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南部县老村长的故事 乡镇那些事,12

人气:231 ℃/2024-05-02 01:12:4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A

与芳姐相伴下乡,半路上芳姐去了她包的村子,看看我眼前的路还长,决定不紧不慢的骑行着。

一路上,看着路两边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麦田,心里舒服极了。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喜欢乡村路上的草长莺飞,喜欢农村大地上的麦田,喜欢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我突然觉得自己到乡镇来对了,也许这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西市镇的西北片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宽广,农民们主要靠种地为生。

我那天和董书记聊过了,他们村每个农民人均两亩多地,基本上种的都是小麦和玉米,前几年种棉花的人多,这两年棉花价格不好,种棉的人越来越少了。

农民种小麦和玉米,除了上交公粮外,剩下的或留或卖,家家户户早已经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但人们还是缺钱花。

董书记告诉我,村子里有几户农民想尝试着栽苹果树,现在已经栽了两年了,估计第三年应该开始挂果,如果苹果树挂了果能卖钱,估计大家肯定都要栽果树了。

我问他村里人栽种辣椒的积极性,他说目前只有一个自然村的人愿意栽种辣椒,那个自然村是董家村的一个组,是组长带头种的,当年一亩地卖了几百元钱,效益不错,带动了几户。

B

下了县道柏油路,进入乡村道路,有一段沙石路还能平一点,不一会越骑越难骑,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全是土路,下雨后,被重车碾过,路上撵出两条沟渠,这哪里是道路啊,这分明就是两条平行的土渠!走路还可以,骑摩托车、骑自行车真的是考验骑车人的技术。

幸好我曾经在离家15里外的初中上过一年学,早早的练就了骑自行车的本领。

一路上摇摇晃晃的骑车时,我不禁想起了最要好的初中同学梅,她初中时已经长到了一米七,不仅高而且身体壮实,从外表看,她就像一个成年男人一样。

可不知道为什么,梅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学会骑自行车,我们两个邻村,她们村子离学校也将近15里路,她每周两次来回从家到学校,都是走路,背再多的东西都靠两条腿杠步子。

有一次,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我让她推着我的自行车,想教她骑车,可是她一跨上车座就连人带车倒在了地上,连腿也不会撑一下,她气的把车子摔在一边,再也不骑了,我感觉特别的不可思议!

劝她再试试,可不管怎么说,她再也不学了。

我怀疑她的大脑指挥系统有问题,否则这么简单的事,她条件那么好,就是做不来呢?

想着想着,我越发觉得自己骑车技术精湛了。

C

终于到了董家村,还好,董书记家的门敞开着。

我放好小蓝(我的爱车小蓝),一路走了进去,书记家里静悄悄的。

“董书记,董书记,家里有人吗?”我喊了几声,董书记的儿媳妇才从房子里出来了。

“嫂子,董书记人呢?”

“我爸一大早带着我妈进城去了,我妈这几天老是喊眼睛不舒服。”董书记的小儿媳妇慧瑛准备给我倒水拿凳子,被我挡住了。

“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

“估计回来都到下午五六点了,他们看完病,还打算去看看我姑哩!”

“哦,我知道了,那我去寻主任吧,你不用忙活了,赶快去管孩子。”

我来了两三次了,和董书记的小儿媳妇慧瑛算是认识了,她老公平时在城里打零工,农忙时回家干活,她主要是在家带孩子,帮婆婆做做饭。

告别了慧瑛,我决定到另一个自然村去找村主任耿天亮。

D

董家村是个不大不小的行政村,共有三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书记家所在的自然村董家村两个村民小组,主任的自然村耿家村有两个村民小组,另一个叫许村的自然村只有一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主任耿天亮比董书记小了整整一轮12岁,我在董书记家里见过他一面,虽然个子不高,但精明强悍,听余永辉说主任是他们村子里的风流人物。

余永辉告诉过我,耿天亮原来在县城做生意,和原配老婆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后来不知道怎么和现在这个老婆勾搭上了,被原配扫地出门,离婚了,没有办法,带着小媳妇回了老家,住在了老家的房子里。

耿天亮已经四十多岁了,这个二十几岁的媳妇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全凭耿天亮在外倒腾生意挣几个钱。

前两年村委会换届时,耿天亮家族势力比较大,稍微做了下工作,竟然选上了村委会主任,让镇上很多人大跌眼镜。

可是既然选上了,又能怎样?总不能不承认吧?只能好好教育,好好引导,好好培养了!

大家一直想不明白,村委会主任没有几个工资,耿天亮到底为了啥?

一边想着耿天亮的事,一边骑着车子,竟然不知不觉的到了耿家村村口。

E

看到村口一个大婶刚好要出村子,我拦住了她,“婶,我问一下,耿天亮家在哪儿?”

“啊!天亮啊,村子中间,路北边,看到没,他家门口栽了两棵大石榴树,房子盖的最好的就是了。”大婶向我详细的描述了耿天亮家的特点,我心很快了然。

“好,我知道了,谢谢了!”

谢过大婶,我朝着耿家村中间的大路向前走,发现耿家村的路面比董家村要宽,村容村貌也比董家村更好,农民的庄基规划的也不错,没有看到一高一低的情形。

远远的,我看到了路北边的两棵石榴树,这应该是石榴风景树,想不到耿主任还有这个爱好。

耿主任家的房子果然比其他户里盖的好,两层楼房,虽然不是很新,装修简单,但已经是鹤立鸡群了。

院子门大开着,我直接推小蓝进了院子,一边撑车子,一边喊:

“耿主任在不在?这是不是耿主任的家啊?”

