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大boss的生存:虻,meng的世界

人气:482 ℃/2023-11-02 02:47:04

  • 虻在环境复杂多样的自然界中,虻类最喜欢集中在近水并且温度较高的地方,水田、沼泽地、苇坑、流水、静水附近是它们传宗接代的理想环境。它们往往将卵集中产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叶上(例如:玉米、高粱、大麦、水稻等),幼虫除一小头外,11节,每节有一隆起环,以便移动,末端有一呼吸管,一孵化就钻入水中,在水下生活,等到化蛹时才游到岸边。有些雄性食虫虻甚至会把猎物作为“彩礼”送给雌性,期望得到雌性的青睐。全世界的虻1942年时已知2500种,现知约3500到4000种,分隶于200多个属。中国1976年时已有记录近200种。2001年记录有近300种。
  • 虻类和其他吸血昆虫一样,只有雌虻才吸血(和雌蚊子一样,一拍一滩血)。雌虻口器非常发达,上、下颚及口针都极锋利而发达。当它吸血时,首先用它这三件自带武器划破动物的皮肤(和蚊子吸血方式大不一样),使血液缓缓渗出,不管多么坚韧的牛皮也无从幸免(在乡下牛和马的身上会有许多小小血痕)。血液流出后,再由唇瓣上的拟气管将血吸进体内。虻很贪食,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时,常使牛马浑身血迹斑斑而狼狈奔逃(在一棵树上吊死)。由于叮咬后的伤口在虻类唾液的刺激下会形成肿包、疼痛,所以对家畜骚扰性极大(人有手可以挠,家畜没有,尾巴和舌头哪有手得劲,啧啧啧,想想都难受),曾统计乳牛因虻的叮咬使产奶量下降11%-15%,高者可达19%-25%。虻就犹如移动的病毒库,除了能传播马传染性贫血病外,还可传播其他很多种严重的人、畜的疾病,如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省等地流行在牛、犬之间的苏拉病(本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宿主血浆和造血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宿主除牛外,还可寄生于马类动物、骆驼、象及肉食动物体内。),此病20世纪50年代也曾在中国西北骆驼身上发生,造成的损失很大。此外虻还可机械传播大家熟悉的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另如在世界上传播较广的野兔热、丝虫病,马的腰麻痹病、脱拉病、睡眠病、拿干拿病、苏阿鲁病、媾疫病、大脑炎、小泡牲口炎等等。(真是百害就有一益,)
  • (说了它的危害,再说说危害它的吧)人类在观察、研究此类的生活中,发现自然界有一些昆虫天生是虻的敌人,这些天敌对虻类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是控制它们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人们就利用这些天敌来消灭虻类。自然界中,黄胸黑卵蜂可将卵产在虻类卵中,使虻在未发育为幼虫时即夭折于卵中(釜底抽薪),据观察其中对土灰虻卵的寄生率可高达23%~34%,赤眼蜂也可寄生于虻类卵中。瓢虫和隐翅虫的幼虫更是把虻卵当做美食来食用。有些金小蜂则将自己的卵产于虻类的幼虫体内,最终让虻的幼虫因被吃空身体而死亡(感觉身体被掏空了)。有一些线虫则直接寄生于成虻体内或蛹内,有时在一只虻体内可发现有五六条线虫在那里吃着自助餐并开着派对。据观察一种叫铁线虫的寄生虫可对虻的寄生率达5%~6%。有一些绒螨的稚螨也可寄生于成虻体内。此外有些真菌也可感染虻类生病使其死亡。其它一些捕食虻昆虫如胡蜂、食虫蛇、蜻蜓及很多寄生性昆虫如青蜂、寄生蜂等均可致虻类于死地。所以利用生物防治法防治虻类,前途还是极为乐观的。(我拍了拍肚子,放心地笑了)
  • 来探讨探讨种类吧
  • 黑水虻(百害中的一益),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 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非常高,容易管理,并且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害为宝),其被称为“凤凰虫”的幼虫,成为了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并推广到了全世界。原产于美洲,为全世界广泛分布。 近些年传入我国,已广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台湾、湖南、湖北等地。被我国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
  • 牛虻,在东北林区俗称“瞎碰”或“瞎虻”,而且非常好识别,头大,半球形,有的略带三角形。复眼很大,某些雄虫接眼式或离眼式;裸出或常有毛,常怑有绿红及其它金属闪光;单眼有时消失。触角有长有短,大多向前伸出,基部二节分明,端部3-8节愈合成角状。下颚呈阔叶状;下颚须有2节,且片状有毛;上颚强大;下唇或喙直而短或有细长者。胸大有毛(在这里不用上车)。翅大透明,或彩色。足强壮,胫节有时扁阔,中胫有二距,后胫有时缺距,有爪间突及爪垫。腹部宽有毛,呈扁形、7节,且交尾器隐蔽。
  • 中华单羽食虫虻又称中华盗虻,是中国常见的食虫虻,日本、朝鲜等国也有分布。、捕食许多类昆虫,如半翅目的蝽、鞘翅目的隐翅虫(温馨提示:见了别用手拍)等。这类昆虫体强、飞行快速,常停息在草茎上,看到飞行的猎物时立即飞冲过去,并用它那灵活、强大有力而多小剌的足夹住猎物,即使是强大的甲虫也难逃魔掌。食虫虻还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系统,比如视力就非常好,它具有大而亮的大眼睛,并且为了防止猎物挣扎而损伤眼睛,为了保护眼睛不被伤害食虫虻复眼的周围特别在前方长有众多粗大的刚毛。捕捉到猎物后,它们用消化液注入到猎物中,把猎物消化成液体后再吸入。
  • 锋虻,属于双翅目虻科,体被密毛似蜂,有长吻,能从花中取蜜。常见于有阳光和有草的花丛。许多种似蜂。多数有长吻,能从花中取蜜。体被密毛;许多种的体上且翅上有纤细的鳞片形成的斑,其体色多样,通常身被各种颜色的毛和鳞片。蜂虻体型变化大,小至大型,体长2~20mm,少数种类可达40mm,蜂虻成虫在外观上模拟膜翅目昆虫,故取名为蜂虻,为著名的拟态昆虫。
  • 姬蜂虻,属是双翅目蜂虻科一特殊类群,体大型、侧扁、腹部极度延长且基部呈柄状,光滑少毛,腹部细长,形似姬蜂,因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花草间常见它们一边访花一边交尾,体长21mm左右;复眼蓝黑色,触角基部少数为黄色,端部逐渐变深至黑色;胸黑,具黄斑;翅褐色;腹部黄褐色,各节端部较深;后足长;我国已知33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贵州省山多丘峻路崎,曾为有识者发现新种,名曰:戴云姬蜂虻,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 水虻,属于双翅目水虻科。腹部宽扁,但长腹水虻属的腹部长而基部窄。具鲜明的黄、绿或黑色条纹,外形似蜜蜂或黄蜂,亦常出现於花的附近。其生境多样,在幼虫蜕的皮内化蛹。

搜索更多有关“大boss的生存:虻,meng的世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