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相声术语解析文字:相声的一些专业术语介绍

人气:166 ℃/2023-11-11 10:00:22

随着东方卫视《相声有新人》的热播,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相声。对于一些不但喜欢听相声也喜欢积极参与讨论的人来说,有很多专业术语并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小编抛砖引玉,介绍几个一般观众接触的比较多的术语做个简单介绍。也欢迎专业人士补充更多的知识点,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相声有新人掀起了金秋相声热潮

相声分类:

相声按表演人数分为:单口、对口和群口。顾名思义,单口相声是一个人说的相声;对口是两个人说的相声,一般桌子外面的演员叫逗哏,桌子里面的演员叫捧哏;群口相声是指两个人以上的人一起说的相声,一般为三人,角色为:逗哏、捧哏、腻缝。

相声

逗哏:对口和群口相声中负责主要叙述的演员,一般站在桌子左侧,面向观众。

捧哏:相声表演中负责辅助叙述的演员,一般站在桌子内侧,面向逗哏,以便于掌握演出节奏和观察观众反应及时提醒逗哏进行调整。

腻缝:群口相声中的第三人,一般在表演中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像是垒墙时将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填平以达到表面光滑的目的。

群口相声

一头沉:是一种对口相声表演形式,主要由逗哏演员表演,捧哏演员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子母哏:逗哏和捧哏比较平均,这类代表人物老一辈的有牛群和冯巩;新一辈的德云社烧饼曹鹤阳也有点儿这个意思。

牛群冯巩

包袱:指的是相声作品中的笑话,能够引起观众发笑的点。一般最后一下点睛被叫做抖包袱。

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唱单指太平歌词。而唱歌、唱戏、唱大鼓等被归到学唱,即“学”里,学唱也叫柳活儿。

太平歌词:相声本门唱,形成于清初,由北京小曲儿演变而来。一般音调形式为一个上句一个下句来回倒腾。在旧时多作为相声开场前的小曲儿。

御子:演唱太平歌词的专门乐器,为两块竹板,比较讲究的也有用其他材质的木头,如檀木等。德云社王少立先生有一手双手打御子的绝活儿,青年相声演员张云雷也会双手打御子。

张云雷唱太平歌词

相声排辈:有两种说法,一种以张三禄为第一代开山祖的排法,相声界发展至今十代,郭德纲为代表的是第八代。以朱绍文为第一代祖师爷的排法,郭德纲排在第七代,如今总共发展到第九代。一般都按照第一种以张三禄为祖师爷的说法。

相声八德:指的是第四代杰出的八位德字辈相声演员,分别是:裕德隆、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马德禄(马三立之父)、周德山(周蛤蟆,马三立师父)、焦德海、刘德智、李德祥。

德寿宝文明:指的是相声界从第四代到第八代的艺名辈分取字。相声八德是德字辈,马三立先生是寿字辈,侯宝林以及刚去世不久的常宝华、谢天顺都是宝字辈,如今还健在的宝字辈比较有名的还有马志明。文字辈相声演员大家都比较熟,是小时候春晚相声的主力,如马季、师胜杰、侯耀文、石富宽、牛群等。明字辈的相声演员最著名的就是郭德纲、姜昆,两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相声流派,各自发展。

马三立老先生

相声四部分: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一般由瓢把儿进入正活儿叫入活儿。现在很多传统相声因为脱离时代且表演次数过多,观众较为熟悉,很难引起观众发笑。所以演员在表演传统相声的时候垫话儿都比较多,有时候甚至跟正活儿的时间一样,从而达到让观众在欣赏传统节目的同时每一次都有新意,不会因为表演传统相声而失去老观众,这也是现代相声表演舞台的需要。当然,垫话儿再长,到了正活儿时,还是直工直令表演不敷衍观众的相声演员,才是真正与时俱进,知道舞台需求的好演员。

郭德纲于谦

刨活儿:一种刨活儿指的是演员在舞台上还未抖出某个包袱时,台下观众已经提前喊出的现象,类似于“剧透”。这种现象十分考验演员的临场应变能力,从相声演员处理刨活儿的功夫,就能看出他的功底。很多演员为了避免观众刨活儿,只能不断更新自己作品中的包袱以带给观众不断地新鲜感。另一种刨活儿指的是在一台相声表演中,前一场演员恶意先使用后一场演员即将用到的某个包袱或是内容,让后一场演员无法按原有安排正常演出。这种刨活儿是恶意的,是行业内人士都深恶痛绝的。德云家规就明令禁止此类刨活儿。

未完待续。

搜索更多有关“相声术语解析文字:相声的一些专业术语介绍”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