“呀!这不是小孙吗?你怎么来了,快进快进!小红,快去倒水。”耿主任掀起门帘看到我,挺高兴的,赶紧将我迎进了他们正房里面。

“耿主任的家真好啊!又气派又干净。”我不是奉承,是发自内心的夸他。

耿天亮的家的确与其他农村人家里不一样,楼板房,墙刷的很白,水磨石地板,沙发,电视,家具,都很洋气。

耿天亮向他的小媳妇介绍了我:“这是乡上的干部小孙,包咱们村子。”

他又对我说:“这是你嫂子,她估计没有你大,但你还是要叫嫂子!”

“嫂子看着比我小多了,你是哪一年的?”我问这个叫小红的年轻嫂子。

“我属兔的,75年的。”小红长的挺漂亮,皮肤白亮,眼睛水灵,头发乌黑,个子也高,感觉比耿主任高出了将近半头。

“哦,我比嫂子大一岁,我属虎。”我觉得自己叫小红嫂子,特别的别扭夯口,特别的难为情,但有耿主任在,我又不得不叫。

小红帮我们倒好了水,耿主任说,“你去看娃去,不用管了。”

F

我向耿主任说了刚才去书记家,书记带老婆看病的事,又把胡镇长让我给书记说的话向主任说了一遍,并且自己加了一些完不成任务,后果如何如何严重的话。

说实话,这些话我不敢给精明老道的董书记讲,因为董书记干了几十年书记了,什么都懂,我唬不住他!

但我敢给耿主任说,耿主任干的时间毕竟短,加上村干部尤其是村主任平时学习少,懂的政策也少,这都是余永辉传授给我的经验。

果然,耿主任听我说了一番扯大旗作虎皮的话以后,很认真,很当回事,说无论如何都要做好那两户的工作,绝不会让计划外多胎这种事发生在董家村。

我提出想去几个组长家里转转看看,耿主任爽快的说他愿意作陪,陪着我去。

我们决定先到耿家村的两个组长家里坐坐,在本村不用骑车子,走路就可以去了。

G

走之前,耿主任给小媳妇打了声招呼,小媳妇正在哄孩子,只是应了一声,没有出门。

半路上,我故意感叹道:“嫂子好年轻好漂亮啊!”

“哈哈,咋样?实话告诉你小孙,这可是你的第二任嫂子,我前面那个离了,我还有个儿子和女儿,都大了。”没想到耿主任倒是大言不惭!

“说明你有本事啊,一般人哪能养这么一大家人。”我继续奉承着耿天亮。

他面露喜色,似乎很享受我这样恭维他。

我们先去了西组的组长家里,组长家的院墙上、房子墙上画满了花花绿绿的小动物和字母图案,院子里有小孩玩的设施,房子里有孩子咿咿呀呀的声音,我一猜都是幼儿园。

耿主任说组长的媳妇在家开了个幼儿园,收了大概二十几个小孩。

耿主任站在院子里喊了几声:“怀生,怀生!”

一个短发时尚的高个女人从屋子里出来,朝向我笑了笑,对耿主任说:“怀生刚出去买个东西,一会就回来,你们进来坐等一下。”

耿主任说:“不等了,我们去东组天启家里,一会他回来了,让他直接过来,你这家里能把人吵死!”

女人不好意思的捂着嘴笑,“耿主任每次来我家都嫌聒噪,不好意思啊!娃娃在一起就这样,没办法啊!”

耿主任摇了摇手,我们出了西组组长的门,又去东组组长家里。

一路上,我又问了耿主任村子里的其他事,比如耿家村的计划生育,耿家村的支柱产业,耿家村的人到底准备栽多少亩辣椒?

从耿主任口里我听出来了,因为村妇女主任在耿家村,所以耿家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没有一点问题,支柱产业还是小麦玉米,至于辣椒,种的人很少,开了几次会动员,但是愿意栽的户寥寥无几。

H

我们很快到了东组组长耿天启家里,听名字我以为耿天启是主任的弟弟,主任说不是,他们是一个家族的,爷爷辈是亲弟兄。

还好,耿天启在家,个子比耿天亮主任高多了,年龄却看起来比主任大,或许是经常在农村务农,风吹日晒的原因吧!

耿天启的家庭条件显然比不上耿天亮,但也比农村很多人家里强多了,毕竟是组长,组上的能人。

和组长交流了东组村民的基本情况,人口、计划生育、种植养殖、困难户等等,组长说他们组上只有一个老大难,母子俩,母亲是个“六指”,麻缠的很,儿子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光棍,什么事都听他妈的,每一年交公粮特别难,其他的没有什么问题。

我问组长什么是“六指”?组长说,“这个老婆子左手长了六个手指头,农村人都说“六指”人天性麻缠,果不其然,这个老婆子一直是本组最麻缠最不讲道理的人!她老头都是被她早早气死了!”

还有这种事?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

我们聊了一会,西组组长来了,西组组长和主任的年龄也基本上相仿,也姓耿,难道他们都是一家人?

西组组长个子长的也挺高,黝黑的脸,一看就是经常在地里干活的人。

坐定后,我重复了和东组组长的谈话内容,问了西组村民的情况,没想到西组村民一点问题也没有,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但对栽种辣椒的事也是持观望态度。

和主任组长聊了一会后,我们决定到另一个自然村许村去找高组长。

许村是辣椒种植积极性最高的村子,会给董家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希望吗?

我对许村这位高组长充满了期待。

(未完待续)

搜索更多有关“南部县老村长的故事 乡镇那些事,12”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