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幽默口才经典技巧分享稿:当众讲话如何吸引观众

人气:482 ℃/2024-05-15 22:40:39

当众讲话如何吸引观众?讲故事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你的故事可能严肃,可能悲伤,可能幽默,可能具有启发性,或者很励志。你的故事可以证明公司内部确实存在类似情况,可以说明成功企业是如何引领行业发展的,以及解释创新如何展开,诉说一线员工之间的的“钩心斗角”,或仅仅用来鼓励观众展开某种行动。

对观众来说,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只有你讲的那段故事而已。这是许多当众讲话者多年的成功经验。故事是有魔力的,当众讲话时陈述关键点时运用故事元素可以让观众印象深刻。商业领域是故事元素的最佳试炼场。如果想让客户对你记忆犹新,想让董事长们对你的管理哲学刮目相看,别忘了让故事帮你一把。按观众的口味安排故事——照顾大家的观点和情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个“30秒”让故事熠熠生辉

“30秒法则”可以让你更加轻松流畅地讲述整个故事,而不必担心听者在想些什么,因为他们都已经沉浸在你所构建的情景中。

“30秒法则”有四条,分别是:第一个30秒,引起注意;第二个30秒,引发兴趣;第三个30秒,引人入胜;最后的30秒,引出行动。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想要做到却并不容易。这首先需要你具备构思能力,能够快速地采取行动,同时还要求你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在听众需要信息时及时反馈。它能锦上添花,让你的故事更生动,却不能雪中送炭,代替你讲故事。

(1)吸引是永远的王道

第一个“30秒”指的是要在30秒的时间内引起听众的注意,就像电影一样,一个充满悬念的开头往往能吸引大批观众,就算后面的剧情有些漏洞,也早已赚足了眼球,讲故事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人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信息,也在不自觉地处理这些信息。如果你的开头平淡无奇,很容易让人自动过滤掉,任你之后再努力也挽回不了听众的心。科学家研究发现,30秒是大脑接收信号、形成反馈并作出反应的时间。听众可以在30秒的时间内由潜意识判断出你的故事是否值得继续听下去,有时就算听众没有离开,他们的心也早已飘走。

此外,若30秒之内无法打动观众,就算他在认真地听你讲故事,事后他的记忆时间也比其他事情短了很多。这是一个很难掌控的因素,取决于信息是被过滤掉还是被传达到大脑皮层。

新奇的出场虽然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方式,但是不合适的举动会带来负面影响,需要慎用。更安全的方式是选择一个或搞笑或有深意,抑或充满自己独特色彩的方式开场,让听众从心理上接纳你,从而接纳你的故事。

(2)离不开的故事

第二个30秒需要引发听众的兴趣。在一个故事抓住人们的眼球之后,接下来做到不让他们失望才是问题的关键,吸引注意力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故事的成功还要依靠听众的参与意愿,要吸引听众跟随故事的脚步向前走。

很多故事的开头很吸引人,但接下来枯燥无味的讲述让听众们纷纷离席,这是讲述者不愿看到到的,却也无可奈何。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演讲时就能很快地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人们愿意听下去。除了他自身的光芒外,还有一个他演讲时的特点一一以身边的故事开头。

我们在讲述故事或者演讲时,经常烦恼怎么能消除与听众之间的隔膜,怎样使观众能够轻松进入故事中,马云给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马云在讲述创业故事时,没有一上来就是讲阿里巴巴初创时的艰难,而是讲起了他家的保姆。“我们家保姆,我给她1200元,杭州市场价800元。她做得很开心,因为她觉得得到了尊重…”之后他用同样的方式把这种尊重引申到企业中“那些高层他们月薪四五万元,即使你给他加一万两万元,他也不会感到什么。但是你对广大员工增加一些,那么士气会大增。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让听众更容易理解他的想法,在他还没有提出观点之前,听众就已经推论出他的观点了,也更加容易接受他的观点。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以小见大,让自己的观点呼之欲出,观点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你去思考,没有什么比好奇心的驱使更有效了。

(3)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第三个30秒对于讲故事者更为困难,需要引人入胜。讲述者要把人带到好的故事中,在那里开辟出一块桃花源。

引人入胜的故事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对逻辑性、语言表达水平、故事性都有很高的要求,甚至对表演者的现场发挥、语气动作都是不小的挑战。讲述者需要一个完整的可以打动人的故事,故事要符合人们的生活逻辑。对于故事的主角要有适当的交代,包括他的身份地位、心理状态和居住环境,虽然这些方面不需要你刻意说出来,但在字里行间却是一条隐形线索。

通过你的用词,听众可以在脑海中刻画出人物形象,从而对他所做的和所遭遇的事情感同身受,也就愿意跟着他去冒险、去经历。演讲者要让听众有听下去的欲望,这种自主性远比演讲者费尽心力挖陷阱要轻松得多。

很多人在讲故事时喜欢“挖坑”,坑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多到自己都填不上,这就是没有完整的故事体系的表现。虽然刚开始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却并没有更进一步地吸引读者,这是故事创作的大忌。既然想要表达观点,那么一定要建立完整的故事体系,让你的人物有血有肉地生活在其中,你的用心听众是可以感受到的。

(4)行动出实效

最后一个30秒是用来引出行动的,也就是听者愿意向前步,成为行动者。能够以自身的力量激发听众行动,转换成自己所需,是很多政客、商人经常采取的方式。

产品在很多时候表明的是使用者的生活态度,乔布斯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苹果发布会变成一个故事,一个激励年轻人的新潮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年轻人是与众不同的主角,谁没有当主角的梦呢?他把每一次发布会都称为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梦。

如果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座高山,那么故事开头的四个“30秒”则是登顶前最困难的工作。吸引注意力像是准备攀爬的工具,引起兴趣像是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后、迈出冲向高峰的第一步,引人入胜则像是攀登时渐入佳境后隐藏的重重危机,最后的引出行动像是克服困难后的冲刺。

逐一击破,运用得当,讲故事绝对能让你的当众讲话水平更上一个层次。大家不妨试试看。

搜索更多有关“幽默口才经典技巧分享稿:当众讲话如何吸引观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