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野钓客带你走近-银鱼 野钓客带你走近-银鱼

人气:274 ℃/2023-09-17 13:22:52

银鱼科(Salangidae)银鱼属(Salanx)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于15公分(6英寸)。口大,牙齿大而尖利。掠食鱼。

鯠臫頭筿幼鱼出膜后10日龄开食,饵料为轮虫。以后逐步选择较大易得的浮游动物为食,顺序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枝角类和桡足类成体。银鱼为肉食性鱼,以小型的鱼虾为主食。

主要分布于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

银鱼(salangid)是淡水鱼或海水鱼;

中文名:银鱼yínyú(《纲目》),英语名:whitebait;

拉丁名:HemisalanxprognathusRegan;

别名:亦称冰鱼(icefish)或玻璃鱼(glassfish);

异名:王余(《尔雅》郭璞注),蛤残鱼(《尔雅翼》),银条鱼(《日用本草》),面条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大银鱼(《鱼类分类学》)。

生存分布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银鱼可分为小银鱼和大银鱼,其中大银鱼可长到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于15公分(6英寸)。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以瓦埠湖银鱼为代表,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

中国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的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在中国东部近海(包括长江流域)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其中特有种6种,例如鄱阳湖鄱阳县境内珠湖部分的珠湖小银鱼,是已知银鱼品种中个体最小的品种,但营养质含量比远比大银鱼要高。银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银鱼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和定居能力强。作为典型的r-对策者,银鱼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长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种间食性、生长和繁殖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丰富的多样性。然而中国的银鱼天然资源却因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持续衰退,各种银鱼的天然资源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物种分布范围显著缩小,个别物种渐危。本文在综述中国银鱼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银鱼研究及其物种多样性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呼吁审视银鱼移植增殖的生态效应,加强银鱼的基本生态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提出中国银鱼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银鱼是可以生活于近海的淡水鱼,具有海洋至江河洄游的习性。分布山东至浙江沿海地区,尤以安徽寿县瓦埠湖,霍邱县城西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安徽明光市的女山湖,安徽宿松县下仓的大官湖,四川雷波县的马湖乃至长江口的上海崇明等地为多。我国的太湖、西湖、马湖是三大银鱼盛产湖。少数种类分布到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库页岛地区。2012年北方各渔业部门加大对银鱼的重视,采取措施从太湖引进银鱼。如北方河北各大水库和大型湖泊均有,其中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岳城水库,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龙虎泡、连环湖等均有优质银鱼。南方银鱼则以鄱阳湖珠湖野生银鱼为代表,继续保持野生收采。特别是近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珠湖水域整体划入公园保护区,银鱼无序收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珠湖银鱼的质量有了更好的保证。

银鱼,体细长。近圆筒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12厘米。头部极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前上颌骨、上颌骨、下颁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部具犬齿1对。下颌前端没有联合前骨,但具一肉质突起。背鳍Ⅱ11~13,略在体后3/4处。胸鳍8~9,肌肉基不显着。臀鳍Ⅲ23~28,与背鳍相对;雄鱼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行大鳞,一般为18~21个。背鳍和尾鳍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鳍。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死后体呈乳白色。市面上部分银鱼为保鲜和保色用硫磺熏蒸,静置后呈土黄色,应注意不要购买。体侧各有一排黑点,腹面自胸部起经腹部至臀鳍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点,沿臀鳍基左右分开,后端合而为一,直达尾基。此外,在尾鳍、胸鳍第一鳍条上也散布小黑点。珠湖银鱼因为个体较小,肉质透明性较好,黑点透射使整体呈亮灰色时为上品。

在池塘中多生活于中下层,除缺氧外,极少发现在上层活动,如池周、池底有水草,往往钻入其中。仔幼鱼有较强的趋光性,夜晚用灯光能将其诱集成群,因此可用此法来检查其生长和摄食情况,成鱼无此特性。

在池塘中,银鱼能发育至性腺成熟并自行产卵。性原发育及产卵特征与天然水域基本相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2月下旬-1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在带有水草的硬质底池塘,产卵较集中,受精率可达80%-90%。

主要品种

鄱阳县珠湖银鱼

银鱼之所以被称为银鱼,即源于鄱阳湖珠湖银鱼。别的地方银鱼大多数另有名称,后因与珠湖银鱼同种同属,才在官方交流时也被统一为银鱼。鄱阳县史有“银鄱阳”之称,据说与珠湖银鱼有关。珠湖为鄱阳湖自然形成的内湖,黄山余脉绵延入湖。众多水系不仅为珠湖带来的丰沛的水资源,也带来的丰富的营养物质。验证能可贵的是,珠湖水系至今没有被工业污染(没有工业,这也是鄱阳县作为人口第一大县区,面积第二大县区,却没有能够升级市的痛处)。珠湖银鱼无论煎、炒、蒸、煮,都是非常的美味。菲菜炒银鱼,则是鄱阳县区春节团圆宴备的一个菜。银鱼蒸蛋则是身体虚弱的人群进补首选,现在则成为湖城女子生理期必吃的食品。

