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修昔底德陷阱案例:如何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人气:331 ℃/2024-03-22 10:01:18

近几年,中美两国围绕贸易等具体问题时有龃龉,对彼此的研判亦多有歧出。在中国国内,“美国衰落,中国将迎头赶上”的声音不绝于耳;另一方面美国对华政策也出现重大调整。中美是否会遭遇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更时常见诸报端。以此观之,两国关系的未来前景,将成为双方决策者共同面临的重大命题。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若掌控不当,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冲突,进而扰乱世界政治秩序。掌控得当,则不仅能避免冲突,两国还可从中获益。事实上,揆诸历史与现实,两国实应携手共进,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难题。

本期书单选入七本书,以“大国竞争与合作”为主调,择要呈现历史上由“争”而带来的灾难性场景——从15世纪欧洲争霸乱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冷战乃至当今时局。

最值得注意的是约瑟夫·奈的著作《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他令人警醒地指出,当今之世,“美国优势依然存在,且非常坚挺,远没到落幕时刻;且在接下来几十年中仍将是世界主要力量。”至于两国能否超越“修昔底德陷阱”,奈的判断更令人深思:国家历史是一个更具动态的过程;国际秩序的未来以及美国和中国在其中所扮演角色,将由两国之国内与国外核心政策决定,而不是由那些压倒性的、决定性的、历史性的力量决定。

冷战史巨擘加迪斯的《长和平》在冷战背景下全面探讨大国关系,可谓此类作品中的翘楚。通过反思美苏关系遗产及冷战时期“长和平”之机理,加氏指出当今美国外交失败的核心原因,即一方面丢掉了先前长期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另一方面也放弃了冷战时期能够容忍相对安全的宗旨。

《欧洲:1453 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欧洲:1453 年以来的争霸之途》,(英)布伦丹·西姆斯著,孟维瞻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的500多年间,国王、征服者、总统以及独裁者,纷纷将目光投向欧洲大陆。此间500多年的权力争夺史表明:谁能控制欧洲的地理中心,谁就能对整个欧洲有足够的支配力,进而有能力称霸世界。在本书中,英国历史学家布伦丹·西姆斯围绕欧洲这一核心问题,从宏观到细节,记述了500多年来在欧洲舞台上轮番登场的各方势力之间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阐释了造成欧洲大陆难以为某种单一政治力量所主宰,反而充斥持续动荡、来势迅猛的各种政治洪流的环境因素。

这本书既是一部欧洲权力争夺史,又是一部现代世界的塑造史;既有对过去500年的反思、回顾,又有对未来欧洲乃至世界权力、政治格局变化的展望。作者指出,大国的兴衰、自由的发展,以及西方世界的胜利,彼此密不可分。这些现象是否会持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西洋两岸欧洲人下一步会怎么做。

《大国政治的悲剧》

《大国政治的悲剧》,(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

随着冷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极对抗的局面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大国关系前景的乐观态度。即便是之前悲观的现实主义者,也开始萌生出乐观主义情绪,认为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安全竞争和战争已经消亡,国际社会将从此波澜不惊。

然而,攻击性现实主义者不这么认为,米尔斯海默更是希望借本书来“打破天下太平的迷梦”。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国际体系是一个险恶而残忍的角斗场,要想在其中生存,国家别无选择,只能为权力而相互竞争。理想的结果是成为体系中的霸权国,因为拥有更多相对权力的国家,其生存可以得到保证。相反,软弱只能招致麻烦。米尔斯海默通过阐发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要旨,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会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追求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

《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

《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英)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著,董莹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大战导致1500万人丧生,摧毁三大帝国,世界历史走向自此改变。但时至今日,仍少有人能说清“一战”是 如何开始的。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追本溯源,再现了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但他将发生在“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的结盟状况及一系列危机作为背景,重点探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并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物身上,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

最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美国当代著名战略理论家、地缘政治学家,曾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本书是布氏代表作之一,旨在为美国提供一套可供选择的全球战略构想。他将欧亚大陆看作关键地区,并罗列出几个核心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国家和地缘支轴国家,对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地位、发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作出了分析判断。

《大棋局》在论述美国当前和长远欧亚战略的同时,也着重分析了美国霸权或世界首要地位的特征、范围和深度。布热津斯基在论述各国与美国出于各自利益如何纵横捭阖时,对中美关系时而发生磨擦的原因和后果做了阐述。作者指出,中国会成为“地区主导大国”,但不应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应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他认为,对美国的中长期欧亚地缘战略来说,同中国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是不可或缺之条件。

《长和平:冷战史观察》

《长和平:冷战史观察》,(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著,潘亚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01月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现任教于耶鲁大学,是当今全球一流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专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作“冷战史学泰斗。他引领着世界冷战史研究走向,创立冷战史的“后修正学派”,提出“新冷战史”研究, 并主张在研究中利用多方档案及“这场冲突所有主要参与者的记录”。除了学术著作之外,加迪斯也十分擅长讲故事,其笔下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比如加迪斯与乔治·凯南私交深厚,并为其立传《乔治·凯南:一个美国人的生活》,此书付梓当年便斩获普利策奖。

《长和平》原版出版于1987年,是加迪斯教授的名作之一,收录其代表性论文八篇,围绕美国和苏联如何避免相互征战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此书虽然是一本历史学著作, 但对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加迪斯对“长和平”国际体系的论述支持了“两极平衡”的结构现实主义假设;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深度分析, 解释了为什么超级大国之间能够维持“持久和平”。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美)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

罗伯特·基欧汉,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政治学会前任主席,曾任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教授。

《霸权之后》是国际政治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作,也是基欧汉最重要的作品。《霸权之后》通过对国际机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的功能价值分析,说明国际机制对于促进“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是可能的,有助于减少世界政治经济的纷争与不和。本书要解决的一个中心命题是:霸权后合作是否,以及如何可能?这是一个极具理论挑战的命题,也是关系美国霸权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在没有霸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合作的一个政策课题。基欧汉分析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中合作的制度或“国际机制”,并描述美国霸权受到削弱时这些机制的演变,驳斥了霸权衰落使合作不可能发生的观点。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美)约瑟夫·奈著,(美)邵杜罔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8月

约瑟夫·奈在中国可谓如雷贯耳,被尊为“软实力之父”。他也是亚太事务专家、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此书是继《软实力》之后推出的力作。作者为中文版作序,强调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希望两国消除误解,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本书集约瑟夫·奈20年功力,尝试索解21世纪备受瞩目的众多国际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如今已居世界第二,美国衰落和中国崛起这两个词汇屡屡见诸报端。但作者则以鞭辟入里的笔触指出,美国优势依然存在,且非常坚挺,远远没有到落幕的时刻;且在接下来几十年中仍将保持作为世界主要力量的地位。奈还分析指出,在一个大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世界,美国远远没有衰落,而中国则完全可以和平崛起。事实上中美两国在现实中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和对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立关系。

(本文编辑:臧博)

搜索更多有关“修昔底德陷阱案例:如何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