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戊戌变法康有为有没有实际经验:谭嗣同等人的戊戌变法

人气:195 ℃/2023-10-19 15:04:22

1898 年春夏之交,变法与反变法斗争非常激烈,在这一斗争的幕后是“帝党”和“后党”争夺统治权的激烈斗争。光绪赏识康有为等人的主张,决定利用不断高涨的维新运动来推行新政。6 月 11 日,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这一天开始,到 9 月 21 日慈禧发动政变,历时 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6 月 16 日,光绪召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商讨和确定变法的步骤和措施,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许其专折奏事。康有为提出了一系列新政建议。7 月 3 日,光绪召见梁启超,赏其六品衔办理译局事务;9 月 5 日,任命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为四品卿衔军机处章京。对“后党”的顽固势力,光绪则予以打击,7 月 8 日,把攻击康有为的御史文悌革职;9 月 4日,又革去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騤等礼部六堂官职;7 日,罢去李鸿章等总理衙门大臣职务。这些组织措施表明了光绪推行新政的决心。

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从 6 月 11 日至 7 月下旬,光绪颁布了几十条改革诏令,包括经济、军事和文教等各方面,其具体内容是: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设立农工商局,切实开垦荒地,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全国邮政局,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等。

军事方面,训练海、陆军,陆军练洋操,裁减旧军,以及力行保甲制度,等等。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校,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允许自由创办报馆、学会;派人出国游历、留学等。

7 月下旬到 9 月下旬,又推行了政治方面的改革,如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重叠、闲散衙门,允许“旗人”自谋生计,准允百姓上书朝廷等等。这些改革措施虽与维新派原来“立宪法”、“开国会”的主张尚有距离,但毕竟表明他们愿意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

维新期间,光绪给资产阶级维新派以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其推行的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但维新派关于实行君主立宪制、裁撤厘金及断发、易服、改元等主张均被光绪拒绝。新政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封建势力的顽抗。

光绪宣布变法后的第四天,慈禧太后即迫使光绪皇帝下令将帝党官僚首脑翁同龢的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免去,并驱逐回籍,又令嗣后二品以上大员授新职,须到慈禧太后面前谢恩,还任命慈禧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率北洋诸军。这三道打击新政的命令,为顽固派发动政变做好了组织准备。9月初,慈禧太后亲信怀塔布、李鸿章亲信杨崇伊等前往天津,与荣禄密谋,预定 10 月底在光绪和慈禧到天津阅兵时举事政变。光绪得知后惊慌失措,乱了阵脚,向维新派求助。维新派也无定见,竟向帝国主义和表面拥护维新的袁世凯求援。结果袁世凯随即向荣禄告密,荣禄又密报慈禧。

9 月 19 日,慈禧即从颐和园回宫,密作政变准备。21 日凌晨,慈禧将光绪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重新“训政”,继而搜捕维新派,通辑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康有为已于前一日离京赴沪,在英国人保护下逃往香港;梁启超则在日本人掩护下化装出京,经天津去了日本。谭嗣同拒绝了人们要他出走日本的劝告,把所著诗文和书稿交给梁启超保护,并决心一死以光耀变法。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8 日,谭嗣同等“戊戍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莱市口。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取消,“戊戍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不但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而且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和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的危机,挺身而出,主张变法,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是一种爱国行动。他们倡导资产阶级新学,有力冲击了封建主义旧学,在意识形态领域播撒了新学的种子,以致在戊戍政变后,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旧学,追随新学,要求民主。历史证明,戊戍维新运动是有进步意义的。

戊戍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主张维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不想推翻清朝反动的封建政权,又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幻想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不是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而是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皇帝,结果惨遭失败。

搜索更多有关“戊戌变法康有为有没有实际经验:谭嗣同等人的戊戌变法”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