洞庭湖银鱼

洞庭湖银鱼古称白鱼、玉簪鱼,又名银条鱼面条鱼等。银鱼成鱼身长6~9厘米,呈圆柱形,尾部稍侧偏,鱼头扁平,吻尖短,眼睛大,鱼身无鳞,洁白如银,故名。银鱼体柔若无骨无肠,呈半透时状,漫游水中似银梭织锦,快似银箭离弦,所以古人又把它喻为玉簪、银梭。银鱼若是被捕获捞出水面,会立即变成白色,如玉似雪,令人啧啧称奇。据史料记载,银鱼早在春秋战国时就被人们看中,视其为圣鱼、神鱼。“洞庭枇杷黄,银鱼肥又香。”五月枇杷黄熟之时,正是银鱼上市之季。每当此时,洞庭湖畔,商贾云集,皆缘于银鱼,已成为洞庭水乡历年的又一风景。洞庭湖银鱼在长期繁衍中,分为好几个品种,其中以短尾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为上品。这两种银鱼体长8厘米左右,通体洁白无鳞,若无骨无肠而呈半透明状,既肥嫩,又鲜美。中医认为银鱼叶甘,性平,回补虚,健胃、益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等疾患。洞庭湖银畅销海外,日本人尤爱之,称银鱼为鱼中人参,视作稀世之珍。银鱼入肴是席上珍馐。看之,色泽赏心悦目;闻之,鲜香诱人,口舌生津;食之;味美可口,齿颊留香。银鱼的食用方法很多,煎炒熘炸,蒸煮烩炖皆可,最具特色莫过于炸炒煎和做汤羹。

长江间银鱼

长江间银鱼(Hemisalanxbrachyrostralis)又称短吻间银鱼,属鲑形目,银鱼科,间银鱼属。俗称:面鱼,面条鱼,鲙残鱼(《本草纲目》)。英文名:Shortnosenoodlefish。体细长,略呈圆筒形,后段较侧扁。头部平扁,呈三角形;口大,吻长而尖。在前上颌骨、上颌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部具犬齿一对,下颌前端具一肉质突起。背鳍位于体后四分之三处,背鳍与尾基的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鳍,胸鳍没有肌肉基。体无鳞,雄鱼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行大鳞。生活时体柔软透明,从头背面能清楚地看到脑的形状。浸制标本呈乳白色。体侧各有一排黑点,腹面自胸部起经腹部至臀鳍前有两行平行的小黑点,沿臀鳍基左右分开,后端合而为一,直达尾基。在尾鳍和胸鳍的第一鳍条上也散布有小黑点。平时生活于长江干支流中。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半年达性成熟。1冬龄鱼于4-5月从江河中进入湖泊,在湖边水草丛生地繁殖。亲鱼生殖后个体显著瘦弱,不久便死亡。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中。个体不大,最大个体长约140毫米,重5克左右,为一年生鱼类。生殖季节形成渔泛,数量极为可观。银鱼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特殊风味,特别是产卵前的银鱼最丰美。除鲜食外,多数晒干外销,商品名为“燕干”。干银鱼的蛋白质含量为72.1%,脂肪含量为13%,高于其它食用鱼。每百克银鱼还含赖氨酸4820毫克,蛋氨酸2308毫克,异亮氨酸4176毫克,缬氨酸4396毫克,苏氨酸6652毫克,如此丰富的氨基酸,是其它鱼种所少见的。

太湖银鱼

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太湖银鱼春季在太湖边芦苇和水草茎上产卵,产期主要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时也是捕捞银鱼的汛期。苏州东山有“五月枇杷黄,太湖银鱼肥”之说。银鱼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冰鲜银鱼大部分出口,远销海外,人称“鱼参”。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

主要营养

化学成分

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9克,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灰分1.0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5毫克,尼克酸0.2毫克。晒干后的银鱼叫燕干。每百克燕干含蛋白质72·1克,脂肪13克,热量1709·4千焦,钙761毫克,磷1000多毫克。

营养功效

①银鱼中蛋白质含量为72.1%,氨基酸含量也相当丰富,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肾增阳、祛虚活血,益脾润肺等功效,是上等滋养补品。

