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孩子学钢琴注意哪些事项?家长必须搞清楚的几件事

人气:458 ℃/2023-10-05 11:37:10

英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字母(语文)、数字(数学)、音符(音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其它乐器比起来,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有以下优越性:

1、音域宽广。钢琴共88个键,几乎包含了音乐活动中所使用的乐音;

2、表现力丰富 。钢琴力度可以从ppp到fff,可以奏出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情感;

3、钢琴经常用于课堂教学,声乐、舞蹈伴奏等,是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音乐教学工具;

4、学习钢琴是学习其它乐器的基础,特别是键盘乐器,如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等;

5、学习钢琴是学习其它音乐知识的基础,特别是乐理,和声、作品分析,音乐创作等;

6、学习钢琴是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许多音乐人才是从学钢琴开始的。

从非专业的角度讲,学习钢琴有以下好处:

1、学习钢琴能很好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演奏钢琴时调动了人体很多的器官,通过手、眼、耳、脚、口、脑、身的并用,能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学钢琴的孩子一般学习成绩都不错;

2、学钢琴能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表现在:培养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性情,锻炼人的毅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钢琴的孩子自信、自立,精力容易集中,做事不马虎,将来更容易成才。

综上所述,学习钢琴比学习其它乐器有着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一些发达国家有着很高的家庭钢琴普及率,有些学校将钢琴作为必修课,足见国际上对钢琴教育非常重视。在我国,近年来家庭钢琴的普及率在不断上升,学钢琴的孩子不断增多。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钢琴与其它音乐手段一样,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重视。

然而,该不该将钢琴搬回家,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说它沉重,在于从孩子学钢琴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父母要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除了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还要搭进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没有韧性与执著是很难见到成效的。因此,在决定让孩子学钢琴之前,父母一定要扪心自问:我们的所有准备都到位了吗?这些准备包括:

一、考察孩子

1、先天条件

如果孩子能以正确的姿势握住笔,说明孩子手部的小肌肉能控制自如了,这就具备了学琴的最基本条件了,只要是十指健全的孩子都可以学钢琴。

孩子对音乐的敏感也很重要,比如他是不是喜欢听音乐?当电视机、音响里播放出好听的乐曲时,是否能不自觉地跟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并在听过几遍之后模仿着哼唱出来?他的音乐记忆力如何,是不是能在听过之后清楚、准确地记住不忘?

另外,孩子是否具备敏锐的听觉,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微小差异,是否都有精细的辨别能力?

2、性格因素

学琴需要心静,相比之下那些做事认真、有耐心、情绪平和、专注的孩子,更适合学琴,学习效果也更好。即便是性格好动、比较浮躁的宝宝,其注意力最短也要能持续集中10分钟以上,性格活跃的孩子更善于表现音乐。

二、权衡实力

1、父母要对未来的花费有心理准备

首先是购买钢琴的费用。一般孩子学琴都选用立式钢琴,因为立式钢琴相对于三角钢琴来说占地面积小,价格便宜,更适合做家庭学习用琴。在立式琴中,国内的著名品牌,它们的质量都是很不错的,价格在8000元至2万元左右;国内组装的国际品牌售价在2万~4万元左右;而国际原装进口品牌钢琴的价格则在5万元以上了。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来选择不同的钢琴。适合就是好的,1万~2万元的琴对于初学者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2、物色合适的钢琴老师

为孩子物色一位学琴入门阶段的好老师,就等于为孩子铺稳了学琴道路上的基石。老师是否科班出身,其演奏水平、教龄、教学水准、学生的成绩,老师的耐心、亲和力、对孩子的要求是否适当等因素,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同时,给孩子请的钢琴老师要懂一些儿童心理学,最好能以童话般的语言讲解乐理知识、弹奏技巧、音乐术语等,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孩子才能容易懂,也才会爱听、爱学。

三、审视自身

1、足够的耐心和韧性

孩子学琴的成效和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耐心和韧性,父母能坚持,孩子才有可能坚持。所以,有让孩子学琴的打算,父母就要有“持久战”的准备,保持平和的心态。

弹钢琴属于“慢工出细活儿”,需要孩子的悟性,也需要大量地、不懈地练习,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有时克服了一个缺点,又冒出另一个缺点;新的缺点克服了,旧的缺点又犯了。为了一个音、一个指法,要反复练习多次,初学的孩子既难适应又觉得枯燥,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躁、退缩、放弃等现象都是正常的,这时候父母要有能力说服自己、耐心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开导、引导孩子,比如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孩子稳定情绪、建立自信心、克服眼前的困难。

2、父母与孩子一起学琴

孩子年龄小,对老师的话领悟不到位,最好由爸爸或妈妈为主带孩子学琴,并和孩子“一起学”记下每一个要点,帮孩子理解、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回家后扮演老师的“助教”,每天做“陪练”,比如提示孩子:手指抬高、注意休止符、保持速度均匀……这都需要搭进不少时间和精力,父母要事先想到。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练习情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每周,父母还应该拿出时间,全家一起听一首名曲,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从中听到什么,一起认识和理解名曲的内容,也可以一起玩打乐器、打节奏的游戏;多听音乐会,听听名家们的演奏,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如果父母能把“陪练”和共同欣赏音乐的过程看做是亲子学习和沟通的过程,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不难培养起来了。

3、鼓励优先

练琴是重复性的活动,不免单调、枯燥。当孩子练琴时,父母所承担的任务则是仔细聆听和适时赞美,绝不是挑毛病。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当孩子有弹得不准确、不细致的地方,最好别急急忙忙地中断曲子,而是在孩******完之后,用和缓的态度指出错误,请他修正。这既不破坏孩子的情绪,也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状态,并学会尊重。

另外,不同的孩子,其音乐天赋存在差异,父母不可看人家的孩子学得快、弹得好,就逼着自己的孩子赶进度,攀比的结果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孩子学琴的最终成功,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不是眼前的成绩。鼓励是让孩子努力的最佳方法。

4、给孩子适度的压力

四、五岁的孩子学琴,大多抱着游戏的心态,自发性、随意性比较强,因此需要适度的压力。毕竟,弹琴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巧性——要识谱、搞准指法、手眼协调、左右手配合,有时还要加上脚踩踏板,即便是音乐天分很高的人,也不会在绝对轻松愉快中习得,非经持久地日日磨炼,难以掌握。不过,这个压力不是体罚和责骂,而是规定具体的任务,比如可以考虑在正式开课以前,和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规划出每天固定的练琴时间,并督促孩子持之以恒、形成习惯;而在每天练习之前,确定当天的内容:复习一支曲子、一个音阶或一个指法基本练习,循序渐进。由于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可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知识掌握的程度,每天可分两次练习,每次15分钟、20分钟,然后逐渐延长。

孩子学琴最好不小于5岁

弹琴必须练好“童子功”,但这不等于说两、三岁的孩子就可以“开课”。太小的孩子肌肉、身体协调性的发育还不够完善,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注意力也比较弱,过早练琴,有可能影响其手部骨关节、韧带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畸形。而5岁孩子的这些身体指标基本达标,认知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明显提高,对音乐也有了一定的分辨和理解能力。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希望孩子成为从音乐培训流水线上诞生的“钢琴演奏者”,还是一个可能平凡、却真正得到过音乐滋养的人呢?

*本文信息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搜索更多有关“孩子学钢琴注意哪些事项?家长必须搞清楚的几件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