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唐太极宫现在在什么地方?隋唐时期太极宫的作用有哪些

人气:158 ℃/2023-12-14 11:28:33

太极宫是唐长安城“三大内”中建造时间最早的宫城,曾是唐王朝的政治中枢,具备多重功能,有唐一代,太极宫的功能发生过诸多变化。

太极宫建造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由建筑大家宇文恺设计规划而成,隋称大兴宫。唐建立后,沿用此宫改名为太极宫,成为唐王朝第一座大内皇宫。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初期、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初期,均在此宫起居理政。

以太极宫为政治中心的时期,唐王朝的发展由初兴至繁盛,疆域不断扩大,万国来朝,经济由战后的萧条发展至丰饶,政治清明、贤相辈出,文化多元繁荣,太极宫见证了大唐朝气奋发的时代。

一、一宫独尊时期的太极宫

唐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未遑新建宫室,故而承继隋之大兴宫,改名太极宫,在龙朔三年(663)之前为唐王朝唯一正宫。

秦朝建立了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我国全面进入了封建社会,“宫”一词的涵义从泛指一般的居所变成了特指君王居住和理政的场所,我国建筑技术也从萌芽时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我国建筑技术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隋朝建立伊始,暂居于汉长安城,但由于历史久远加之战争的破坏,各设施、用水条件等己不适宜居住。

隋文帝下《营建新都诏》,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麓上建立了一座全新的城。唐承隋,将隋大兴宫改名为太极宫,成为唐代第一座大型皇宫。

历代统治者承继前代皇宫时,为了标榜新朝的正统性、消除前朝的痕迹且居住得更加舒适,势必会对宫城进行一番改造。

但由于唐朝初立之时,天下尚未平定,战争劳民伤财颇多,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大兴土木,唐朝初期,仅增修了少量建筑物,并对一些宫殿名称进行了修改。

武德元年(618)至龙朔三年(663),太极宫为大唐独一无二的大内皇宫,与其附属之东宫、掖庭宫为皇帝、皇后、皇太子、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及宫中劳作宫人提供了重要的居住功能,是宫廷人员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无可争议的“居住之宫”。

举行政治活动是宫城具备的又一重要功能。唐代皇宫内举行的最主要的政治活动便是三朝朝会,即外朝、中朝、内朝。

唐朝初年,三朝朝会等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皆在太极宫进行,重大政令皆自太极宫发出,毫无疑问太极宫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唐前期,太极宫为全国权力中心所在地及皇室居所,国家重大礼仪与皇室成员诸礼仪大部分皆在此举行,礼仪功能是太极宫所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

唐初,吉、宾、军、嘉、凶五礼中皆有部分或全部仪程在太极宫举行,太极宫在礼仪功能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皇帝赐宴活动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时称“赐胙”,皇宫之中举行的宴会,不同于寻常娱乐宴乐,具有复杂的政治、礼仪内涵。宴乐缘由、参与者的不同决定了其宴会场所的不同。

反之,宴会场所也体现出宴会的类型、等级与象征意义。唐初期,太极宫是皇帝赐宴的主要场所,期间举行的宴乐类型大致可分为国宴、内宴、饯行宴、赐酺宴。

一宫独尊时期,太极宫在居住、政治、礼仪、宴乐方面均处于中心地位,为主要皇室成员及宫人提供着寝居功能,与皇帝相关的政治活动皆在此举行,为全国的政治中枢,亦是重大礼仪活动、宴乐活动的主要举行场所,在诸方面都具有核心功能。

二、二宫并峙时期的太极宫

龙朔三年(663)四月,新修大明宫成,高宗迁居,起居听政等一应俱在大明宫进行,自此,长安城中出现了第二座皇宫。

高宗武后当政期间,以大明宫为理政中心,中宗复辟回京后再居太极宫,西内又重新成为皇帝居住听政之宫。

开元二年(714)六月,玄宗又从太极宫搬离移居大明宫,开元十六年(728)迁兴庆宫听政。龙朔三年(663)至开元十六年(728)间,长安城中太极宫、大明宫并存。

龙朔三年(663)大明宫成,自此进入二宫并立时期,高宗迁居大明宫,武后时期长期居东都,故龙朔三年(663)至神龙二年(705)关于太极宫的史料记事较少。

中宗复辟后,自东都返回长安居于太极宫,睿宗时期至玄宗开元二年(714),太极宫重新成为皇帝的主要居住场所,此时期太极宫发挥着与唐前期相差无几的寝居作用。

二宫并立时期,尤其在神龙二年(706)至开元二年(714)这段时期内,宣赦十分频繁,多是由于此时期朝局动荡、政变频发,承天门具备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御楼肆赦”这一行为具有王朝正统权威的象征意义,政变成功者通过在宫城正门宣行大赦来达到宣示王朝正统、安抚民心的效用。

