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何谓工匠:从士至工,从工至匠从古至今

人气:228 ℃/2024-01-30 03:57:26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民以食为天”,士农工商四大阶层的划分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之久。以士人为尊,商人地位最低,我们从朝堂研究到政治,又从政治追逐到农业民生,就算是最底层的商人也因为经济发展,尽管一直以来地位被多翻打压,但其关注度长盛不衰。相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匠阶层,更多时候被人们所忽略。但其实,除了农业外,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与这个阶层有关。

先秦司母戊鼎精良的青铜制作,秦始皇陵的千军万马与地下陵寝,金缕玉衣的设计……小至酒樽,大至魂归后的棺椁器皿,无一不与“工”之一字有关。而放眼云云工匠之中,为我们所熟知的,诸如:木匠鲁班,《洛神赋图》作者画家顾恺之,赵州桥设计者石匠李春,还有铸剑鼻祖欧冶子。

与士人,农民,商人不同,古代工匠阶层不管是官方约束还是约定俗成,他们都有着自己行业或说阶层的规矩,也正因如此,代代相承的工匠衍生出影响至今的工匠精神。

《洛神赋图》

一、何谓“工匠”

有言:“何为工匠?一砖一瓦,一凿一砌,令尽身精血聚其中,命理念思想隐其内,其中艰辛,历历在身,而不足与外人道,是为工匠。”

除去社会与个人认知,工匠,在汉语释义中,常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手工艺人可作为匠人,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倾尽心血打造心中之物。拆字读解,而“工”之一字起初不与“匠”相连,只是社会的进步新的释义从《说文》与《论语》中看出端倪。《说文》有云:“工,象人有规矩也。”而《论语·卫灵工》则释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工”字词义扩广,两字相结合成“工匠”,泛指的种类也更多。而“匠”字的产生乃由会意衍生,外框无封边,开口朝右敞开成“匚”似装木头所用的工具箱,而斤则是古时用木头制成的斧头,两者相结合成“匠”,早在上古时期,只有木匠才会被称之为“匠”。这也是为什么当提及“工匠”一词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木匠”

木匠

二、工匠制度下工匠地位的演变

上古时期,对于工匠的工种仅指单一木匠,但随着户籍制度的出现,“工”与“匠”逐渐融为一体,成了我们口中常说的“工匠”

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分工,这次分工将手工业从农业中单独脱离出来。在《周礼·考工记》中最早记载当时社会的分工情况,它将职业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工。由此可见,先秦时期,国家对于手工业已是认可,这也奠定了匠籍制度的基础。

《周礼》

但社会地位的划分与固化,工匠的地位尽管得到认可,但一直处于较末状态。他们会接受官府的严格管理,为官府长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器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开始有所转变。工匠,作为力工与匠人的手工艺结合体,到了南宋时期,社会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南宋文人陈耆卿曾这样评价:“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又言士农工商四者,若得其一,则可以赡养父母,俯以育妻子,直至终身。

工匠真正进入户籍制度,应该从元朝算起。但从元史中并没有太多记载关于工匠制度的具体内容,仅仅只是了解到元代在官办手工业中实行工匠和匠户制度,而其余的踪影则要从明朝史料中探寻踪迹。

陈耆卿

明朝政府沿用元代的工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细化,如:工匠分为轮班工匠、住坐工匠和军匠。又规定凡是住京城中的工匠必须服役,使用“住坐匠”制度,每月须有十天到官府上班。而京城之外的工匠,则使用“轮班匠”制度,一般四年一轮,到京城中服役。但实际上,轮班工匠总人数占绝大部分,长期以往也就造成怠工、避班甚至逃亡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成化二十一年,明朝工部提出,不愿轮班者可出银代役,南匠每月五千,而北匠则每月六钱。

直到清朝嘉靖年间,工匠制度再一次作出调整。嘉靖四十一年,政府责令工匠不允许私自赴部投当,一律以银代役,要求工匠每人每年纳银四钱五分,即“匠班银”,缴纳后依旧保存匠籍。此举不仅缓解了工匠服役阻碍社会需求问题归还大部分工匠人身自由,还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该政策之后,工匠制度定型,直到清末废除,持续四个半世纪的工匠制度全剧终。

古代工匠

三、影响至今乃至世界的工匠精神

工匠制度距离我们已是非常遥远,但工匠一词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工匠精神也并未因时代发展而被遗忘式微。所谓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专注于完成一个产品,倾尽心血,用心打造。这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之下所欠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当我们再次重新提起,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我们得到基本物质满足,便会向更美好的事物进发。

若论及工匠精神的产生,中国当之无愧,当年马王堆出土的金缕玉衣薄如蝉翼,在当时可使用生产工具有限的年代,能有如此出品,无不让人感叹。若论工匠精神的传承,也许可以一探日本文化,众多百年老店之所以多年屹立不倒,更多的原因也是因为工匠精神的延续,这种精神根植于他们的每一代人。

金缕玉衣

结语

从制度到精神,这是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阶层自我进步的表现。曾经的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还广泛传播至世界。也如漂泊与水面的茶叶一般,历经过浮沉,一度被人们所遗忘。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很难静下心专注去完成一件事,习惯了快餐式文化与快节奏生活,我们渐渐忘记曾经辉煌的工匠精神。仅有的只是感慨秦始皇兵马俑在地下已站立千年,从故事中听着过去鲁班的故事。

当然,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再只满足于普通的物质需求,工匠精神再一次被重新提起。在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崛起,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对新工匠,甚至是每一位职业人提出的新要求。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搜索更多有关“何谓工匠:从士至工,从工至匠从古至今”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