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流沙河最著名的诗句 票选广州一江一城一首诗

人气:379 ℃/2024-03-22 00:13:27

大地山川,城池楼阁,什么是最好的广告,个人认为就是古人写的诗词歌赋。

比如, 滕王阁最好的广告是《滕王阁序》,“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比如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比如衡阳是“衡阳雁去无留意”,比如成都的“花重锦官城”,比如黄山的“黄山归来不看岳”,比如漓江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如此等等。

对于大江大河来说,古人也留下很多广告语,

比如大河,有李太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杜甫的“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等等;

描写大江的有李太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工部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等等。

如果要评选代表黄河长江的第一诗,的确很难。

俗话说,文无第一,但是,个人认为代表黄河的第一诗是太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代表长江的是东坡的“大江东去”。

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

为什么?黄河有黄河的气质,雄浑厚拙,看起来不是那么浪漫,但是,李太白老兄的诗歌太有名了,成了通俗文化;加之本人南方人也喜欢浪漫主义,所以喜欢浪漫的诗歌。

长江的第一诗个人认为基本上没有争议,那就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尽管“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很有名,但其实仔细看看,其实他和苏轼的没什么区别。

毫无疑问,杨慎兄是受了东坡的影响,并且毫无疑问,苏东坡的气质就代表了长江的气质。

那么,什么才能代表珠江的第一诗句呢?这还真没有定论,所以我们今天就将描绘珠江相对有名的诗句罗列出来并略作解释,有请老广和新广们票选。

///

(一)

《句》

[唐]王泠然

林狖欺童子,山精试老僧。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官微思倚玉,文浅怯投珠。

王泠然,字仲清。工文赋诗,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

此作集《山寺》、《咏八阵图送人》、《赠张公子协律》的语句,展露出豪爽气概。语句虚实相生,山是“将动”,水反而“不流”,衬托出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

(二)

《浣溪沙》

[唐] 韦庄

绿树藏莺莺正啼,

柳丝斜拂白铜堤,

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

绣鞍骢马一声嘶,

满身兰麝醉如泥。

韦庄,字端己,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词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全词上下片各三句,描绘出襄阳城的环境以及一个宴饮后醉客的形象。上片写环境,白铜堤畔,弄珠江上,柳丝斜拂,芳草萋萋,茂密青翠,黄莺啼叫,一派清丽之景。下片写日暮一客,烂醉如泥,马鸣而归。

其中弄珠江,泛指江流。融情入景,烘托出作者在江边,看着日落西山,自己又烂醉如泥,听着马匹的一声嘶叫,无处不透露出离情别绪。

(三)

《更漏子(寄季玉妹)》

[宋] 苏氏

小阑干,深院宇。

依旧当时别处。

朱户锁,玉楼空。

一帘霜日红。

弄珠江,何处是,望断碧云无际。

凝泪眼,出重城。隔溪羌笛声。

词牌名更漏子得名于唐代温庭钧词中多咏更漏(古代用于滴漏计时)。

弄珠江泛指江流,虽不是特指当今的珠江,但临江眺望,总是能勾起人的种种情绪。

作者苏氏写此作,给季玉妹诉说自己的心情,而自己在深深的院子里,不能出门,楼内却空空如也。想到以往的日子,望着滚滚而过的江水,感慨时光易逝,不禁悲从中来,眼泪就要流下了。

(四)

《雨后珠江登望》

[明]黄佐

珠江烟水碧濛濛,锦石琪花不易逢。

三岛楼台开日月,二仪风雨动鱼龙。

浮云荏苒团秋扇,野树依微乱晚峰。

越女未知摇落早,轻舟何处采芙蓉。

黄佐,明代广东广州府香山县荔山(今珠海)人,字才伯,晚号泰泉。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黄佐作此诗,首句“珠江烟水碧濛濛”,是“珠江”的名称最早见之于史。

叠词“濛濛”,刻画出雨后珠江面上泛起一阵轻雾的景象,渲染了迷茫、纷杂的氛围。又“濛濛”与碧相互照应,与冰心 《最后的安息》中“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句描写虚实结合,登高望远,眺望珠江江面,有云雨中舞动的鱼龙,也有美人泛舟采芙蓉。景色是轻松的,诗人的心情却是沉重的,透露出一种忧国伤时的情怀。

(五)

