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时间是最好的积淀和证明,时间是价值最好的标尺

人气:490 ℃/2024-02-06 16:20:51

给大家先介绍一部比较冷门的电影——《IN TIME》(中译名《时间规划局》),来自Andrew Niccol的作品,这名从《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到《军火之王》(The Lord of War)一路走来的新西兰人似乎总是能对人类社会的种种冲突有异常夸张但却也令人深思的艺术表现。

这次,新西兰人将目光投向了时间,投向了货币,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时间变成了货币。

那里的人们,在25岁时…他们就停止变老了。

男主和男主的母亲

看起来一般年纪的母亲、妻子和女儿

可问题是…25岁以后,他们就只能再多活一年。他们的胳膊上都被印着一个钟表,告诉他们还有多长的生命可以生存。

除非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时间。为此,他们要去工作赚取时间给自己续命。

工厂里排队领取工资(给腕上手表续时)的工人们

来看看那里的物价挺有意思的。

a、喝杯带走的咖啡是(4分钟)。这大概是从成本角度出发的价格,毕竟是批量生产的工业品嘛。

b、乘坐公交(2小时),这是从效用(使用价值)角度出发的价格。要不,您自己走2小时试试看?

男主的母亲去做公交车,遇上涨价

男主的母亲的生命却只剩1个半小时了,不够支付车费。

男主的母亲之前把自己的时间给儿子了,

本来是说好了等和儿子会合后由儿子给自己续回时间的,

却最终天人两隔

c、购买豪车(59年)。奢侈品价格,这个取决于有钱人有多少钱。

男主发财了,跟富人赌博赚了1000年,来个豪车耍耍

d、风俗业工作者,服务10分钟,收费1小时。可见服务业赚的时间一定要大于工作付出的时间。原因嘛,也很简单,如果你赚的和付出的一样多,那你都不能赚时间续命,干完活不马上没命了吗?

-------------------------------------------------------------------------------------------------------

更多的故事情节就不再展开了,总之又是民粹式的正义在爱情的陪伴下战胜了邪恶的精英。说实话Andrew Niccol这次给我们带来的这部科幻故事片在很多细节上有些令人失望。但是,这位新西兰人在作品中对有关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天才性思考仍然引起了我的足够注意。

千百年来,人类总是在不时地反复地问着同一个问题,关于人生,关于价值,所谓人生所为几何?。当然,更经常地,大多数人在麻木地每天赚钱、花钱中循环往复。那么金钱是不是衡量人类价值的最合适的标尺呢?也许是,也许不是。

说它是,那是因为金钱早已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转换为某种货币单位的一串数字。你真的找不到比这更应用广泛,更受人认同的工具了。

说它不是,则是基于以下两点因素的考虑而来:

第一,货币本身价值的稳定性极差。三十年前看一场电影3毛钱,30年后要30元;30年前,万元户让人羡慕,30年后1套房子消灭一个百万负翁/千万负翁。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会发现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存在不同程度但方向一致的变换——贬值。

或许有金本位者会说,人类社会通过政府信用担保的法币由于某些人的贪婪总会趋向货币超发从而贬值,所以要回到人类数千年社会实践形成的天然货币——贵金属黄金。但我们要知道,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曾经贝壳也是天然货币,100多年前的满清还用白银做主要货币。但它们后来都退出了货币的历史舞台。今天的黄金仍然保持着较强的货币属性,并且在试图复辟,但黄金的未来命运如何谁又一定能保证呢?

第二,还有另外一点更关键的是,不同人对同样数量货币的主观感受差异极大。同样捐献1千元钱,对于一个月收入1000元的人和一个月收入1万元的人来说,其内心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更进一步的心理学分析表明,人们对金钱的主观价值判断大致与其赚钱这笔金钱所需的时间长度相关。

时间才是衡量人类价值的最合适的天然标尺。这是因为无论你是一贫如洗,还是富如比尔盖茨,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是差不多的。都是大约或者五六十年,或者七八十年。每个人对于拿出自己生命中的1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作为代价来和他人交换时其内心对所付出代价的心理估值是大致相同的。所以说时间是衡量人类价值的一个最公平的标尺。

当然,有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一个流浪汉的1小时和比尔盖茨的1小时的价值能同日而语吗?这个问题嘛,真的很难回答,这纯粹是一个立场问题,看你的屁股坐在哪一边。诚然,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差别的,从某些人的角度而言,时间标尺的公平性对他们是不利的。就这一点而言,只能说任何东西都是有瑕疵的。但就更广泛人群利益角度而言,我们实在是找不到比这更公平的标尺了。

同时,时间也是最稳定的价值标尺。长生不老的事情没有发生。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正常死亡的平均寿命大约从五六十岁提高到七八十岁。如果说时间标尺有"通货膨胀"的话,那也最多只是从五六十岁到七八十岁之间的膨胀,这比人类社会任何一个货币的贬值速度都要温和得多。

但回到现实,尽管时间作为价值标尺有具有这样多的优点,但它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现实世界里还是货币在主导着人类价值体系。

这里也并非要鼓吹要把时间发展为未来货币。只是它可以提醒我们,在做经济学价值分析用货币做分析工具时,是不是也可以拿一些东西用时间标尺来进行对比,这样或许我们能更真实的了解这个世界。

比如,我们要衡量一笔钱的价值,我们可以选取社会上工资的中位数(就是假如有一百人,按工资由高到低排序,中间第50名的的工资数额)来做为参照指标,用你的金钱数去除以社会工资中位数,得到的倍数。比如你有10万元钱,假如社会中位数工资是2500元/月,那就相当于你拥有40人月的工资,这笔钱意味着你可以按社会中位生活水平生活40个月;也意味着你拥有支配40人月劳动的资本,比如你可以雇佣4个工人干10个月活。

PS:中位数工资数据很多时候可能很难拿到,用平均工资代替也可以。不过平均工资一般会比中位数工资要高一点。就是潘长江和姚明平均身高196CM的那个被平均效应啦,不过也没那么夸张。

再比如,我们的房价,某地一套房假如100万,平均年薪假如是5万元,那一套房就相当于抵一个人干20年。

总之,把所有的价值按底层人民的工资水平进行折算,这是最具参考意义的价值标尺。

搜索更多有关“时间是最好的积淀和证明,时间是价值最好的标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