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西安地质矿产监测中心:中陕核传统地质蹚出发展新路径

人气:136 ℃/2024-02-10 10:57:07

因势谋变!中陕核传统地质蹚出发展新路径……

李 平 李 波

近年来,中陕核集团深化企业改革,围绕“专精特新”深耕核地质固本培优,以“大地质、大矿业、大能源”为引擎,着力推动新时代传统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发展势头强劲。

中陕核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华平谈到:面对国际形势动荡,以及矿产品价格下滑、传统地勘经济持续低迷、宏观经济放缓等多重压力下,中陕核集团顺应时代潮流,主动作为,以传统地质优势产业为基础,攻坚克难,开拓市场,积极转型,实现了地矿经济逆势增长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地矿板块全年实现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中陕核集团走出了一条符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径

在经历了2004年~2013年中国矿业十年黄金期后,传统地勘单位再一次陷入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大幅下降的低潮期。传统地质找矿行业持续低迷,地质勘探投入连年减少,传统地质找矿市场不景气。同时,全国地质单位众多,“百局千队”,加之地勘资质取消后民企兴起,地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对地质勘查工作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转型的十字路口,中陕核集团深入解读国家有关政策,紧盯地方政府工作部署,一方面,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举核地质大旗,突出核特色,做优做强铀矿地质勘查,以此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革命。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大地质”理念,把工作重心从传统地矿领域拓展到地质技术服务领域,从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地灾治理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核地质技术优势为本省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努力推动核地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积极提供基础性、公益性地质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为此,中陕核集团开展了《探索集团公司矿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制约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研究》《地勘本业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管理水平研究》等课题研究,聚焦关键问题,梳理发展路径,提出优化举措,加强专业化队伍调优建设;制定了《中陕核集团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方案》《铀矿勘查开发产业联盟实施方案》和《大地质产业联盟工作方案》等“十四五”发展规划,从“管理改革、品牌打造、人才培育、技术研发、科研创新、市场开拓”等六个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2

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做强地质矿产主业

坚持勘查开发一体化,筑牢强企之基。中陕核集团高度重视地矿产业,积极探寻矿业勘查开发一体化之路,在众多自有矿权项目中投入了大量勘查和科研经费,取得了出色的找矿成果。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出色的找矿成果为依托,发挥先发优势,积极推动地质资料和找矿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推进已有优质矿权和新设探矿权的勘查工作,为矿产开发提供优质后备资源,实现勘查开发良性循环。截至目前,中陕核集团已拥有探矿权53个,采矿权5个。

十年来,中陕核集团先后组织承担了3个国家级铀矿整装勘查区、2个省级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3个省级重点勘查区的找矿任务,开展企业自投、省级地勘基金、中央财政类等勘查科研项目200余个;在西北地区累计承担基础调查类项目30余项,核查类项目500余个,社会资本找矿项目300余个,找矿成果显著。

依托自有资金、省级基金、社会资金等渠道,落实了铀矿、金矿、钨矿、硅石矿、晶质石墨矿等多个矿床,累计发现或查明超大型矿床3个、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10余处、小型矿床20余处。

其中,某铀矿床单孔铀含量排名全国第二位,铀矿地质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得到了原国土资源部和同行业的广泛好评和认同。陕南地区多个金矿找矿成果被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列入陕西省近年来新发现,同时勘查单位被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授予“优秀找矿成果先进单位”。煤铀兼探项目获得 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一等奖;油铀兼探项目获得2021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持之以恒,打造一支精干地勘技术团队。中陕核集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自有勘查项目为依托,以“传帮带”机制持续锻炼培养骨干人才。多年来,中陕核集团坚持从集团内遴选百名年轻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培训、交流、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特别是在学历提升教育、国内外培训、职称晋升、项目承担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推行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等机制,进一步提高骨干技术人才待遇,稳定地勘队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在重点地勘基金项目中设立科技攻关项目,为地勘项目骨干人员或学术带头人提供更多研究平台,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能力和创新力。建立地勘单位技术质量交叉检查机制,推动技术人才交流互动,在看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用,推动梯队建设。