《夜泊珠江》

[清]朱彝尊

潮涌牛栏外,舟停蜑户旁。

月高人不寐,隔浦是歌堂。

要问珠江何时景美,除了晨光微熹时,江面泛起薄薄雾气以外,就是夜晚灯火影影绰绰之时了。

此作作者朱彝尊是清朝词人,作词风格清丽,所辑成《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他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场景:潮水在牛栏外涌动,小舟停留在蜑人的船旁边。明月高高挂起,整夜睡不着觉,隔岸的江对面,歌舞升平。

不难看出,与现在珠江夜游的繁华相比,作者当时可是惨淡得多,睡眠不好,只能看着对岸灯火通明的热闹,自我怜惜。

(六)

《珠江春泛作》

[清]屈大均

珠江烟波接海长,春潮微带落霞光。

黄鱼日作三江雨,白露天留一片霜。

洲爱琵琶风外语,沙怜茉莉月中香。

斑枝况复红无数,一棹依依此夕阳。

屈大均(1630—1696),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在作者的笔下,一幅珠江水烟波浩渺,蜿蜒流长,与大海相连的画面就浮现在眼前。在春天的傍晚,潮水上涨,天上绚丽的晚霞在波涛起伏的江面上映照出道道霞光。江雨、霜天,风中飘来阵阵茉莉香,撑着船棹看夕阳。诗中一切景语皆抒情,揭示了作者因境生情的忧伤。

(七)

《珠江春泛》

[清]薛起蛟

城边春水浸鱼梁,画鹢乘流入兴长。

花市人归喧古渡,梅矶香散罢浮觞。

芜生近岸潮痕绿,霞映前川夕照黄。

醉击空明忘去住,浪吟多是酒人狂。

薛起蛟,活动于明末清初,字牟山、炎州、焗万,顺德人。

春天泛舟珠江这个题材,同一时代的诗人都写了不少,而这一首开篇用了一个“浸”字,着实很妙,形象地描绘出了城池边江水倒映着春天景色的情景。第二句向读者展示了花市的喧闹和香散后的一地鸡毛。第三句“绿”和“黄”,用颜色直观表现出傍晚珠江两岸的潮水模样。最后借景抒情,必然是饮酒后的不吐不快,传达出作者在珠江泛舟后,一种失意又狂放的姿态。

(八)

《珠江杂咏》 其二

[清]胡会恩

我爱珠江好,天南接大洋。

山家蚝壁峙,海市鲎帆扬。

酒杂槟榔醉,茶匀茉莉香。

最宜新雨后,炎暑变清凉。

胡会恩,字孟纶,浙江德清人。其工诗,有清腴之致。著有清芬堂存稿八卷,及赓扬集等,《四库总目》传于世。

诗开门见山,表达了对珠江的喜爱,诗中运用多个意象,描绘出珠江出海口衔接大海的画面。屋外有蚝壳墙,屋内人们吃着槟榔就着好酒,旁边还有一壶清香的茉莉花茶,最后一场新雨,给南方的夏天带来一抹清凉。

(九)

《珠江夜泊》

[清]黄任

五羊城下十洲通,楼阁宵涵蜃气空。

百越女牛星拱北,三门笳鼓水归东。

戈船潮暗琵琶月,珠寺沙香茉莉风。

回首可怜偏霸地,渔灯几点浸鲛宫。

黄任(1683一1768)字于莘,又字莘田,因喜藏砚,自号十砚老人、十砚翁,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永福(今福建永泰县)人。其工诗,以轻清流丽为时人所称,七绝尤负盛名。著有《秋江集》《香草笺》。

诗中句句紧扣“夜泊”二字,无不使人联想到现今的“珠江夜游”,看来这并不是现代人的独享的福利。

“楼阁宵涵蜃气空”、“百越女牛星拱北”、“戈船潮暗琵琶月”、“渔灯几点浸鲛宫”,结合作者所在的年代,不难想象出,其乘船夜游珠江,回望两岸景色,心中感慨昔盛今衰。

珠江,是孕育岭南人的母亲河,跳动着广府民系的文化生命脉搏。

珠江,又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河流,碧水潋滟、华灯闪烁,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停下脚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意。

在你心中,最能代表珠江的又是哪一句呢?

-end-

文 字 | 松和尚 黎懿君

图 片 | 大善人

排 版 | 黎懿君

一群恋广迷广的新广老广,

期待和你一起走进老羊城,

发现新花城

漫享广州,去广州是会上瘾的

由广东旅游出版社融媒体出品

欢迎赐稿,欢迎来搞

欢迎在尊重原创、标明出处的基础上共享转发

搜索更多有关“流沙河最著名的诗句 票选广州一江一城一首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