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田雨岚因为婆婆吵架离家出走后续,婆家直不起腰的田雨岚

人气:345 ℃/2024-02-23 20:01:08

《小舍得》里田雨岚是一个不那么讨喜的人物,她每天只会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从不顾及孩子的意愿。你说她不爱孩子吗,不是,可是这份爱却很沉重,让孩子无法承受。

可走进田雨岚的内心世界,我们却会发现,作为一个母亲,在她的认知里,她已经给了她认为能给孩子好的一切,作为一个中年妈妈,她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艰难的窘境当中呢?

因为田雨岚的妈妈嫁给了南建龙,婆家一直看不起田雨岚,所以用田雨岚的话来说在婆家是“直不起腰”的,她和婆家的关系一直处于非常微妙又脆弱的状态。

在公婆因为子悠被钟老师责骂而质问田雨岚时,婆婆指出他们看似独立居住,其实每个月的房贷还是公婆在承担,孩子的花销也大部分出自公婆之手。

面对婆婆的诘难,田雨岚说了一句:“我有时候都不知道,我到底是嫁给了颜鹏,还是嫁给了你们全家。”

她委屈地来到娘家,可是“娘家”已经没有她的位置,妈妈除了说“回去说开就好了”,也无法给予田雨岚更多的支持。

融不进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使田雨岚内心的委屈无处可去,她蹲在南建龙家外的墙角下失声痛哭。

不管田雨岚之前有多么的“惹人厌”,可是这一幕却叫人心疼,有多少像田雨岚这样的中年妈妈,没有“家”的归属感,“嫁”给了一个男人,似乎就是嫁给了他的全家,从自己曾经的家庭走出来,又成了“泼出去的水”。

在婆家,她是一个外人,在娘家,她成了一个客人。

已婚的女人,位置到底在哪里?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结婚之后,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成了娘家,自己成了客人,父母会很客气,每次回家会特地准备好吃的,不让自己做家务。可是,再也没有小时候的自在感。

自己住过的房间变成了储物间,什么东西都往里放,曾经的生活痕迹被一点一滴抹掉。如果还有兄弟,而且兄弟已经成家,那么回娘家就要注意频率,每次去都不能待太久。

父母应该孝顺,但是娘家的事别介入太多,尤其是兄弟已婚,那个家有了新的当家女主人,你要尊重她不能去干涉人家的家庭内部矛盾。否则你很可能里外不是人。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话大概率是我们要直面的现实。

而嫁到婆家以后,假如暂时和公婆住在一起,那就更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公婆的家”,如果丈夫还有姐姐或者妹妹,那么自己的位置就会更微妙。

即使自己买了房子,单独住了,来自“夫家”的掌控也不会那么容易消失,尤其像田雨岚这样,因为丈夫的“不上进”,一直在“啃老”的小家庭。

好像因为结了婚,女人的归属感就不知道安放在何处了。

这种“归属感”大概就是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

所谓“共同体感觉”就是指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的位置。

结婚以后,我们在婆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娘家也没有合适的位置,似乎成了一个夹心层,离哪一面都似乎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已婚女人的归属感误区

其实,从我们结婚的那一天开始,我们的归属感就应该从娘家剥离开,也不要试图从婆家找。

我们建立起来的小家,就是我们首要的归属感来源,这个小家才是我们要建立“共同体感觉”的地方。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提到,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田雨岚一直都在挣扎,试图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价值”,但是她用错了方向,她把一切都压到了孩子的身上,认为只有孩子的成就才能够使她在娘家抬起头,在婆家直起腰。

这大概也是很多母亲的想法,既想做独立女性,又想母凭子贵,到头来却憋得自己一身伤。

想要获得摆脱这种漂泊的感觉,获得踏实,关键的因素依然在自己本身。

接纳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作为一个女儿,我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小家,曾经的“一家人”变成“亲戚”,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情感上来讲也许难以接受,但“分离”也正是我们独立的第一步。

当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以后,就时刻会面临“分离”的课题。

女儿要“嫁人”离家,儿子要“娶媳”也一样要独立。

儿媳妇能不能在自己的小家找到“归属感”,很大程度上跟这个“儿子”有关系。

公公婆婆不是媳妇将来共度一生的人,婆家“融不进”也正常,这个事实我们需要接受,也没有必要失落,只要能够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建立好小家,其余的就顺其自然。

作为一个成年人,已婚的我们也应该明白,不管是多亲的人之间,有一定的界限感才能使双方的相处更舒服。

不管我们多么留恋曾经的家,就算不结婚,也一样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从娘家到婆家,再到自己独立的家,也是我们逐渐成熟,寻找到内心支撑点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女人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成熟的开始。

逐渐摆脱对于父母从物质到情感的依赖,是我们向内寻求价值,从而最终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第一步。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一开始被父母定义,后来被夫家定义,再后来被儿女定义,却从来没有机会被自己定义。

  • 在这样的分离过程中,强烈的孤独感会侵袭我们,却也是我们开始思考自我定义的良机。

我们不从属于父母,也不从属于夫家,我们只属于我们自己。

在家庭这个小小的“共同体”以外,我们还可以寻找到更多给予我们价值感的“共同体”,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女儿、儿媳妇,也是“老师”、“经理”、“设计师”、“工程师”......

不管是娘家,还是婆家,和自己的小家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未尝不是好事,不执着于“融”和“回”的想法,才能慢慢找到自我的真正归属之所,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我是,二胎宝妈,专注于家庭早教及儿童早期发展,欢迎关注。

搜索更多有关“田雨岚因为婆婆吵架离家出走后续,婆家直不起腰的田雨岚”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