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周朝与孔子是同一时期吗?孔子推崇的周朝是很腐朽的

人气:261 ℃/2024-01-11 12:58:32

近来在注经,已经快60篇了,绝大部分是讽刺诗,今日注解《硕人》。该诗为人所熟知,常被认为是赞美诗,其实呢,是讽刺诗,讽刺王室联姻、公室秽乱、君主沉迷女色不思朝政,知识分子纷纷退出。与本诗所讽刺之事相同的还有之前的《何禯》、《羔羊》。

分享一篇:

诗经57-2硕人注释1来自: 刘小羽组长2023-06-07 13:25:04河南3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4.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 □□□■ □□□■ □□□■ □□□■ □□□■ □□□■ i

□□□■ □□□■ □□□■ □□□■ □□□■ □□◆□ □□◆□ i ng

□□□● □□□● □□□● □□□● □□□● □□□□ □□□● o

□□□□ □□□● □□□● □□□● □□□● □□□● □□□● o

附注:

1、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这些都是指向同一个女子:她是齐国的公主,卫国的国母,周朝王后的妹妹(大多数经学家将东宫=齐国太子所居,我认为不妥,因为前文已经说了:齐侯之子,那不是太子的姐姐就是妹妹,这不重复了么?东宫=周王室迁都于洛阳,所以称为东宫),刑国太后的妹妹,谭国国君的情妇(大多数经学家为了脸面,不惜扭曲事实,将私=姐夫、妹夫,为古人护短,为古人涂脂抹粉,这种情况在诗经注释中历来很常见)。

维=其,古音ci。可视为同音通假。

有的经学家将邢侯之姨=刑国王后的姐姐或妹妹,即现代汉语里的小姨子。单另说,也不是不可以,但无法与东宫之妹自洽。因为东宫之妹,说的就是周朝的小姨子,用的是妹字,而非姨字。当然,以前经学家将姨=小姨子,将东宫=齐国太子,这样逻辑也自洽,但是并不符合实情:

①齐国已经在前面提了一遍,为何后面再提一遍?重复!

②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提述的顺序也是先大后小,按照国力强弱排序的,齐国当时最强盛,就第一个说,卫国次之,周王室次之,刑国次之,谭国最后。这体现了礼崩乐坏!也符合这首诗的写作时代:典型的春秋时期。

③周王室是宗主国,但排在卫国之后,谭国属于公,齐国、卫国、刑国属于侯,但谭国却排在最后,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国力差别!

鉴于以上分析,可知:东宫=周王室。无疑!并由此可知:姨=妈妈的姐妹,≠小姨子!

2、衣锦褧衣,两个衣,前者为动词,=穿,后者为名词,=衣服。锦褧衣=锦褧之衣,锦褧为偏正结构,锦=锦绣,褧=耿衣,=硬衣。

我认为,褧=硬,古音cong,通假字。

诗经第88篇《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可知,两个衣、两个裳的词性有分工,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可以实证。

而且在《丰》中,可以印证,这种硬衣是用于结婚时穿。

但是,在本诗中,主人公身为卫侯之妻,已经结婚了,所以,这里的硬衣并非婚纱,而是日常家居服。这样可能有两个原因:

①主人公天天打扮似新婚,为了讽刺主人公之魅惑君上,下文是有呼应的:大夫夙退,无使君劳。说的就是百官早退,让君王不要太劳累。。。这是啥意思?早朝不是每天的惯例么?累什么?君王每天临朝是义务,可是百官早早退朝,为了让君王不劳累,那君王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来干啥了?当然是与女主人公同床共枕。

第三阕: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说明女主人公并非住在宫内,而是在外地乘马车进宫,而且来的时候已经是早朝时间了,所以她就直接进入朝廷,然后百官退朝,方便君王与她做事。其实这个场景,前面诗经第18篇《羔羊》中已经有所描写、讽刺 ,见:诗经18-2羔羊注释2;

②既然主人公身为卫国王后,首先理应住在宫中,而本诗描写的场景并非在卫国,而是主人公外出到另一个国家,身穿婚纱、嫁衣,这是秽乱王室。主人公日常经常穿梭于各个国家,与不同的君主交流。

3、第四阕: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罛从瓜,古音cu。䍛从䍛,固从古,古从口,古音co、cu。罟从古,古音cu。这三者应该同音通假。罛=䍛=罟,渔网。

这句话是比喻,将女主人公四处交流比喻为渔网,将各国君主比喻为各种鱼。

4、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葭菼揭揭,揭竿而起,表示高、长。葭菼表示不是一个人。