目前,中陕核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22人、高级职称人员776人、国家科技人才2188人。其中,入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陕西省会计领军人才2人,4人获评陕西省劳模。

科技引领,保障地质找矿行稳致远。开展典型矿床成因、成矿机制和找矿预测理论方法研究,研发了先进适用的深部找矿技术方法组合,有力保障了众多重大深部找矿成果的取得。

同时,以院士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引领全集团的地质科研工作,为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广州地化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构建了切实有效的产学研平台,为找矿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多措并举补短板,提升转型发展综合能力

中陕核集团内外兼修多措并举,从制度设计、企业品牌、资格资质、软件硬件、人才技术、创新平台等方面全面提升综合业务能力,推动地矿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宏伟蓝图的实现。

加大科研投入,为传统地质转型发展注入创新驱动力。集团公司依托自有资金设立科技攻关项目,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加强传统地质和“大地质”领域的关键问题科研攻关,着力推动科研和技术能力的原始积累。2017年,中陕核集团自筹资金1000万元与广州地化所合作,主导开展了科技部国家深地探测重大专项项目“稀土元素成矿系统与资源基地深部探测”的子课题“陕西华阳川深部稀土、铀等多金属资源评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十多年来,集团公司累计投入科研项目91 个,总经费8200多万元。

多举措激励科研人员研发产品、申报专利,目前已取得多个实用性科研 成 果 ,拥 有 产 业 技 术 发 明 专 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百余项。打造了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加快地质灾害修复治理、三维测量倾斜摄影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

整合布局“一队一专业”,实现一加一大于二协同效应。中陕核集团地矿板块目前拥有“四队两院一中心”共7家地勘二级单位,分别是二一 一 大 队 、二 一 四 大 队 、二 一 八 大队、二二四大队、地调院、工勘院和分析测试中心。为了充分发挥各二级单位的技术优势,避免资源浪费与内部同业竞争,培育地勘行业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中陕核集团充分发挥组织领导职能,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了解政策动态,跟踪社会信息,做好规划决策,有效调配资源。统筹协调各二级单位在扩展业务中选择1项~2项对路业务作为重点,实施差异化发展。使二级单位的技术优势达到相互协作、互补的效果,从而在集团层面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对外竞争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布局与发展,“四队两院一中心”都发展成了中陕核集团的“产业名片”。“矿业名片”二一一大队拥有一座国家级绿色金矿山,凭借自身在金矿探、采、选、冶、贸等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打造了“矿业开发、矿品贸易、综合地质”三大支柱产业。“物探名片”二一四大队在“无人机航空物探”应用方面持续投入,研发多年 ,成 功 开 拓 了 新 的 业 务 市 场 ,2022年实现物探专项收入2100万元,经营收入取得新突破。“钻探名片”二一八大队通过多年在西北地区油气、煤层气、地热和砂岩铀矿钻探市场的久久耕耘,已获得“三桶油”及延长石油、中核集团、陕煤集团等公司的一致好评,2022年完成钻探工作量超10万米。“测绘名片”二二四大队依托自身产业优势重点布局测绘行业,在地籍测绘、无人机航飞、倾斜摄影测量等方面形成多项成果,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优秀工程奖金奖 1 项,银奖1 项,铜奖3 项。在基本农田划定、不动产测量、空间规划等民生领域“开花结果”,实现测绘业务年收入突破5000万元。“铀矿勘查名片”地调院高举核地质勘查大旗,深耕砂岩型铀矿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国家发明专利“石油孔老井复测固井水泥环系数修正”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油铀 兼 探 ”五 位 一 体 尖 端 技 术 体 系。2022年,地调院二连盆地“油铀兼探”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单孔平方米铀量创公司建立以来的新高,实现了勘查阶段见工业孔率高达40%以上,引发业内高度关注。“生态名片”工勘院作为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平战结合”体系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投身土地恢复治理、地质灾害调查治理、矿山环境恢复及治理、地质环境及水污染调查防治、基础工程建设、工程勘察等领域。截止到2022 年底,工勘院配合陕西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完成地质灾害“三查”总数量超 4000次。“分析测试名片”中陕核分析测试中心以传统矿产分析测试为基础业务,积极投身生态环境领域,作为陕西省核与辐射应急救援队主体建设单位,获批西安市放射性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合陕西省多地环保部门实施了核与辐射应急演练,有效保障了陕西省的辐射环境安全。

