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心安是人生最美的境界,心安之处皆美好,品读心安即是归处

人气:144 ℃/2024-02-12 09:11:26

春夏之交,忽冷忽热的天气总让人难以适应。然而当我打开季羡林的著作《心安即是归处》,那淡淡的语言、通透的文字,如清泉幽兰,让我气定神闲。

《心安即是归处》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分为八个部分、六十二篇文章。先生以自己的人生智慧,为我们阐述了读书、处世、行走、生死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给人以开悟和启迪。

在书的扉页,醒目地印着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都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悦。否则,生活就有苦恼。这是先生留给后人的哲学智慧。人生烦恼或者发生悲剧的根源,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只有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平衡自己的内心欲望,人生才能幸福快乐。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先生三谈人生,从人的本性出发,延伸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为青年人指点迷津。先生认为人之所以区别动物,是人类有思想、有良知和恻隐之心,能遏制自己的求生本能。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舍己为人者、为国捐躯者,身上都有浩然之气。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非在于追名逐利,也不是为了吃喝玩乐,更不是终日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实现人类美好生活,需要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接力赛其中的一棒,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先生所指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先生看得明白、活得通透,一直秉持着“真实”这一人生信条。他说:“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他承认自己也有私心杂念,思想感情在某一特殊时期也前后矛盾过。但他能正视自己,不掩盖不遮蔽事实,敢讲真话,活得坦坦荡荡。而对于名利,他永远保持着清醒。他认为头上的这些光环桂冠,都是人们对他的褒奖,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先生认为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有福读书,可慰平生。他支持开卷有益的观点,认为读书可以使人心静,保持思考,清除杂念,不会变得鼠目寸光。他叮嘱青年人,一要多学习多看书,二要珍惜光阴,体现了一位耄耋老人的拳拳之心。

先生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体现了他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他一生跌宕起伏,历经许多大苦大悲,然而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满怀天真、专注纯粹、安于当下。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和看待福祸、理性接纳得失。这份坦荡,着实让人敬佩。

书名“心安即是归处”,源自白居易的诗句,也是先生经历人生过后的感悟。心安是一种超然物外、看淡一切又认真对待一切的洒脱情怀,是一种面对人生逆境淡然处之的心境,更是一种了然世间万物本真的智慧。

愿我们都能从先生的文字里,了悟世间万象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万事安然于心,从容而行。 (陈伟雄)

搜索更多有关“心安是人生最美的境界,心安之处皆美好,品读心安即是归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