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感悟:学校管理感悟集52,七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和运用

人气:124 ℃/2024-05-09 09:25:38

(九)幽默艺术

幽默是教学的一大助手,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倦,活跃课堂气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启迪学生的学习智慧;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陶冶学生情操。

1.导入新课幽一默,兴趣萌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2.教学过程幽一默,开启智慧

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

在教学中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教材是幽默的源泉,恰当挖掘教材中幽默因素是教学幽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精心设计富有幽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3)组织幽默多变的教学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这时,为了维持课堂秩序,组织下一步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就事论事幽默一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班级管理手段

教学幽默不是一大堆笑料的堆积,它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见,教学幽默宜精不宜粗。在创造和运用幽默时,既要寓庄于谐,又要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突发事件幽一默,海阔天空

学生是特殊阶段发展着的人,因此在课堂上也常会有教师预料之外的事发生。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要把握住自己的理智和情绪,尽可能避免轻易地训斥学生或大光其火,这对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教师的自我形象都是有损害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冬季的一天,教师和学生正沉醉于课堂的快乐中。突然,教室的门“咣当”一声猛地打开了,教师头也没回头,下意识生气地问:“谁?”学生轰地笑开了,原来是北风把门吹开了。教师停下讲课走去关门。边走边说:“你们瞧瞧,连北风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拼了老命想挤进教室来听课。我们还不得珍惜这学习的好时光,认真地学呀!”学生一听,脸上笑意依然,心里却有所悟,神情更专注了。

4.学生违纪幽一默,润物无声

老子说:“大辩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时,春风化雨的教育胜过电闪雷鸣的批评。而能化雨的最有效的莫过于运用极富哲理性、批评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幽默语言。

5.课堂之余幽一默,和谐师生

对学生而言,幽默的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幽默的人,这样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幽默的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师生间的隔阂,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要是教师的幽默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每每看到学生们真诚的笑,看到他们愿意把自己当朋友,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总之,好的教学幽默,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研究幽默艺术,做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教师。

6.课堂教学幽默艺术技巧

(1)形象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以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打比方和说明另一种事物。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我国9亿农村人口,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吃饭”时,把农民形象地称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7”是一把锄头,“00”是两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几亿农民的落后生产状况。

(2)巧妙移用:就是采用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古词今用或今词古用、同话异境或异境同话等方式而产生幽默效应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当你走进新华书店,拿着一本《英汉词典》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在这里,“窃书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诙谐有趣,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

(3)极度夸张:夸张是“言过其实”,从形象、特征、程度、数量、作用等方面做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方式,它是造成语言幽默和喜剧色彩的一种常见手段。在教学中,夸张的巧妙运用,也可产生幽默效应。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时,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义,他举了“意识活动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的错误观点,讲道:“如果意识活动真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那么,一个人思维越敏捷,岂不是脑浆分泌越多吗?在座的各位都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现在,大家不妨赶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脑浆流出来。”这种极度夸张的语言幽默,使学生在哄堂大笑的同时,领悟了知识的真谛。

(4) 故意曲解:任何一个词语和一句话,都有其固定的含义。如果我们不按其固有含义去理解它,而任意附会,使理解或解释与原意不一致或完全相反,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曲解。在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相同或相近发音的词产生一种谐音曲解。例如: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时,可这样讲:“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

(5)反语倒置:这是一种用和本意恰恰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本意的方法,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例如,一位教师讲授“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时,为了批评有些人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崇洋媚外,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有些人来说,如今倒是'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不是吗?手戴卡西欧、脚踏本田摩托、身披皮尔·卡丹,他们言必称外国,至于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惭愧得很,有几位仁兄的答案居然是小凤仙。”在这段话中,“胸怀全球,放眼世界”是要从反面去理解的。

(6)虚拟情境:在教学中,假设某种情境并把它讲出来,即为虚拟情境。虚拟情境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于有些虚拟本身含有较大的谬误因素,所以也能起到幽默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通货膨胀”时,针对有些学生思想上的疑虑,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有同学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多,要是我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我就多印些钞票,发给人们改善生活。”教师的话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惬意的笑声。

(7)换名借代:不直接说(写)出人或事,而是借用与人或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借代,或换名。例如:用“大团结”替代“100元人民币”;用“四只眼”替代“近视眼”;用“54 号文件”替代“扑克牌”。又如,一位教师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为了描述当前有些农村的生产现状,讲道:“有些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弃农经商去了,种田的是一支'三八六一部队’”,“三八”、“六一”在此代指妇女、儿童,含蓄幽默。

(8) 转换套用:对脍炙人口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改变其内容,借用其文句、语气、格式来表达新的思想,即“旧瓶装新酒”,就会产生较强的幽默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批评某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随口吟道:“朝辞宾馆酒楼间,乡镇视察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轿车已停舞厅前。”教师套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教学语言产生了令人深思的幽默感。

(9) 婉言曲语:在教学中,对一些不宜直说或不必明说的事例,运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或含而不露,或绕一个弯子来说,即为婉言曲语,或称婉曲。婉言曲语运用得法,可收到幽默含蓄、富有情趣之功效。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商品价值规律”时,为了说明商品价格与其质量及价值的密切关系,讲道:“我省以前生产的xx牌自行车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它能与'凤凰’、'永久’等名牌自行车卖同样的价格吗?” “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的说法委婉含蓄,一语中的,道出了该种自行车的质量低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隔多年之后,学生虽然忘记了老师的名字,但仍清晰地记着老师幽默风趣的这一堂课。在课堂上,有时面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教师不厉声斥责,而是婉言曲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几位学生伏在课堂上打瞌睡。此时,教师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讲道:“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师傅垒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待一会。它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说:'我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总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几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羞愧自惭。

当然,教学幽默技巧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教学幽默虽不是流水,但却是浪花。有了它,课堂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

(待续)

搜索更多有关“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感悟:学校管理感悟集52,七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和运用”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