4

补链、延链、强链,构建地矿产业

发展新格局。近些年集团公司以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为本底,围绕矿业纵向布局产业链,聚焦产业链横向扩展业务形态,取得了转型发展的实质性突破,传统地质板块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发展方式更具活力,转型根基更加稳固。“十三五”以来,中陕核集团通过轻资产租赁运营、资本并购、老矿山扩能技改等方式陆续实施了工业硅冶炼、黄庄煤矿项目、庞家河金矿采选改扩建工程项目和钼焙烧项目等矿业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对于已经建成矿业链条中一段的二级单位,中陕核集团将继续研究上下游产业,在黄金的冶炼和深加工,钼矿山、硅石矿山等方面加强调研。尽早完成“补链、延链、强链”,将中陕核集团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矿业公司。

建立大地质产业联盟,不断拓展大地质工作领域。“十三五”以来,中陕核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优势转为动力,以地质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铸就民生地质特色品牌,叠合各二级单位地灾、物探、钻探、测绘等专业化优势,在“大地质”领域持续开疆拓土。通过多年的发展运营,逐渐形成了以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具体业务为支撑的“大地质”工作格局。

中陕核集团紧跟政策导向,明确经营重点,做好项目对接。按照“延伸产业链,拓宽市场面”的发展方向,以项目为重点,以质量求信誉,以诚信赢市场,密切联系各方业主,保证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进一个区域占一片区域,确保现有的市场份额,努力开拓新的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陕核集团与陕西省各县(区)自然资源局均建立了业务联系,同时以国土资源为桥梁,积极与地方各部门接触,融入地方发展;与大型房地产公司、设计院、大型开发区及部分国企建立了业务联系,通过年度采购合作形式或者劳务分包形式合作发展;在省外设立了云南、江西、新疆、深圳等分支机构,确保了集团公司“大地质”业务发展持续稳定。

同时,公司根据产业发展,不断加强资质建设,积极开辟新领域,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申办、升级了与“大地质”业务相关的多项资质。

自“大地质”业务逐渐步入正轨以来,公司逐步完善了三级审核制度,严把质量关,确保项目质量。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规范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扎实推进科技平台与资质能力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无人机航空物探和测量等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林业地质调查、乡村规划、地质灾害调查等“大地质”业务。

为了进一步释放集团公司“大地质”业务的活力,让“大地质”业务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2020年3月中陕核集团以“四队两院”为基础组建了“1 X”大地质产业联盟。通过准确定位公司旗下二级单位技术优势,在细分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突出差异化、特色化的能力塑造,避免同质化,将二级单位的同类型业务完美衔接,在公司内部打造产业链闭环。通过资质共享、成果共享、品牌共享、市场共享的方式,促进各单位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队伍建设更加完善、产业结构多元发展,实现大地质产业联盟单位资源共享共赢。经过近 2年的发展,“大地质”产业联盟已初具规模。2022年,中陕核集团“大地质”产业联盟累计承揽大地质项目650个,实现收入4.40亿元。

中陕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百锁表示,转型升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陕核集团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系“国之大者”,加快传统地质产业转型升级。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等国家行动为战略契机,高度关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乡村振兴战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战略,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城 乡 一 体化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政府,在找矿、工勘、测绘、物探、水工环、地灾、航空测绘、监理、工程建设等技术服务领域发挥专业化队伍的特色,主动作为,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来。

本文刊登于2022年12月20日《中国矿业报》

搜索更多有关“西安地质矿产监测中心:中陕核传统地质蹚出发展新路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