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健康小达人一年级自我评价,贾钰树.小学生积极举手有何真相

人气:141 ℃/2024-01-14 18:43:45

贾钰树.小学生积极举手有何真相:见习所感[EB/OL].(2023-12-25)

https://mp.weixin.qq.com/s/tlYMf9-WhY0UZBFGpxak4w

在A小学见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班级最后一排的一个小男孩(后文称C同学)在各个课堂上都十分积极的举手,表面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观察,存在两个怪异的现象:一是C同学在老师提问之后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便立刻举手;二是C同学虽然几乎每个问题都举手,但是老师却很少点名他回答问题。如果老师偶尔点到了他,C同学起立之后总是支支吾吾,要么是无法有条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要么就是简单重复前面同学的回答。在这个同学的身上折射出了更加深刻的问题,便是“举手”——这个被广泛认可的课堂发言工具的身体心灵分离、目的手段分离与前台后台分离。

身体心灵分离:过度规训禁锢思想

学生在课堂上要举手发言,这是一个被教学工作广泛认可与实践的课堂管理方法,一般流程是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自身感受有话说则举手发言、无话说则倾听他人发言,教师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在举手的同学中选择多位学生回答问题。这个流程归根结底是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的一种规训的手段,举手作为对身体姿势上的一种规训,传递出了一种教学信号,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控制教学时间、高效地管理课堂教学。但是在教师进行规训与管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警惕举手这个“工具”的异化。在见习课堂上,许多教师都会强调学生举手的姿势,要求学生举手时一只手臂端正放在桌上,另一只手臂笔直竖起上臂,五指并拢,不乱动,这种对身体的过分规训禁锢,是对育人的片面理解,此时身体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种干扰,被认为是和精神活动毫无关系使人分心的东西。学校中“纪律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必须常常花大部分时间抑制学生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不把心思放在教材上,这也是身体活动和理解意义分离的不正常情境的必然结果。正如上文所说的C同学,他确实按照纪律要求每次都摆好了正确的举手姿势,但是他的心灵已不关注在课堂上,他的回答也与课堂内容相去千里。课堂应呼唤“身体”的回归,让身体与心灵达成真正的和谐,减少“举手”行为对身体的紧固,关注教育的“具身化”。

目的手段分离:过度竞争妨碍成长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让学生举手回答的本意是在方便管理课堂的基础上,使学生与教师能互相沟通,共同交流,实现课堂的交互,举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发言的“工具”。但是在见习课堂上,“举手”这个工具逐渐被延伸与滥用了,正如C同学,他举手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与老师沟通,因为他在真正回答问题时却无话可说。“举手”这个本应是“手段”的工具变成了C同学上课的“目的”,他追求举手的次数比其他同学多,追求每个问题举手都比别的同学快,追求举手次数多能吸引教师的注意。这种手段本身变为目的的异化,究其原因是竞争性学习观的体现,学生脱离了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养的目的,异化为学习是为了超过别人,打败别人,将别人踩在脚下。这样一种竞争性学习观使学习变得狭隘与畸形,使学生追求获得外部评价与竞争成功的表现取向目标,而忽略更应该实现的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而学习的掌握取向目标。学生将周围的同学都视为“工具性”的客体他人,忽略其他同为人的同学的主体性,“我”与“你”的关系异化为“我”与“它”(达成目的的手段)的关系。而这种在课堂举手所体现出的竞争性学习观的问题就是教育场域中广泛存在的功利主义学习与过分内卷问题的投射。

前台后台分离:中心边缘形成隔绝

在小学课堂上见习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询问一个问题的时候,许多同学踊跃发言,坐得十分端正,背挺得笔直,举手十分积极,而一旦老师点了某一位同学发言,其他没有被点到的同学便会进入另一种状态,他们缩下了身子,叹气作惋惜状,坐姿从之前的紧绷状变为放松状,部分同学开始干自己的事情,并没有仔细聆听正在发言的同学说的话。而当老师问起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时,班级里的同学又恢复了紧绷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被点到的同学,很多时候可能都只是重复前面同学说的,之后的提问也是反复这种现象。这样的问题在小学课堂中并不鲜见,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一种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成为了一道帷幕,隔开了课堂的前台与后台,前台时光鲜亮丽的,举手发言如聚光灯般聚焦在发言的同学身上,后台是随意灰暗的,没有发言的同学干自己的事情,没有被关注,同样也与发言的同学没有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与情感上的交流。前台与后台被隔开了,中间横亘着一道厚厚的屏障。当举手发言成为一种竞争的荣誉,当教师会给予举手发言的同学奖励之后,举手发言的机会便成为了稀缺的资源,前台与后台因为资源的获得与否产生了区隔。前台的同学无论是主动或被动的获得发言的机会,都是获得“中心化”的学生,而没有获得发言机会的同学则自然被“边缘化”了,而那些因为内向始终没有获得发言机会的同学,则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课堂的“边缘人”与“弱势人”,他们始终都无法获得进入前台被聚光灯照耀的机会,小学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搜索更多有关“健康小达人一年级自我评价,贾钰树.小学生积极举手有何真相”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