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现在列车停运的原因,一些列车到了春节就停运

人气:248 ℃/2023-11-17 22:38:25

楚天都市报12月18日讯(记者胡勇谋 通讯员陈浩 陈俊)改革开放40年,是武汉铁路从奔跑到腾飞的40年。

刘晓萍服务半辈子的武昌火车站,只是武汉地区车站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在武昌站,已经退休的001号值班站长刘晓萍,是武昌站成长的见证者。她看着武昌站,从平房、木棚,走到今天高端大气的楚王宫造型;她看着武昌站,由手工抽票,到机打车票,再到自助取票的巨大变迁;她看着南下务工潮广场黑压压的人群几天走不了的困顿,也见证了全程自助,分秒登上和谐号的轻松。她见证了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也是武昌站的一部活历史。

虽然已经退休5年,但刘晓萍却时常回到武昌车站看看。回顾自己与武昌站相伴的35年,刘晓萍感慨万千:武昌火车站的硬件翻天覆地,融入的科技也日新月异,但客运员们一颗为旅客服务的心却持之以恒,越来越“软”。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拂大地,15岁的江岸姑娘刘晓萍顶父亲的岗,到父亲奋斗一生的武昌火车站,当客运员。

“那天特别兴奋,我凌晨3点多钟就起床来,4点多钟赶到江岸车站坐铁路市郊通勤火车。等了两个小时,上了车,心里还是很激动。”刘晓萍回忆着上班第一天的心情。

到了武昌火车站,眼前的武昌站,站房是一排平房,3个站台,是木棍撑起的雨棚。唯一的候车室里是木椅子,中间一条过道,两边各6排木椅:“当时,每天列车只有十多趟,客流量几千人次。到了春节更没什么人,一些列车到了春节就停运。”

特别是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三天,不少列车都停开,武汉去往北京、广州、郑州的,列车司机都放假了。没有人,空荡荡的候车室,当时是过了十五才出门,候车室一天就十多名旅客,京广线上的过路车,就陪着旅客一起联欢、包饺子。

改革开放后,武昌火车站客流量逐年增加。刘晓萍告诉记者,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武昌站客流增长得很快,

由于当时川渝皖豫鄂等省南下广州只有一条京广线,所以,那一年春节过后,从川渝皖豫以及湖北省内,源源不断的大巴车开到武昌站前,背着大包小包的南下打工者涌进候车大厅。最后,大厅里挤不下,广场上了黑压压全是人。

客流近十倍的暴增,受限于当时的站场条件,不少农民工在广场上排队艰难进站。最后,原铁道部调集装货的闷罐车前来支援。

她回忆说:“那时人真是多,列车的行李架上都坐满人,绿皮车每趟都严重超员,门都无法开,旅客只能直接从车窗跳下车,要不然下车的下不来,上车的也上不去,有车票都不一定能走。”

面对黑压压的候车人群,他们将人群分区切割,因为一个闷罐车可以装150人,他们就以150人为一个单位进行放行。每当一列列车到站,刘晓萍就带着撬棍上站台。因为,不少人挤不上火车,客运员就需要撬开车窗,帮旅客爬进去。闷罐车只有几个小窗,内部光线昏暗,没有座位。铁皮围起,就是一个厕所。乘客脸贴着脸,动弹不得。就是这样的条件下,能挤进去就已经是万幸了。谈起这段历史,刘晓萍不禁感慨现在的铁路发展之快。

但即使这样,车厢承载也有极限。有时候,车厢因为装人太多,而压趴了减震弹簧,列车就趴窝了,走不了了,刘晓萍等客运员就要往车下分流。

列车开走的那一刻,站台上,轨道下,全是挤落的腊肉、腊鱼、鞋子、围巾等。

刘晓萍说,那时候,一个班有十几个人,他们既是客运员又是保洁员。送走旅客,刘晓萍就要打扫候车厅的卫生,扫地,扫厕所,倒痰盂。

“我那时年轻,两手可以一次抓12个痰盂,旅客看到了都夸我:这个姑娘能干。”

检票时,刘晓萍更是速度惊人,一分钟可以给100名旅客检票放行。刘晓萍说:科技进步了,车站硬件设施高大上了,但作为一名客运员,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那就是服务旅客的心。

搜索更多有关“现在列车停运的原因,一些列车到了春节就停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