二宫并峙时期,太极宫仍是皇家宴会的主要举行场所,据史书记载,在此期间于太极宫举行的宴会除宾礼、嘉礼宴会外大致有内宴、贺捷宴、节日宴、赐酺宴。

在二宫并峙时期的龙朔三年(663)至神龙二年(706),由于高宗常居大明宫,武后当政后常期居于东都,开元二年(714)至开元十六年(728)玄宗当政时期亦不在太极宫居住,这段时期有关太极宫的史事较少。

二宫并峙时期有关太极宫记事主要集中于神龙二年(706)至开元二年(714),时间较短仅有八年,但这段时期内太极宫仍是王朝中心,诸功能齐全。

三、三宫鼎立时期的太极宫

开元二年(714)七月,唐玄宗以“兴庆里旧邸为兴庆宫”,开元十六年(728)兴庆宫成,正月庚子玄宗迁于兴庆宫听政。至此,长安城中有三座皇宫并存,分别为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安史之乱之时,唐肃宗登基于灵武,平乱返京后,唐肃宗听政于大明宫,自此唐朝政治中心稳定于大明宫长达一百余年,直至广明元年(880)黄巢之乱攻入京城,后又经节度兵混战,大明宫被毁废无法居住。

光启四年(888),唐僖宗回京后无奈迁居于太极宫。天祐元年(904)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失去了国都的地位。

唐代后期的太极宫己丧失政治中心的地位,皇帝居所、宫中政治机关、内官机构等均迁往别宫,政治功能明显减弱。

再者,太极宫后庭居住区地势低洼、环境潮湿,自然条件不适宜居住,故在唐后期太极宫的居住功能较弱,仅有“失宠”于皇帝的皇室成员才会居住于此,等同于“软禁”。

唐后期,在太极宫举行的嘉礼较少,主要有宣赦与朝会。三宫并立时期在太极宫举行的嘉礼多在僖宗昭宗时期,此时期嘉礼举行的场所与仪制均为前期所未有。

在长乐门宣赦、在武德殿宿斋、举行朝会等皆不合礼制,反映出唐末君权旁落,政局不安,皇帝己无暇顾及礼制道法,频繁的改元与大赦实际上为皇帝希望重振唐室的表现。

三宫鼎立时期,太极宫的居住、政治、宴乐功能大大减弱,此时期有关太极宫的记载极少,直至唐末短暂的十几年里再度成为皇帝理政中心。重大的礼仪活动如皇帝丧仪还会在此举行,礼仪象征意义突出,成为唐王朝的“礼仪之宫”。

四、影响太极宫功能嬗变的因素

唐开国之初,沿用隋大兴宫并改名为太极宫,作为唐王朝大内皇宫,在唐前期,太极宫承担着政治、礼仪、宴乐等多重功能,一直为王朝唯一的中心宫殿。

龙朔三年(663)大明宫成,唐高宗迁居,太极宫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其功能开始减弱。神龙二年(706)中宗将居住理政中心迁回太极宫,太极宫地位有所回升,但开元二年(714)玄宗再次迁离太极宫,开元十六年(728),兴庆宫成。

此后太极宫功能逐渐发生了较大的嬗变,此二宫在某些方面替代了太极宫,承担起唐王朝皇宫的诸功能。太极宫的作用被分担,其地位发生了变化。

除此之外,太极宫本身的自然地形与军事防卫等问题也是影响其功能嬗变的主要因素。

唐前期,太极宫之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分别为“三朝”举行场所,是当时的太极宫中的政治中枢。

唐后期大明宫成为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后,三朝自然也不再在太极宫举行,大明宫内南北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成为举行”三朝”的主要场所。

唐代后期皇帝居大明宫,举行的诸政治活动几乎尽在大明宫进行,大明宫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取代了太极宫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所承担的三朝功能,其余政治功能亦均由大明宫中殿宇承担,在太极宫中举行的政治活动极少,太极宫政治功能大大削弱。

唐朝初年的太极宫作为当时的唯一一座大内皇宫,集居住、政治、礼仪、宴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到唐后期,整体功能大幅度削弱,礼仪功能突出,其余诸功能弱化。影响其功能嬗变的因素复杂多样,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小结

太极宫的存在贯穿唐王朝始终,为大唐服务近三百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唐代太极宫的功能与作用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唐前期的太极宫是王朝的中心所在,唐后期的太极宫丧失了政治、居住中心的地位,但仍然是唐王朝礼仪中心。

太极宫的存在贯穿于唐王朝始终,承载着这个王朝厚重的历史内涵,全面完整地认识太极宫的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唐代宫廷史。

搜索更多有关“唐太极宫现在在什么地方?隋唐时期太极宫的作用有哪些”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