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纵连点的写法和技巧:相向点,纵连点横连点的练习

人气:141 ℃/2024-02-04 23:19:48

一 、前言

在第1集中,我们学习了《兰亭序》的斜点、竖点及平点的练习方法,并对相关的6个例字进行了临摹指导。在第2集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兰亭序》的另三种点画:相向点、纵连点和横连点。

在本集专栏中,魏宝国书法在编排的形式上,相比于第1集,做了一些调整,就是临摹的例字运用了三种颜色:黑字、白字和黄字。

白纸黑字为常规书写形式,黑纸白字为仿碑刻拓印形式,红纸黄字为春联书写形式,以增强氛围感。

以上颜色的形式变化,就是贴近临书实际和生活应用,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目的只有一个,快乐学习,学以致用!

二 、相向点及“与”“映”的练习指导

(一)、作为字底的相向点

1 、相向点释义:为左右两个点的组合,这两个点的出锋都朝内,故名相向点,又名“八字点”

2 、运笔方法:先写左点,轻落笔,向左边行边按,至中部,转锋向下,再提笔向右出锋,与右点形断意连。右点由轻到重,至右下停笔铺毫,再向左出锋,左右两点有互抱的状态,即呼应。

3 、范字“与”的临摹。

(1)先读帖,所谓读帖,就是观察例字的笔画特点、运笔路线及结构安排,抓住主要笔画的主要特征。

(2)观察“与”字的结构及运笔路线。注意王羲之的用笔特点:尖锋落笔和收笔,笔画之间讲究牵丝映带。

(3)上面部分可一笔或两笔写成,注意上面部分的最后一笔,与中间横画的衔接,有笔断意连之势态。横画要写出力度,像一道门栓,起着稳定平衡的作用。

(4)下面的相向点,左低右高,注意起笔、转笔和出锋三个动作。

(二)、作为字头的相向点

1 、解析相向点。相向点作为字头,左点低,右点高,左点收笔不出锋,右点为一短斜撇。

2 、运笔方法:左点首先是尖锋入纸,向右横切,向下转锋时,注意圆转,至底部再向左藏锋收笔。右点的起笔同左点一样,转锋左撇。

3 、范字“映”的临摹

(1)对照范字图片读帖,先观察路线图,明确笔顺及走向。

(2)关注本字的练习重点:相向点,比左偏旁的位置高。再观察该字的最高点与最低点,最高点为相向点的右点的起笔,最低点为末点的收笔。日字旁的提笔,与右偏旁有呼应关系。

(2)左收右放。左偏旁的“日”字要收紧,右偏旁的“英”字要放开。

三 、纵连点及“终”“於”的练习指导

(一)“终”字的纵连点

1 、纵连点释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纵向(竖向)取势,二是两点相连。连笔有虚实之分,此处连笔为实连。

2 、运笔方法:局部读帖,观察“终”字的纵连点,起笔为尖锋入笔,边行边按,注意向右上提笔,有弧度的变化,稍顿,调整笔锋,方笔向左下行笔,圆转向右下,回锋收笔。概括地讲,尖锋起笔,方笔转折,回笔藏锋。

3 、范字“终”的临摹

(1)整体读帖。观察范字“终”的图片,把握整体面貌。左收右放,左矮右高。绞丝旁的提笔与右偏旁呼应,“冬”字的撇画取势较长,并穿插与左边,使之结构严谨。“冬”字的捺画为横钩。最高点为“冬”字的首撇起笔,左右的底部基本平齐。

(2)绞丝旁的折笔处,运用翻锋、折锋的笔法,整个绞丝旁要写狭窄些。右边的横撇,转折处用方笔。捺画的钩笔与横画的衔接,要方圆兼备。

(二)“於”字的纵连点

1 、此字的纵连点的位置及取势,在一条垂线上。首点的起笔与上面的笔画虚接,两点之间的连接,半实半虚,末尾向左出锋,从而与左偏旁形成呼应。

2 、运笔方法:做好纵连点的起笔过渡,就是上面与首点起笔的虚笔衔接,运笔要灵动轻巧,切忌呆板。首点为侧势倒三角形,连点的连接,用弧线,要显示出自然。末点先重按,再轻收。

3 、范字“於”的临摹

(1)该字无明显的收放关系,左右结构的安排均比较收敛。主笔为竖钩,该笔的起笔为“鹅头状”,左撇的收笔为顿笔圆收。右边上面的人字头,转折处为圆转,出锋时,虚线从短横中自然走出,并与纵连点的首点自然连接。

(2)此字的笔法,运用了方笔、圆笔及方圆兼施的手法,笔画连接,虚实相间,显得极为潇洒活泼。

四 、横连点及“以”“丝”的练习指导

(一)“以”字的横连点

1 、横连点释义:由两点以上的横式安排的点,有横两连点、三连点和四连点之分,“以”字为横两连点。

2 、练习方法:在“以”字中,局部观察左边的两连点。一笔写成,用笔两实两虚,形态一大一小。左点的起笔为尖锋入纸,至下端圆笔出锋,与次点虚连。次点侧锋斜切,转锋向下,再圆笔向右上出锋。

3 、范字“以”的临摹

(1)观察整体,字体呈扁形,左低右高,次点的出锋,与右边呼应,末笔的出锋,又与左边呼应。

(2)最高点为右偏旁的起笔,最低点为首点的底部。左点的起笔,尖锋取势较长,形如国画中的小草。次点方中见圆。右偏旁的两笔画的承接,运用翻笔。

(二)“丝”字的横连点

1 、“丝”字的横连点解析。这是一个三连点,既然是连点,那就是一笔写成,其形类似于起伏的波浪,运笔为“三提两按”。

2 、运笔方法:起笔处,与上面的笔画衔接,上一笔下来后,提笔翻锋,再折笔向右。第三点的出锋,向正上方提笔,形状类似于一个三角形。

3 、范字“丝”的临摹

(1)整体观察。左右结构,左收右放,左偏旁让右,右偏旁向左倾,以此产生呼应关系。左偏旁左边的三个转折,均为提锋翻笔。右边的四处折笔,运用了裹锋、提锋等笔法。

(2)定四点,确定字的大小和位置。最高的为首笔的起笔,最低点为三连点的左点起笔;最左点和最右点,分别为左边的首点和右边的末点。

五、内容总结

1 、本次的学习内容为三个笔画,分别为相向点、纵连点和横连点,在此基础上,有六个范字:与、映、终、於、以、丝。

2 、先练点画,再练整字,其实就是涉及到局部临摹和整体临摹。临摹前,看清笔画及字形特点,以“四个点”来确定字的位置和大小。

搜索更多有关“纵连点的写法和技巧:相向点,纵连点横连点的练习”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