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民俗>正文

哈德门来历简介 青岛,哈德门的故事

人气:219 ℃/2024-02-04 06:28:14

要拍电影无疑“哈德门”可以拍一部大片,“哈德门”最便宜的烟(零售价5元)小卖部却另加5毛,是个黄色烟盒。正面上部双龙戏珠图案,英文Hatamen,反面中间文字:“文明以健其德刚健而文明。德为道达为先故元朝,哈德门俗称哈德门意为好运之门”(传承经典,开片大特写)。

实际上,很多人弄不懂烟盒反面中间的文字为何意,黑白片追忆:“文明门即哈达门,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清代出版的《月下旧闻考》引元朝熊孟祥所著的《析津志》)。元朝的文明门,在当时又叫哈达门,“哈达”又讹传谐音为“哈德”,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有哈德门,是文明门和崇文门的俗称。时至今日,许多老北京人仍把崇文门叫哈德门。(1986《文史资料选编中的“漫话崇文门”—文中查到的)。

特写镜头儿:1919年英美公司在中国注册生产“哈德门”香烟,当时曾风靡全国、妇孺皆知,那时城镇的大街小巷中,流动烟贩脖子上挂着烟盒,嘴里不停地吆喝着:“老刀牌香烟,哈德门,卖哈德门香烟!”,叫卖声不绝入耳。

穿插:如今这情景已被作为那个时代的一道标志性风景,时常闪现在银幕或荧屏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抵制英货的浪潮中,“哈德门”香烟曾经被许多人视为“国耻”进行抵制。旁白:当时民国有一种说法“哈德门”是为了纪念八国联军入侵时的阵亡将领“哈德”而命名的,至于是否属实,从来无人探究。

慢镜头儿:公元2014年时,我接待一个大客户,这客户身体壮碩,开一辆“奔驰”车,要给他家老爷子买辆四轮电动车,顺手递我一枝烟,烟牌子就是“哈德门”,实际上我已戒烟7、8年了,但见这阵势又不好意思不抽,就点上了烟。这个买卖成交了。我也觉得这烟好抽,出于好奇就上网查了这烟:“哈德门”,香气清淡柔和,余味干净舒适,生津香甜,无刺无杂属中间偏清风格,其配方精选云南、山东、福建上等烟叶,经精心设计,精心配方,反复研制而成,内在气味纯净,香气醇和,劲头适中,品质优良。其香气芬芳飘飘绵软悠长。

闪回:我虽然也抽过中华、熊猫、阿诗玛、石林、红塔山,大前门,金丝猴等好烟,全国各地出的烟也抽过。对青岛烟也知一二:交运牌(民国时),建国前后出的鹿驼牌、大陆牌、三塔牌、青岛牌、民安牌、黄海牌、马兰牌、雪花牌、红港牌、红梅牌;七八十年代后出的:金鹿、白金鹿、大前门、红金、新青岛、红锡包、一枝笔、泰山等。但平常就抽双马烟和红锡包,后来因为爱洗海澡,氧气盛,红血球旺,不愿闻烟味就戒了烟。但突然间抽这哈德门一枝烟觉得好抽,就买了一条招待客人,有时也偷着抽上枝,这样越抽越多,就复吸了。

黑白儿镜头追忆:克林德(1853—1900),德国人,男爵,1881年来华,为使馆翻译学生,1883年任广州领事馆翻译,1885年任驻华使馆参赞,1887年任代办,后曾出任驻墨西哥参赞。1899年再度来华,为德国驻华公使,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持敌视态度,同年6月14日,曾指示德国士兵将路经使馆的20余无辜的义和团民开枪打死。引起清政府对外宣战,并照会各国驻华使节于24小时内离京。6月20日,克林德,乘车前往总理衙门会晤在途经东单牌楼(哈德门大街)时,被端王载漪的虎神营士兵开枪打死,遂酿成“克林德事件”。

旁白:1963年,上级部门以“哈德门”带有殖民色彩,不宜作为人民牌号为由下令停产。许多烟民为此深感遗憾,以至于事过多年仍念念不忘,时至20世纪90年代,一股怀旧复古的热潮在中华大地兴起,聪明的商家纷纷打起了老子号品牌。

长景头儿:公元1992年初夏的一天,一个叫蒲强的中年男子(时任青岛卷烟厂厂长)乘车经过崇文门时,猛然看到楼顶一块广告牌上写着的“哈德门饭店”字样,这时,一个念头猛然闪现:人家能恢复“哈德门饭店”字号,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恢复生产“哈德门”香烟呢?

广告

韩版网面透气休闲运动板鞋

微拜商城

¥134.00

黑白镜头儿追忆:“克林德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把料理好克林德后事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先决条件。清政府迫于压力,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根据 条约 ,清政府派醇亲王 赴德赔礼道歉,并在东单牌楼建克林德牌坊。1918年11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战败,北京人将牌坊拆除,迁至中央公园,改为《公理战胜》牌坊。1949年后,又改为《保卫和平》 牌坊。

慢镜头儿:在蒲强的提议下,厂领导一班人迅速做出决定:尽快生产“哈德门”香烟,然而,在申请商标登记时,国家商标局拒绝登记,理由是“哈德门”有殖民主义色彩和国耻之嫌,故不能使用。

(机器制造哈德门)

黑白镜头儿追忆:1902年,纪念克林德的石牌坊在哈德门附近落成:石碑一座,牌楼五座,高二丈余,共费银一百二十万两,费时近半年。这座牌坊后来被百姓们称为“克林德门”或为“林德门”。第一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才将真正的国耻之门“林德门”拆毁。但是,后来许多不明真相的人把“林德门”与近在咫尺的“哈德门”混为一谈,致使“哈德门”被认为国耻,沉冤30年。

短镜头儿:为了弄清历史的真相,青岛卷烟厂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与有关领导一起在北京和青岛等地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和文献图书资料,终于弄清了“哈德门”的真正含义。商标申请成功!

特写,1993年的一次商品交易会上,一个港商向当时蒲强欲300万买“哈德门”商标,蒲厂长回答:“不卖,给一个亿也不卖。”时隔半月,又有客商向蒲强提出欲买“哈德门”商标,蒲强说:“不卖,10个亿也不卖。”

大特写:“哈德门”香烟1992年一经上市便迅速轰动全国,当年生产的2000多箱烟卷迅即销售一空,全国各地空仓待货;1993年生产7万箱仍供不应求,1994年生产26万箱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良好的品质,熟悉的名字,使“哈德门”再一次受到烟民的青睐,当时烟民中流传着一句话:不管什么人,都抽“哈德门”。中华大地又掀起了“哈德门”的热潮。

2005年“哈德门”香烟创出年销量突破100万箱;同年连续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价值品牌”。

大型广告:“哈德门一开,好运自然来”。片尾:首先镜头儿特写一道门,解说:哈德门又称文明门、海岱门,始建于1266年,历经元明清三朝近800年历史,是向皇城内运酒的专用通道。“哈德门”香烟是英美公司1919年在中国注册的名牌香烟,已有百年历史,分精品、纯香软、醇香、清香、芬芳型。今天,“哈德门”已经成为了青岛卷烟厂的支柱型品牌,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利税。

近镜头儿特写:蒲强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没有青岛卷烟的今天”。“哈德门”史料,一档值千金。

(参考青岛卷烟厂档案及资料和李荣惠的文章)

作者:郝守杰 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搜索更多有关“哈德门来历简介 青岛,哈德门的故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