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为何保留122口径******炮 艰难的历程,从83式122毫米******炮说起

人气:330 ℃/2024-04-26 14:47:28

1985年,在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颁奖中,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向83式122毫米******炮的总设计师马福球颁发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状和奖章。为什么一款名不见经传的中口径牵引式******炮会获得如此大的殊荣呢?

新中国身管火炮的发展史不可谓不长,可历来重视压制火炮的人民军队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装备的却是仿制自苏联的过时装备,整体性能已经落后于时代。真正自主开发的产品虽然很早就展开,却因工业基础能力、技术储备等因素导致国产身管火炮研制周期漫长,整体水平和可靠性不足,不得不中途下马。而83式122毫米******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种完全国产化的身管压制火炮,至少让中国掌握了如何研制压制火炮,也为后来国产大口径火炮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看看至今大口径火炮还依赖进口的南亚邻居,个中滋味让人感慨。

83式122毫米******炮 在解放军中装备不多,所留存的图片资料也很少

仿制的M30

解放后中国最早装备的是苏军的M30式******炮。M30式122毫米牵引式******炮是苏联在二战时期装备的一款中口径******炮,M30******炮全重2.5吨,最大射程11.公里,最大射速6发/分,配有杀伤爆破******、*********、*********等多个弹种,可使用汽车或马匹牵引。该炮性能可靠、适应性强,整体水平在二战时期堪称优异,是当时苏军的主力装备之一。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为支援在朝作战的志愿军炮兵也从苏联引进过一批M1938型******炮,当时的志愿军炮兵对其印象深刻,反响良好。

正在使用***********炮训练训练的我军炮兵

解放后为统一制式装备,新中国计划从苏联引进了M30式122毫米******炮作为解放军的第一款中口径火炮。1951年,中苏双方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后,国内开始着手组织对其的仿制工作。由于有了图纸资料和苏联专家的指导建议,担负仿制工作的东北某厂在1954年就成功生产了第一门样炮,并转入定型试验工作。因为不用担负研制风险,所以定型试验速度也很快,之后该炮被正式命名为“*****122毫米******炮”并开始装备部队。***********炮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新中国没有制式火炮的历史,为此该厂获得了*********亲笔签名的嘉奖信。

***********炮研制成功后,在长达30多年的服役生涯中一直是解放军师团一级的主要支援火力。金门炮战、对印、对越作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次对外冲突中,几乎总能见到***********炮的身影。同时该炮耐用可靠,严寒酷暑干燥潮湿的环境均无法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精度也相当不错,整体上深受部队欢迎,炮兵部队甚至还因换装新型的火炮可靠性不如***********炮而产生过抵触情绪。在被国产新型******炮取代后,作为一款二战武器传人的***********炮仍能发挥余热,冒充“美国M2******炮”出现在各种战争电影电视剧的镜头中。

电影《辽沈战役》中使用***********炮充当缴获的美军******炮

自主研制的开端

***********炮的成功仿制,让解放军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生产的火炮。但*****的原型毕竟是20世纪30年代的产品,到50年代末已经落后于时代,整体战技水平无法当时满足解放军炮兵的作战要求,因此研制一款重量更轻、射程更远的新型122毫米******炮成了当务之急。1958年,根据部队需求国内展开了第二代122毫米******炮的研制任务,研制人员充分借鉴***********炮的设计,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很快就取得了进展。六十年代初成功制造了一门样炮,为国产武器的研制带来了开门红,不过接下来的连续挫折却让人措手不及。

首先,为了将射程增加到15千米,该炮的膛压增加,相应的炮身和炮架重量也大幅增加,整炮重量超过3吨,比*****还重,和部队新炮减重的要求背道而驰;其次,新炮没有行军缓冲装置,而自补气胎缓冲又不可靠,结果造成了车辆牵引火炮时产生剧烈震动而导致零部件损坏的问题;最大的隐患还在于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尾焰燃烧问题,新炮每打完一发炮弹,拉开炮闩后就会有火焰从炮尾喷出来,极容易烧伤操作人员。新型火炮虽然后来几经改进,但这些问题仍无法根除,最终国产火炮的研制工作被迫下马,转而进行***********炮的改进工作。

