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气管炎后期要怎么治疗才能除根?每年都要发作几次的气管炎

人气:354 ℃/2023-12-14 04:10:30

全球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有10亿,其中有2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它就像“沉默的杀手”,会引起全身问题,致残致死率较高,而且给身体带来的损伤不可逆转。

在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量为9990万,其中男性6840万,女性 3150万。

近年来,我国慢阻肺患病率显著增高,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由2002年的8.2%上升至13.7%,增长了近1倍。

慢阻肺如何防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应可净教授。

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

应可净教授说,慢阻肺的主要表现是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有的患者以前就是老慢支病人,有一些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因为没控制好,反复发作,到最后导致呼吸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等。肺是呼吸的器官,如果慢阻肺急性加重,就会透气困难,最后就上气不接下气。

“慢阻肺的长期危害比较大,因为它对呼吸功能,活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患者反复的住院,最后可能就是一个不好的结果。慢阻肺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慢阻肺患者的防治意识还需提高

应可净教授介绍,2018年,王辰院士团队曾对我国慢阻肺疾病现状进行流调,数据显示,我国大概有接近一个亿的慢阻肺患者,并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从原来的8.2%到13.7%,基数非常庞大。

“慢阻肺和糖尿病同为慢性病,但不一样的是,糖尿病患者知道要去医院测个血糖,药物要调整。但是慢阻肺患者症状缓解了就不继续治疗了,等到上气不接下气,又到医院来了,有时候我问病人,上次这个药挺好的,为什么不坚持用了?他说以为好了就好了,所以大家对慢阻肺的防治意识没有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么好。”

慢阻肺容易漏诊肺功能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在门诊中,应可净教授经常会接诊一些主诉不是慢阻肺的患者,经过详细问诊,最终确诊慢阻肺。“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查,但很多人忽视了,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自己肺功能变差,这也是导致慢阻肺漏诊甚至误诊的原因。”

应可净教授的门诊曾接诊过一个70岁的大伯。

“应主任,我气管炎又发作了,咳嗽了两个星期还没好,能不能给我开点药?”大伯说道。

“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发作还是以前也发作过?”应教授问。

“天一冷,特别是冬天就容易发作,夏天来了又好了。发作时,吃消炎药效果不好。”大伯说。

“毛病有几年了?都做过什么检查?”应教授问。

“两三年了,每年起码要去医院看两三次,CT、心电图、心超、血常规都做过,也没啥大问题。”大伯说。

至此,应教授心里大概有了数。她随即给大伯安排了肺功能检查,结果出来一看,是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也就是慢阻肺。

“这个大伯每次所谓的气管炎发作,其实是慢阻肺的急性加重,但他自己和家人都没意识到,包括看了一些医生,也没识别出慢阻肺,其实只要做个肺功能检查,一查一个准。”

应可净教授说,慢阻肺的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咳嗽咳痰,有的表现为没力气,“像有的人说自己没力气,其实就是呼吸困难,只不过病人自己不太会描述,这种病人往往查一下肺功能,都是重度极重度了。”

还有一个患者也让应可净教授印象深刻。“患者是个家庭主妇,家里一日三餐都归她操劳,以前烧饭多是用柴火,最近开始用煤气。她见到我,主诉有些胸闷胸痛,有高血压一直在服药。来找我之前,她已经做过很多检查,心超、CT都没问题。后来我让她去做个肺功能检查,一查,中度到重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这个患者以胸闷、胸痛为表现,但这种症状很不典型,所以之前为她诊治的医生可能没意识到,漏诊了。”

慢阻肺的治疗应该规范化早发现早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

应可净教授介绍,慢阻肺即支气管的阻塞引起气流受限产生呼吸困难。那么,慢阻肺如何治疗?在应可净教授看来,除了早诊断早发现,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遵循规范化的治疗流程。

首先要戒烟。“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戒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缓解病情的方法之一。”

其次,减少(污染)环境的暴露。

第三,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应教授说,慢阻肺需要长期规范用药,目前,支气管扩张剂是最主要的治疗慢阻肺的方法。

据了解,以前支气管扩张剂是单一给药,去年11月用于治疗慢阻肺的双支气管扩张剂欧乐欣(通用名: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正式纳入《2019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费用大大降低,病人和医生都多了一份选择。应教授表示,“从前期的临床研究数据来看,双支气管扩张剂比单支气管扩张剂对肺功能的改善更加明显,对呼吸功能的改善也有好处,同时也能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

第四.要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营养跟上去了,才能有足够的能量来供应呼吸消耗。

第五.适当的肺部康复运动,比如扩胸运动,能有意识的通过呼气、吸气锻炼肺功能和肺部肌肉。

“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邵逸夫医院有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治疗流程,慢阻肺患者到了邵逸夫医院,医生会为患者系统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后期治疗阶段性完成了,康复运动就安排上了,同时我们还有强大的呼吸治疗团队,为患者保驾护航。”

40岁以上人群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要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我觉得特别有必要。”应可净教授说。“40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测血糖一样,无论是否吸烟或有无呼吸道症状,都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对于抽烟人士、反复咳痰、气短的人,长期接触粉尘者、有家族病史者等高危人群,更要警惕。”

她介绍,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沉默的杀手”,我国著名呼吸学科专家钟南山院士就曾建议市民应该密切关注和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在爬楼梯、遛狗、做家务,或者逛街买东西时,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搜索更多有关“气管炎后期要怎么治疗才能除根?每年都要发作几次的气管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