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一代高手竟然死在阑尾炎 一没能力二没敏锐性阿大夫死的惨

人气:236 ℃/2023-10-27 03:34:07

【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解析】

战国到现在,各国都在寻求变法强国之道。齐国是东方强国,自然不能落后。可是齐鲁之乡,周礼熏陶历史底蕴深厚,齐国这么些年所聚拢的人才,均是儒家人物,例如齐国设立的稷下学宫校长孟轲。另外齐国也是公族林立,盘根错节,缺乏法家推行深度变法的基础。

齐威王变法改革的推行人物是法家邹忌,重点在于选人用人。

选人用人没有硬性标准,全凭君主个人能力和意志,此实际为人治。人治,遇明君则昌,遇庸君则衰,遇昏君则亡。

材料中的齐威王奖励了即墨大夫,煮了阿大夫,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即墨大夫治理地方有方,政绩斐然;阿大夫理政无方,不能保卫国家安定人民。

第二,即墨大夫从不巴结齐威王近臣求美誉;阿大夫反之。

其中,第一个原因只是表面现象。第二个才是根本原因。

君主最忌讳的是什么?是被蒙蔽,不能掌握全面的信息。

要知道,君主也是人。之所以大部分人感觉君主神秘高明望而生畏,除了个人能力突出外,还有一点是掌握信息比较全面,而君主手下之人,基本都负责工作的一部分,接触到的信息有限。君主做决策时,是基于所掌握的全面信息。基于全面的信息所做的决策,绝对比基于部分信息要站位高看得远。君主高大英明的形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而君主的信息来源是什么,就是来自身边的人。当身边的所有人都对君主说某人好的时候,君主一定认为某人好;当身边的所有人都对君主说某人不好的时候,君主一定认为某人不好。这就是信息的垄断。

为了防止信息的垄断,君主要做的是什么呢?

首先,防止内外勾结。当内外勾结,沆瀣一气时,君主纵向的信息来源就被垄断了,掌握不了底下的真实情况。

其次,还要防止内部铁板一块。当君主周围人团结一致时,就对君主形成了横向信息的垄断,君主咨询一件事或人,周围所有人的答复都一致,英明的君主就比较头大了。

所以,英明的君主,是绝不会让身边人团结一致的,就是没有矛盾也要适当的制造矛盾,分化周围人;更不会让近臣和外臣频频接触关系过密的。这两点,谁触霉头谁倒霉。

所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阿大夫被杀的主要理由其实是买通齐威王近臣;而齐威王近臣,罪在被臣子买通。

这个事,对庸君昏君来说不是个事;但对明君暴君来说,是高压线,碰不得的。

至于所谓的“田野不辟,人民贫馁”,天可怜见,倒霉的阿大夫,或是运气不好,或是齐王本身就是要拿他杀鸡给猴看。欢欢喜喜去上任,也不衡量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金刚钻,就敢揽这个瓷器活。

即墨位于图中右边红色方框,阿位于图中左边方框。黄色圆圈是周边邻国。

即墨在哪?那是齐国内陆腹地,数百年无战事,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放头猪在那当大夫,照样“田野辟,民丰足”,只要没有很强的政绩观,不瞎折腾,放任人民自由生产,谁去都能达到这个目标。

而阿在哪里?那是齐国西部边境,周围魏、赵、鲁、宋强国林立,齐国外交稍微有个风吹草动,第一个受害者就是阿,此地要付出巨大精力在国防上,根本不能安心生产。

说实话,这两个地方,政绩考核指标就不该一样。要达到即墨的治理水平,估计得吴起这样的人来才行。

搜索更多有关“一代高手竟然死在阑尾炎 一没能力二没敏锐性阿大夫死的惨”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