庶姜孽孽,蘖枝、孳息,表示众多、一代又一代,庶姜表示不是一个人,但强调了姜姓,指的是姜太公后人,这是对周朝政治的讽刺,因为周朝的诸侯王有一些是周文王后代,姬姓,一部分是姜太公后代,姜姓。由于古代同姓不婚,所以姜姓的公主都会嫁给姬姓的王子,这在诗经中也多次提到,见:诗经24-2何禯注释2;

庶士有朅,士是一个阶层,代表卿士、知识分子、大臣,朅从去,从曷,古音co、cu,=去,离开。庶士表示不止一个人,很多知识分子都因为国王沉迷女色而离开。所以,这首诗是讽刺诗,讽刺了周朝各个诸侯国的近亲联姻,不仅秽乱,而且阶级固化,君王永远是君王,所以才持续那么久,而这首诗肯定是春秋时期或稍早的产物,对这种腐朽的、令人窒息的联姻制度表达不满,所以最后一笔点出题旨:知识分子纷纷离去。

以前很多为经学家将朅=勇猛,是误解了本诗的讽刺义,以为前面在夸奖女主美丽,后面也在夸奖勇士壮美。。。

大错特错!

诗经57-2硕人注释2来自: 刘小羽组长2023-06-08 08:41:34河南2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4.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 □□□■ □□□■ □□□■ □□□■ □□□■ □□□■ i

□□□■ □□□■ □□□■ □□□■ □□□■ □□◆□ □□◆□ i ng

□□□● □□□● □□□● □□□● □□□● □□□□ □□□● o

□□□□ □□□● □□□● □□□● □□□● □□□● □□□● o

附注:前一节分析了本诗的主旨:讽刺诗,讽刺了几层意思:女主秽乱多国宫廷、各国君主沉迷女色不思朝政、这种联姻政治罗网的腐朽窒息逼走了大批知识分子。

本节着手解释一些次要的关键字:

1、第二阕: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全为溢美之词,赞美女主的美貌:

①柔荑,以前分析过,是嫩竹笋剥开之后一节一节的,像美女洁白的手指。见:诗经42-2静女注释2;

剥开的春笋

②凝脂,=猪油,凝固的猪油,雪白的。以前人们常用来炒菜吃。并非长在羊身上、猪身上的脂肪,而是将此类生脂肪化开之后,收集在罐子里,冷却之后的产物。

凝脂=凝固的脂肪、凝固的猪油。

③蝤蛴,木中蛀虫,很白很长,南阳方言称之为:木活儿。也就是天牛幼虫。现代人觉得挺恶心,是因为见得少了,不习惯。

④瓠犀,葫芦瓢的籽。一排排的、很洁白整齐。

⑤螓首,螓=蝉蜕化之后的成虫,全身黑色,俗称知了。螓首=黑头发,并非以前经学家认为的额头宽。

蝉幼虫时,土黄色,蜕化后颜色加深,但刚开始色浅,在快死之时色最深,几近黑色,有绿色荧光,类似美人的黑发。

⑥蛾眉,蛾=幺蛾子,其头上的两根触角很长,而且根部粗,末梢细,很像美人的眉毛。

⑦盼,左顾右盼,眼神交流,勾引。巧笑,有贬义,仍然指的是色诱、勾引,谄媚。

2、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说=䬽,中途吃饭休息,诗经中多次提及这种饮食,如:诗经16-2甘棠注释2;

诗经第50篇《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诗经第16篇《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敖敖=傲傲,指的是盛气凌人,高傲,也可以褒义,指的是气宇轩昂。

3、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牡=公马,四牡=四匹公马拉的马车,既表达了尊贵的车辇,也具有性暗示。骄=矫健,也暗示女主生理需求旺盛。

朱幩=红色的缰绳。幩从贲,古音bong。绳从黾,古音bing。二者音近,可能为通假字。

镳=马嚼子,与缰绳配套使用,相当于现代汽车的方向盘,可以操控马跑的方向。

4、翟茀以朝

翟=野鸡翎,是装饰品。

茀=马车的竹帘子

从这里看,翟可能是车顶的装饰品,而非人手所持。

翟茀以朝,意思是乘着马车就上殿了,完全不把朝廷礼仪放在眼里,而大臣们也识趣地退朝了,可不能让君主太过劳累啊!正所谓: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搜索更多有关“周朝与孔子是同一时期吗?孔子推崇的周朝是很腐朽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