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旧梦不醒故人永在:依旧一年清明时幸得故人入梦来

人气:106 ℃/2024-02-25 15:15:41

稿件来源:天水市三院 张莉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是祭祖和扫墓。我们在这个节日特有的仪式来哀悼逝者、传承文化,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死亡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经之事,小时候我们对于死亡没有概念,家人们会告诉我们,去世的亲人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能逐渐明白,亲人们的远行是单程的,再也盼不到他们的归期。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在得到,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最让我们难过的不是丧失本身,而是丧失的过程伴随着许多关系的终结。“死去元知万事空”正因为我们恐惧关系的终结,所以我们也如此惧怕死亡。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有一天终将离开我们,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我们的某种身份,随着他们的离开,我们可能不再是孙子、孙女、儿子、女儿......

前段时间影院热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提到,人类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脑和躯体的死亡,也就是我们生物学上以心脏停止跳动而判断的死亡,它意味着我们告别了这个鲜活的世界;第二次是社会层面的死亡,所有爱着你的人出现在葬礼上,怀念你。葬礼意味着我们在这个社会的角色伴随着生命的消失,也意味着无论你生前风光亦或是潦倒,最终的结局便是魂归大地,化为一抔黄土;第三次死亡就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住你的人消失。作为凡夫俗子,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记起你的时候,你将真正的消失于世,这便是真正意义的灵魂消亡。这是最令我们伤感的,当所有人将我们忘记之时,还有什么证据证明我们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

死亡的真相是如此冰冷残酷,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对于许许多多内敛的中国人来讲,死亡犹如一个禁忌,没有一个家庭会把死亡挂在嘴边,更遑论像西方一样进行死亡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一直缺少死亡这重要的一课。在许多人固有认知里死亡是极其不吉利的,似乎所有的禁忌文化都在告诉我们死亡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白岩松曾经说过:“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即便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终将经历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离我们而去的人越来越多,陪在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依旧像鸵鸟一样,似乎只要我们选择性的忽略,死亡就不会降临在我们身边。然而事实上,上帝并没有因为偏爱某人而让他免于遭受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死亡,作为我们每个人必经的一课,却时常被我们有意无意的“遗忘”。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写道:“我发现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认为死亡就是毁灭和失掉一切。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惧死亡。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觉得只要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死亡的焦虑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虽然从古至今我们都在想象亲人们去的那个世界,但是谁又真的确定死亡的另一端究竟是什么?“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世界依旧还是昨天的模样,只是那个人再也不会出现,这便是最让我们难以释怀之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失去,有时是一个亲人,有时是一份友情,有时是一段婚姻,明知道结局就是永远失去,却无能为力,何人能不陷入深深地绝望?《前任3:再见前任》中,王梓对孟云说:“你和林佳之间欠一个告别,你们都没有好好地和对方说过再见。”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当我们内心的哀悼没有完成,就像那句没有讲出口的再见,会让人一直困在原地,很难走出心灵深处那一抹悲伤。

清明节存在的意义之一恰恰是让我们借着缅怀亲人的机会,把那些曾经没有说出来的话表达出来。在缅怀亲人的同时也缓解了我们内心的焦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亲人的离世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危机事件,从刚开始的否认,不愿面对,紧接着变得愤怒,怨天尤人,再到因为亲人的离世变得抑郁悲伤,直到最后我们才逐渐接受亲人离世这个事实。只有当我们内心深处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才能怀着对亲人的思念,表达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遗憾,为了他们而更加积极的生活。

当我们开始直面死亡之时,才会明白死亡的意义,也更能明白活着的意义。向死而生,死亡从来都不是终结,遗忘才真的是一段关系的结束。即使一个人或者一段关系已经不在了,但是你知道了有一些东西,已经扎根在你的心里,永远不会消失。虽然亲人离世,阴阳两隔,你们再也不能够相见,但是他们的爱一直都在,只要我们的满怀思念,那么他们就会永远“陪伴”在我们左右。

清明节之于我们不仅仅只是缅怀亲人的悲痛,更多的是感受被温暖与关怀生命。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带着满心的感恩,静静地思念那些让我们的回忆变得温暖的重要他人。因为他们曾经的陪伴,才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那些美好的回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显得愈加珍贵。即便他们无法陪在我们身边,但曾经相伴左右的温馨岁月,却如同灯塔一般,时刻照亮我们远航的路,让我们的前行不惧风雨。当我们带着他们的记忆,把各自的生活变得更加绚烂之时,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传承与敬仰?这也许便是清明节赋予我们除了思念之外更重要的意义。

搜索更多有关“旧梦不醒故人永在:依旧一年清明时幸得故人入梦来”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