②银鱼作为一种整体性食物应用(即内脏、头、翅均不去掉,整体食用),其养生益寿的功能为国际营养学界所确认。

③银鱼是极富钙质、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鱼类,基本没有大鱼刺,适宜小孩子食用。

④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

⑤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营养完全,利于人体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

⑥每百克银鱼可供给热量407千卡,几乎是普通食用鱼的5-6倍;其含钙量高达761毫克,为群鱼之冠。

搭配宜忌

银鱼加蕨菜有减肥、补虚、健胃功效;

银鱼加甘草对身体不利;

食用做法

银鱼炒蛋

材料:

鸡蛋四个,银鱼50克。

做法:

(1)将银鱼洗净。

(2)鸡蛋打散后拌入味精、绍酒、精盐和银鱼。

(3)取一盘子,淋上熟色拉油,倒入2中的鸡蛋和银鱼,加盖高火4分钟,中途翻拌一次即可。

三丝银鱼羹

材料:

银鱼适量、鸡蛋1个、干香菇3朵、茭白1根、色拉油、食盐适量、淀粉、小葱、黄酒、麻油各适量。

做法:

(1)银鱼洗净,选去软烂的,沥干水,加蛋清、少许盐、黄酒,用手抓匀。

(2)香菇提前泡发,切成丝。茭白切成丝。葱切5厘米左右的段。

(3)生粉加冷水调好(不要太稀)。

(4)坐锅热油,把香菇丝、茭白丝快速煸炒下,加清水煮。

(5)锅中水煮开后加调好的银鱼,汤再次煮开,放调好的生粉,用筷子快速搅拌均匀。

(6)加盐,撒上香葱段、麻油,出锅。

银鱼蒸鸡蛋羹

材料:

鸡蛋3个、银鱼100克、食盐、姜、料酒、小葱各适量。

做法:

(1)银鱼洗净,加入料酒、姜,腌一下,去腥味。

(2)鸡蛋打入碗中,打散,加入温水,水是鸡蛋的两倍,和盐搅打均匀。

(3)用筛子过滤一下鸡蛋液,去掉泡沫,加入葱花。

(4)盖上保鲜膜,中火蒸3分钟,至鸡蛋半凝固。

(5)把银鱼摆放在鸡蛋羹上,再蒸两分钟即可。

鸡丝银鱼汤

材料:

干银鱼50克、鸡脯肉200克、鸡蛋1个、生姜1小块、淀粉适量、酱油1小匙、高汤15大匙、料酒1/2大匙、胡椒粉1小匙、精盐2小匙。

做法:

(1)干银鱼泡软洗净;鸡脯肉去筋,洗净切细丝,用鸡蛋清、淀粉、精盐、酱油腌渍;生姜洗净切末。

(2)炒锅内放入高汤、料酒、精盐,下银鱼烧开,捞出沥干装入砂锅内。

(3)炒锅内添加高汤,下入鸡丝,煮至鸡肉成白色时取出倒入砂锅中。

(4)砂锅内加精盐烧开,撇去浮沫,撒上生姜末、胡椒粉即可。

麻辣银鱼干

材料:

银鱼干,香炸花生米,蒜头,醋,糖,酱油、

做法:

(1)将银鱼在锅中炸酥脆,捞起沥干。

(2)另起油锅加热,将花椒在锅中炸香.

(3)再放入蒜片,爆香。

(4)放入干辣椒,爆香。

(5)翻炒均匀。

(6)倒入酱油,醋,糖,见融化稍滚即可关火倒入炸好的银鱼干和香炸花生即可。

苦瓜炒银鱼干

材料:

银鱼仔,苦瓜,盐。

做法:

(1)银鱼仔洗净晾干水份。

(2)苦瓜洗净去囊切片,用盐腌一下。

(3)银鱼仔用油泡过盛起,再起镬放如苦瓜炒熟,放盐调味,最后混入银鱼仔便成。

银鱼蛋炒饭

材料:

银鱼、米饭、豌豆、鸡蛋、生抽、盐、胡椒粉、姜片、料酒

做法:

(1)准备好所需食材。将豌豆洗净放入开水中焯熟备用。

(2)将银鱼放入沸水中,加入姜片、料酒焯熟捞出。

(3)另起锅烧热放油,倒入鸡蛋液,炒至凝固时撒入葱花。

(4)放入豌豆、银鱼和米饭炒匀。

(5)加少许生抽、盐、胡椒粉翻炒入味即可。

主要价值

建国前,我国银鱼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北方沿海及主要水系下游的主要渔获对象之一,而现今我国天然银鱼资源衰退十分严重。如鸭绿江河口及其沿海,1952年银鱼产量达5.0×10千克,现在只有零星的产量且年际波动很大;黄河流域的银鱼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已经难以采到了;长江流域的银鱼资源也同样:1955年长江口的前颌间银鱼年产量为2.44×10千克,1958年为1.95×10千克。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口的银鱼年产量下降为数吨,而到了90年代已经基本没有专业银鱼生产。此外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在内的长江附属湖泊进入90年代以后,大部分也停止了专业银鱼生产,仅存的部分水域(白沙长河、南漪湖等)的天然银鱼产量也降低到极小的规模。长江流域大银鱼的空间分布范围已经缩小到下游的极少数水体,长江特有种短吻间银鱼已属于易危。

在天然银鱼资源严重衰退的同时,曾经作为我国银鱼移植成功典范的滇池和岱海的银鱼也出现了问题:岱海的大银鱼在连续移植9年后获得了成功,但第10年突然绝灭;而滇池的太湖新银鱼在1998年之后,其种群波动幅度增大,产量逐年下滑。这些现象表明移植银鱼同样存在着种群退化的问题。

衰退原因

(1)产卵场破坏:产卵场遭到破坏是银鱼资源衰退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银鱼是r-对策者,生殖力高是其重要的生存竞争对策,任何影响其生殖成功率的因素都会对其子代种群大小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产卵场的破坏直接导致其产卵规模、受精卵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等的减小,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繁殖成功率。围湖造田和生境沼泽化是导致银鱼产卵场缩减和质量下降的最直接的因素。

(2)过度捕捞:银鱼的经济价值高(鲜品价格在30~50元/千克),银鱼生产是湖区渔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是利用渔汛(产卵洄游或产卵集群)短期内高强度捕捞。对银鱼产卵亲体的过度捕捞造成有效繁殖群体大小的锐减,并引起种群的剧烈波动。

(3)水体污染:银鱼对环境变化敏感,污染水体中银鱼种群数量锐减或消失。长江口前颌间银鱼产卵场的污染,造成了其产卵场的大幅度减少,而工业污水的排放造成了鸭绿江口和辽河河口的水体严重污染,导致银鱼资源的急剧衰减。

(4)水位和水面面积下降:银鱼繁殖成功率与产卵场水文条件显著相关。银鱼多为冷水性物种,其产卵期多在枯水季节(隆冬或早春),水位降低、水面面积下降导致银鱼的产卵场缩减,受精卵孵化率及幼鱼成活率降低。

(5)江湖阻隔和栖息地破碎化:银鱼为大水面鱼类,难以在小水面内形成有效种群。而小型湖泊间的个体交流对银鱼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在围湖造田和湖泊自然演替导致湖泊水面缩小的情况下,保持江-湖、湖-湖沟通意义更为重大。但防洪大堤和调蓄大闸等人工建筑阻隔了银鱼小群体间的交流,使得生活于破碎化景观中的银鱼小群体的局部绝灭(localextinction)概率增加,对物种续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6)现代渔业养殖经营模式: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成功降低了鱼苗的价格,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鲢鳙的人工养殖力度。鲢鳙主食浮游生物,是银鱼的主要食物竞争者。所以鲢鳙的高密度放养增加了银鱼的竞争压力,影响了银鱼的资源供给和银鱼的环境承载量。

生物多样性保护

(1)加强现有天然银鱼生产的管理,合理规划捕捞时间,以提高产品规格和经济效益。同时采取紧急措施开展对银鱼产卵期和幼鱼期的禁捕,以减缓天然银鱼资源衰退的势头。

(2)开展银鱼资源调查工作,目的是了解我国银鱼资源的真实现状,从而为制定银鱼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战略方针提供本底资料。

(3)开展对银鱼移植增殖工作的评估,目的是明确银鱼移植工作的总体短期经济效益、长期经济效益和其生态入侵所具有的潜在的生态代价。加强对银鱼移植水体的生态监测,掌握移植水体的生态学动态变化,以防止银鱼移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扩大。

(4)加强银鱼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我国银鱼移植开发工作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研究的。但如前所述我国银鱼的基本生物学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既影响了银鱼移植工作中成功率和可预测性,同时也限制了合理的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5)开展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依托,研究银鱼的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变化间的互动关系,以了解银鱼资源变化的关键因子并开展相关的恢复生态学研究。通过加强管理工作力度,保护银鱼的自然增殖;同时积极配合退田还湖的政策,恢复江湖沟通关系,逆转生境破碎化的局面,为银鱼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搜索更多有关“野钓客带你走近-银鱼 野钓客带你走近-银鱼”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