轻型的幻想

第二代122******炮项目下马后,解放军并没有放弃对新炮的研制。在文革期间又提出了轻型122毫米******炮的研制计划,这个计划准备将原来***********炮2.5吨的重量减轻到1.8吨,实现一次飞跃式的进步。不要小看这仅仅700千克的重量,目前国内对超轻型122毫米牵引******炮的总重也就控制在1.8吨左右,而40年前想研制出如此重量的火炮,那必须在材料上有极大的突破才有可能。可惜的是由于当年国内工业基础的薄弱,材料和加工工艺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激进的恶果很快显现出来,减重过度导致火炮整体强度不够,大架稳定性差,加之反后座装置不可靠,结果每次开炮时炮身稳定性极差,跳动幅度过大,甚至还发生过连续射击后大架损坏的事故。最终,轻型122毫米******炮的研制项目也无疾而终。

平心而论,中国提出研制第二代中口径******炮的项目时间并不晚于美苏两国,可薄弱的工业基础拖累了整个火炮的研制工作,再加上受到苏联“火炮过时论”的影响,结果导致美苏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定型了射程达15公里的M102和D30******炮时,中国还在埋头处理新型火炮试验时遇到的问题,而第二代火炮大量普及之时,解放军却仍在使用二战时期的落后装备。

D30******炮在60年代就装备苏军并出口到多个国家

又一次失败

前两次失败经历并没有打消国内研制人员的积极性,1970年在解放军的要求下新一轮的火炮研制工作再次上马。这次研制任务相比前两次有了一定的调整,但整体指标仍比较苛刻,比如最大射程必须达到15公里,重量只能减不能加最高不超过***********炮的重量,还要求具备360°的环射能力。

这一回负责研制新炮的是西北某研究所。为了达到要求,研究所上马了很多新技术,如使用了精度更高的底凹弹设计,更先进的液压装换装置,还借鉴了美国M102******炮的大架结构。从理论上讲,这次研制的新型火炮基本满足了解放军对第二代中口径火炮的要求。新型火炮的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后,于1977造出了首门样炮。这一次新炮的整体性能基本达到当初制订的战技指标,甚至配用的底凹弹射击精度还远超指标要求。但悲剧的是新炮又一次栽到了重量上,超过3吨的全重远大于当初2.5吨的指标。而且受限于工业制造水平,新炮的液压装置整体结构复杂,可靠性堪忧,在试验中多次出现问题,迫于无奈研制多年的火炮换代计划再告失败。

当年中国的自行******炮只能进行简单的改装

83式的诞生和没落

在多次被高层领导点名批评炮兵装备过时后,再也等不起的解放军这一次终于不再好高骛远,变得更加务实起来。1979年,上级部门再一次把新型火炮的研制提上议事日程,并将研制任务交给某太原兵工厂,这一次的研制指标大大放宽,除了最大射程15公里是硬性要求外,其余标准皆可从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取代***********炮。

这一回以马福球为总师的研制团队在总结了上几次的失败教训后,迅速拿出了一套成熟稳定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不再坚持具备360°环射能力,保留两条腿的大架形式,全重增加到2.7吨。同时为缩短研制时间,吸收原有样炮的部分成熟设计方案加以利用。没有了激进的要求、没有了文革的干扰,积累了前几轮火炮试制的经验教训,新一代******炮的研制工作进展神速,到1983年就进行了定型试验,并于1984年被正式被命名为83式122毫米******炮。在新中国成立的35年后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身管火炮终于诞生了。1984年建国35周年的阅兵式上,83式122毫米******炮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装备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国家领导人检阅。

不过83式******炮定型后并未大规模装备部队。首先在80年代国民经济转型期,国家减少国防支出解放军无力大量换装,其次83式研制周期过短,虽然主要性能过关,但缺乏可靠性测试,炮兵换装后发现不如***********炮皮实耐用,甚至还出现过火炮自动击发的问题,导致重新修改设计;第三,中国在85年前后获得了性能更好的苏联D30******炮,经过测试发现其性能全面优于83式******炮,因此放弃了装备83式******炮的计划转而开始仿制D30******炮,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好转以D30为基础研制的96式122毫米******炮正式装备部队。从某种程度上讲,83式122毫米******炮的出现上解决了中国无法研发身管火炮的尴尬局面,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83式******炮最终成为了中国炮兵发展史最具意义但又转瞬即逝的匆匆过客。

在些许遗憾和无奈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代中口径火炮的换代之路就此落下帷幕。

伴随着今年国际局势的变动,中国也将有越来越多不为所知的新型武器面世,在纷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牢牢的捍卫着中国的安定发展。

关注我,获取更多军事 娱乐快报

搜索更多有关“为何保留122口径******炮 艰难的历程,从83式122毫米******炮说起”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