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枣树病虫害防治时间表,枣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人气:241 ℃/2024-01-28 11:36:14

一、枣黏虫

又名枣实虫、枣菜蛾,全国各枣区均有分布,危害枣、酸枣的芽、叶、枣头和花。

(1)危害特点 幼虫吐丝黏缀芽、叶、枣头、花,在其中危害并蛀食果实,造成叶片残损、枣花枯死、枣果脱落,对产量影响很大。

(2)形态鉴别 成虫体长6~7毫米,黄褐色或灰褐色;触角丝状;前翅前缘具10多条黑白相间的钩纹,翅面中央具2条黑褐色纵纹从翅基向外缘伸展,前翅顶角突出且向下弯曲。幼虫体长13~15毫米;头部淡褐色,具黑褐色花纹;前胸盾和臀板褐色; 胴部黄绿色或淡绿色。

(3)发生特点 1年发生3~4代,以蛹在枝干、皮缝中越冬, 干周土中有少量越冬蛹。

(4)防治要点 枣树休眠期刮除粗老树皮、锯去残破枝头,集中烧掉,以除蛹灭虫。此外,树干涂白、用黄泥堵树洞等措施也有利于灭蛹。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趋光性和趋化性,用黑光灯、糖 醋液、性诱剂等诱杀成虫。药剂防治可根据虫情测报结果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期前用药。选用药剂有75%辛硫磷乳剂30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2000倍液、25%西维因500倍液、25%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等。

二、桃小食心虫

又名桃蛀果蛾、桃小实虫、桃蛀虫、桃小食蛾,简称 “桃小”, 俗称 “豆沙馅”、 “枣蛆”,全国各产区均有分布,危害枣、桃、石榴、苹果、梨、山楂、李等果实。

(1)危害特点 幼虫从果实胴部蛀入,蛀孔流出泪珠状果胶, 不久干涸,蛀孔愈合成小黑点略凹陷。幼虫入果后在果内乱窜,排粪于其中,俗称 “豆沙馅”,遇雨极易造成烂果。

(2)形态鉴别 成虫体灰褐色或灰白色;雌虫体长7~8毫米, 翅展16~18毫米;雄虫体长5~6毫米,翅展13~15毫米;前翅近前缘中部处有1个近三角形的黑色大斑,后翅灰色;触角丝状。 卵深红色,竖椭圆形或桶形,以底部黏附在果实上,端部环生2~ 3圈 “Y”形生长物。幼虫体长13~16毫米,幼龄体色黄白或白色,成龄桃红色。越冬茧扁圆,长约13毫米,均由幼虫吐丝缀合细土而成。

(3)发生特点 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冬茧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6~7月越冬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无趋光性和趋化性。成虫产卵于果实上,卵期8天左右。初孵幼虫蛀入果内危害,第一代幼虫危害期为6月下旬至8月。幼虫老熟后,咬一圆孔,爬出孔口直接落地,结茧化蛹继续发生第二代或入土结茧越冬。脱果幼虫多集中于树干基部背阴面距树干0.3~1米范围内、深度3厘米左右的土层内结冬茧越冬。

(4)防治要点 人工防治:在早春越冬幼虫出土前,将树根颈基部土壤扒开13~16厘米,刮除贴附表皮的越冬茧。当性诱剂诱捕器连续诱到成虫,树上卵果率在0.5%~1%时,开始进行树上喷药,药剂有灭幼脲 3 号 1000~1500 倍液、30%桃小灵乳油 2000~2500倍液,对卵和幼虫均有触杀作用,可杀死蛀入果内2~ 3天的幼虫,但残效期仅为1~3天。

三、枣飞象

又名食芽象甲、大谷象甲、枣芽象甲、小灰象鼻虫,分布于全国各枣区,危害枣、苹果、梨、核桃等果树的芽、叶。

(1)危害特点 成虫在枣萌芽期食害嫩芽,展叶后暴食叶片, 现蕾后又食花蕾。发生严重时,将全树绿色部分吃光,造成大幅减产和绝收。幼虫在土中危害枣树根系。

(2)形态鉴别 成虫体长4~6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色,被白、土黄、暗灰等色鳞片,体呈深灰色至土黄灰色,与枝干颜色接近,不容易辨认。

(3)发生特点 1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 寿命20~30天,危害至6月中旬。可短距离飞行,早晚低温或阴雨刮风时多栖息枣枝杈处和枣股基部不动,受惊扰时假死落地。

(4)防治要点 4月下旬成虫开始出土上树时,用25%辛硫磷胶囊剂200~300倍液,喷洒树干及干基部附近的地面,干高1.5 米范围内为重点喷施,应喷成淋洗状。或在地面撒5%倍硫磷粉剂或4%地亚农粉剂、2.5%*********粉剂等,每株成树撒150~250克药粉,撒后浅耙一下以免药粉被风吹走,施药或撒药后,最好上树震落成虫落地,可提高防效,减少受害。成虫为害期树上可喷洒 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1500~2000 倍液,均有较好效果。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讲到这里,喜欢笔者文章的朋友欢迎转发、评论和分享,我们下期见,拜拜。

搜索更多有关“枣树病虫害防治时间表,枣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