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广州车陂传统龙舟:龙舟连结车陂人的血脉

人气:280 ℃/2024-03-24 08:18:44

千年古村,百年传承。端午节虽过,但车陂的龙舟,早已渗入每一个当地人的心中。9大姓氏,12个龙船会,每一个祠堂就是一部龙舟文明史,而每个车陂人或多或少都有与众不同的龙舟故事和龙舟情怀。今天,请跟小e走进车陂人家,听听他们的心声,或许你也有同感。

苏应昌:

要向世界展示端午文化

现在苏氏龙舟活动仪式都由苏应昌(左一)一手操办。李红娟摄

在未见到昌哥前,大家都说苏应昌是一个健谈的人。每次有来宾参观祠堂和了解龙舟文化,总会有人说“找昌哥啦”。他是车陂龙舟非遗传承人之一,承担讲解和传承车陂龙舟文化的义务。

苏应昌是苏轼后人,属武功苏龙船会。童年期间,苏应昌总是见证族人筹备龙舟活动的过程。1986年,在父亲苏权森的带领下,苏应昌开始参与龙舟活动的筹备,无形中对广府龙舟中的起龙、采青、藏龙等传统仪式、技巧、讲究烂熟于心。

1987年,苏应昌入职大酒店的中厨点心部。此后的端午节,他都帮忙烹饪龙船饭和制作龙船饼。家人惊喜发现,这个小伙子极具天赋。很快,苏应昌的厨艺在村内家喻户晓。

每年端午,老表来趁景,总要到晴川苏公祠拜访,拿上一些苏氏粽子和龙船饼,才满心欢喜地离开。每当远道而来的朋友问及车陂龙舟及晴川苏公祠的情况,苏应昌都能热情讲解,逐渐成了大家默认的“讲解员”。

后来,苏应昌离开餐饮业,主要协助宗族编纂《苏家族谱》,挑起传承苏氏龙舟文化的大梁。2016年,苏应昌正式成为车陂龙舟非遗传承人,再为传播车陂龙舟文化“打头阵”。

苏氏的东坡号是广州最老保存最好的龙舟之一,常常代表天河区去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彩龙项目。近两年,东坡号都是由苏应昌带头妆扮,去年还赢得一等奖。

“每年彩龙的主题都是围绕广州山美水好,国家繁荣兴盛,我也希望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把我们端午文化传播海内外。”苏应昌说,他一直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郝善楚:

传承车陂龙舟文化为己任

郝善楚(左二)在指导工人搭建龙舟赛观景台。受访者供图

在端午节期间,一天24小时于郝善楚而言根本不够用。身兼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物业部经理和车陂龙舟活动组织策划者,十多年来的端午他都日夜“连轴转”。

上世纪60、70年代,龙船活动处于中断期。就在那时,由于父辈曾经是龙船舵手,年仅10岁的郝善楚已经成为了龙船“粉丝”,期待有朝一日能参与其中。

1978年,车陂恢复扒龙船活动。郝善楚总是争取参与,成为了改革开放后车陂首批龙船健儿。当时一支队只有1条龙船,60支桡,他每天跟人“争桡”。

2002年,郝善楚加入车陂郝太原龙船协会并担任理事。从龙船“发烧友”变为组织策划者,让他感触最深的不是获得的奖牌,而是龙船联系起的兄弟“老表”村落感情。

有一年,郝善楚带领龙船队去海珠区大塘村“应景”。“根据习俗,我们要先扒(龙船)三个来回。大塘村一位父老见到我们还没上岸,就拿起自己的鼓槌打鼓助阵。上岸喝完茶后,当地人为了挽留我们,还将鼓锤藏了起来。”郝善楚回忆。

近年来,车陂龙舟文化愈发受到各界关注,落在郝善楚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思考最多的问题从“提升和发挥龙船队的实力”转为“传承和传播车陂龙船文化”。

在车陂公司上任后,郝善楚负责的领域从郝氏龙船活动到车陂龙船活动;从策划组织本村龙舟竞渡、五月初三车陂招景日,到为各村参与探访活动的龙船队保驾护航;从一名土生土长车陂人,到编纂《车陂村志》《郝氏族谱》,再到成为车陂龙舟非遗传承人。

“这十多年让我真正走进了龙船文化中。”郝善楚说。

简炽坚:

狂热扒仔“劫后余生”愿再战10年

简炽坚积极参加龙舟活动,图为在简约起龙中。孔剑锋摄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每一个男丁都扒过龙船,龙舟情结是与生俱来的。

当问及为何与龙舟结缘时,简约龙船队现役“扒仔”(桡手)简炽坚笑了起来,可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982年,简约重装了第一艘龙船。年仅7岁的简炽坚因年纪小无法参赛,便把龙船当成游乐场,在河涌边玩耍边长大。“以前没有太多娱乐方式,扒龙船是我们儿时的主要活动。”简炽坚说。

长大后,简炽坚成为简约龙船会的扒仔主力,经常代表宗祠外出参赛,甚至跟其他村的简姓兄弟“夹船”(双方一起组队)。他们连连取得好成绩,被人称为“杀手简”。

如此“凶猛”,也常常误伤自己。最厉害的一次,是在2014年农历四月初三。“我们刚起了龙,正驶出河涌时,河中的船缆不知为何绊住了船中的鼓边。我过去拉开缆绳,可能由于那天风大水急,反倒被它反弹出几米远。我感觉左边肋骨断了,有两三分钟喘不过气。”简炽坚说,当时不幸中的万幸是倒在船上而不是河里,否则凶多吉少。

经历过命悬一线,队友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如今,简炽坚依旧坚守在龙船上,年年征战年年勇。他坦言,扒龙船是一项需要体力、耐力、爆发力、协调力的运动。

“扒龙船真的很枯燥且辛苦,我们一年练习8个月,每次三小时,不是那么容易坚持下去,但我珍惜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尽管已经步入壮年,简炽坚还是希望可以再战10年。

车陂龙船景热闹非凡。叶伟报摄

【记者 小鹿】

【编辑 橙子鱼】

来源:微社区e家通文化车陂(微信号:xxsbejtcb

搜索更多有关“广州车陂传统龙舟:龙舟连结车陂人的血脉”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