谨型。追求安全,完美主义者。关注过程和细节;规则意识强;理性,逻辑清晰。军师工程师律师,擅长计划、解决问题。

三思而行 关注人:支持型。理解他人,暖男,对人友善,愿意帮助他人。慈善家老师客服员工关系,擅长倾听、融洽团队氛围。

一般来说,性格是在青年期成形、30岁稳定、50岁最稳定,之后又开始不稳定了,譬如越老越像小孩。

根据彼得·圣吉的定义: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印象等。

“人的智力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基于数十年研究,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我们获得成功并不是由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她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智力和努力哪个重要,智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成长思维是指认为人的智力是可以发展而非一成不变的、根深蒂固的一种思维模式,与之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价值观最难觉察,梁漱溟先生讲:人生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内心。其中人与内心的关系是最难的。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想要、想追求的东西,才能接纳和包容自己。

今天分享了“认识自己”的意义、方法,以及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其实自我认知的话题还有更多有意思的内容可以聊。

搜索更多有关“为什么我们需要自我认知?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