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武汉话方言教学口头禅,江城夜话,武汉方言

人气:490 ℃/2024-03-10 00:21:00

原创 胡全志

武汉方言,很多是来源于古代口语或书面语,通过戏文或说书,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很多方言字词对当代人来说,是陌生的,这是因为当代人的认知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学校的语文教材里很少有方言词汇,人们接触不到。方言里的很多繁体字、生僻字,人们也多半不认识,也不用了。

如果深入研究武汉方言,我们很容易体察到,武汉人说的方言词语,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地区的,还有很多是来自外地的。不少武汉人以为是武汉特有的方言,其实周围的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河南、陕西等省市都有同样的方言词语。特别是汉口地区,几百年来都在移民,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所以,《汉口竹枝词》里说:“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拿武汉城区与农村地区相比,农村人口语中保留下来的古汉语和古方言明显要比武汉城区多得多。比如:武汉人以前到粮店买米,一般说“买米”,而武汉孝感籍人则不说买米,说“籴米”,这个“籴”(dí)字就很古典了。

武汉黄陂籍人也不说买米,而说“yìn米”, yìn是古字,把繁体字“穩”的禾旁或者是“檼”的木旁换成提手旁就是这个字,目前电脑还打不出这个字。它是量、估量的意思。过去用升、斗等量具来量米,叫yìn米,也可以用作量长度,如yìn几尺布、用脚yìn下子。

这个字,在西南官话、吴语、湘语、赣语系里都在用,过去也有一部分老武汉人说yìn米。现在去问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也一定记得有这个事。这两个例子说明古文化是有传承的,在农村传承得比城市相对完整。当代武汉人千万不要误会了,以为自己说的是“纯武汉话”,其实武汉本土产生的方言词汇极少,大多数是从农村和外地传入的。

《封神演义》

就在三四十年前,武汉的一些中老年妇女在咒骂自己或别个的小伢时,有一串的话:“你个筑匣子(小而薄的棺材)的”、“筑挖窠(土坑、凼子)的”、“小砍脑壳的”、“个餐刀的”、“短阳寿的”、“个屙血的”……不一而足。

这些话听起来像是“乡里话”,其实也不全是,方言往往是不讲城乡的,一个地方一种话,叫方言。孔子、屈原等历代圣人、贤达,想必大多也说的是“乡里话”。“餐刀”,古人一直都是这样说的,字面上也是这样写的。

餐刀,不是吃西餐用的餐刀,古字作“飡刀”。是吃刀、挨刀的意思。也就是砍头。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飡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太公问曰:“尔肯顺我么?顺则生,不顺则死。”崇侯虎曰:“食君之禄,曾闻道,在家竭力,方为大孝。佐国身亡,此乃尽忠。吾能可(宁可)飡刀,不顺西周!”

宋·陈希夷《心相篇》:“如何飡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清代出版的一部收录元、明、清三代戏曲作品选集的《缀白裘》第八集中:(小生)“阿呀! 罢了! 罢了!【急三枪】怎把我行强暴,绳穿绑,好一似俘囚样,狠摛牢!早难道天无日,行弑逆,驱押我云阳市,去飡刀!”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有一日受法,餐刀正典刑。”《白雪遗音·马头调·盗令》:“只因你夜打登州,勾来绿林那伙贼强盗,律该飡刀。”

《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畜生!你空为王位,累父飡刀!你生有愧于天下,死有辱于先人!你再有何颜见我!”

以上文中“餐刀”,都是指受刀刑、被杀。餐刀,是引刀、就刀的意思,可见并不是乡里话。根据上述引用古句,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武汉方言里说的餐刀,就是比喻为送死、赶杀场的意思。

左3、“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朱建颂先生(1926—2022)

过去的人,多生子女,做大人的虽说把子女看得蛮贱,但是,也还是个个都爱,越是穷人,越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健康成长,所以,他们相信给子女取贱名,甚至不惜用恶毒的詈骂相对,其实内心是希盼子女好养,将来富贵、健康长寿。所谓“爱之深,痛之切”,越打越肯长,越骂越出息。所以说,这些如今听起来感觉十分恶毒的咒骂,其实是过去那个时代做母亲的妇女们的普遍心理发泄。

“张伯伯,你屋的玉梅在不在啊?”“她?晓得是哪个旋风鬼叫去了,不晓得餐到哪里去了。”这里的“餐”,是餐刀的压缩语,意思是像餐刀一样很快地跑出去了。如果某人被人不小心冲撞了,往往会埋怨一句:“你餐刀?跑这快,赶杀场?”

餐刀、赶杀场、充军等这类词,总体意思都是指去送死、赴死、赴刑场。充军,是指发配流放。旧时遣送犯罪者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刑罚。充军的结果往往也是个死。餐,在这里作动词使用。餐和赶,用在这些句子里也含有快速的意思。上述例句中的“披枷带锁赴法场”“驱押我云阳市”,“赴”“驱”都有“赶”的意思。

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过去的人一般不会直接说“死”字,而是绕着说,如“砍头的”“赶杀场的”“筑衣禄的”等等,有意避讳用“死”字,这也形成一种“江湖潜规则”。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往往按自己的理解和学识、见识去解读武汉方言,于是,一个词,一个字,竟出现多种解义,多种写法。比如说,餐刀,有人将磨剪子铲刀联系起来,认为是“铲刀”。这样解释,其实是很难自圆其说的,有牵强附会之嫌。铲刀跟赶杀场、充军是没有联系的,铲刀的形体动作跟送死无关,也没有骂人去死的含义。

也有人理解成“参刀”,认为“参”字的意思是立足不稳,作趔趄状。还有人解读成像䱗鲦鱼(武汉话俗称䱗子鱼)一样“䱗”。 《集韵》“千安切,音餐。”《正字通》“白鰷別名。”䱗的异体字又为鲹(鰺),“䱗子鱼”可写成“鲹子鱼”,但这个字在《汉典》里不读cān,标音为shēn。

《汉典》对餐刀一词的解释是:“吃刀,挨刀。”例句为:“‘俺婆婆若冗我披枷带锁赴杀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元· 关汉卿《窦娥冤》”结合武汉话的语境,咒人急匆匆不顾一切往前跑如速速送死的情景,明眼人很容易作出判断,究竟此意是餐刀还是铲刀、参刀?读者自会明察秋毫。方言也是汉字,既然汉字讲规范,方言又岂有不讲规范之理?如果把同音字随意滥用,用武汉话说,叫“江湖乱了套”。

餐刀一词,早在宋代就有了,估计不光是武汉人在用,其他地方的人也可能用过。如今,虽然人们不再怎么使用这些“古老”的方言,不过,就在几十年前,这些词语还在散发着它们古老的历史气息,透过它们,可以窥见悠久的历史生活。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1926年 汉口码头

编辑:水手

搜索更多有关“武汉话方言教学口头禅,江城夜话,武汉方言”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