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四川未来5年交通发展 盘点四川七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人气:310 ℃/2024-02-03 22:41:23

四川省交通宣传中心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全国首条全域全要素智慧高速公路——成宜高速公路装上“智慧大脑”;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四川省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创新、公园城市交通绿色发展、交通防灾减灾体系韧性提升、车路协同技术发展、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乡村运输“金通工程”等七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从七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可管窥四川建设交通强省的路径及案例。

01 建设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

系全国首个

2023年1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这是全国首个推进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也是四川省交旅深度融合发展可行路径的一次重要探索。

《方案》规划范围包括乐山市、雅安市和眉山市21个县(市、区),包括乐山市全域,雅安市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眉山全域。共规划建设高速公路1100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630公里、农村公路1400公里,建成一批客运站、服务区等服务设施,规划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

预计到2025年,大峨眉区域将实现“核心景区高速直达,全域慢游顺直畅达,乡村旅游联网通达”,有力支撑大峨眉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其中,今年四川要实现峨汉高速剩余路段通车,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力争2024年建成,天眉乐和资中至乐山高速力争2025年建成。

0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

将实施“五年行动方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2020年以来,两地携手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并推进实施。以2023年为起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双方将实施“五年行动方案”。

双方将重点围绕交通规划、网络、枢纽、服务、管理五个方面,推进交通一体化走深走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中提升交通的“贡献度”。

根据顶层设计,对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构建起“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大通道项目还未完成;对内,将建设多层级的省际通道,新规划的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增加了11条,市域间以轨道交通快联……

图为川渝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运行。

03 科技赋能高原山区公路建设

四川多山,尤其是在川西高原地区,虽有川藏公路扬名海内外,但高原山区公路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当前四川省交通运输部门正精准发力,用科技赋能高原山区公路建设。

比如,以茂县至黑水和八美至炉霍等高速公路为依托,四川探索形成高原山区高速公路“适用、急用、耐用、够用”的标准体系;以G548色达至翁达公路工程为依托,四川探索建立运行速度达到60-80公里/小时的高原山区普通国省道运行“高速化”技术体系。

“我们的高速公路已经修到高原山区去了,有大量的施工难题需要解决。”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和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说,越往高原山区去,对人员的限制就越多,就更需要推广智能化建造,包括智能化摊铺技术、桥梁标准化建造、隧道的智能化建造等,都是下一步科技攻关的重点。

图为泸定大渡河大桥(兴康大桥)。

04 探索车路协同技术发展

成宜高速装上“最强大脑”

近年来,自动驾驶引发了新一轮智慧交通产业革命,其中车路协同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让车、路、云实现互联互通,全局协调所有交通要素。四川也正在全力探索车路协同技术发展。

图为成宜高速沙子沟大桥 。

依托都汶高速龙池段和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四川分别建成西南地区首个5G车路协同高速封闭测试场和8公里车路协同试验路段;依托成宜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开展了准全天候通行、道路要素感知、地灾风险监测等创新场景的应用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车路协同系统、设备功能。

在成宜高速上,每隔800米便设置有一根“智慧杆”,上面安装了雷达、鱼眼摄像机、卡口摄像机、球机摄像机、枪机摄像机、智能路侧设备(RSU)等设备,从而实现对高速公路人、车、路、环境、事件的智能、全时、全天候识别和监测。目前成宜高速可对异常停车、大雾天气等交通异常事件进行识别和智能决策,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60%。

图为成宜高速车路协同技术。

05 乡村运输“金通工程”

全国首个乡村运输类试点项目

四川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正式获批后,成为全国首个乡村运输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之后,四川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四统一”建设,形成了统一规范的乡村运输识别体系;发布乡村客运车辆主防系统团体标准和营运客车加装安全带提醒装置技术规范,找到了提升安全能力的新路径。

同时,四川还打造了“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交商邮融合发展品牌,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物流发展体系;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机制,不断完善基于“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的动态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了乡村客运保障机制体系;在“金通工程”试点全覆盖基础上,高标准实施“金通工程”样板县创建,推动分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典型模式,以点带面引领乡村运输高质量发展。

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发挥着农村物流“基本盘”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与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共同推进“金通工程”交供融合发展,健全四川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四川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小黄车穿行于田间。

06 推动公园城市交通绿色发展

“轨道 公交 慢行”三网融合

推动公园城市交通绿色发展试点任务,由交通运输部于2020年10月批复同意。目前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已按“高站位启动”“高质量推进”“高效率完成”的标准平稳有序推进中。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试点正加快推进“轨道 公交 慢行”三网融合发展。具体包括:“8纵6横1环”15条地铁路网格局正加速形成;基本实现主线公交线路对轨道交通线网盲区的全覆盖和重要轨道交通站点有3条以上支线公交线路接驳;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定位系统(LBS)点位数据、公交出行数据、共享单车数据等,分析乘客出行时空特征,构建地铁、公交、共享单车三网融合的出行服务平台。

在建设全域慢行绿色廊道方面,天府新区以“一谷双脊三廊四河”绿道总体规划格局为主导,新建天府绿道15公里,连通鹿溪河生态区、兴隆湖等景区景点,加快形成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绿色城市休闲空间,全面提升城市慢行廊道品质。

天府新区绿道(公园城市交通试点)

07 交通防灾减灾体系韧性提升

四川地形复杂,地质灾害频发,防灾减灾也成为四川交通运输部门的一大重要任务。在多年的磨练、探索中,四川交通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交通防灾减灾体系韧性的方案。

四川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防为先,把着力点放在前端,提前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坚持以治为本,持续加强灾害治理,提高公路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坚持以救为底,扎实做好抢险救灾物资调配和应急抢通组织,高效开展抢通保通。

去年“9·5”泸定地震发生后,交通队伍是除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外第一支到达现场的行业救援力量,并首次应用动力舟桥搭建移动船运送大型机械设备,开辟水上抢险通道。响应迅速、行动高效,得益于持续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和不断提升的防灾救灾能力。

四川交通修订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轨道交通等应急预案,制定暴雨洪涝、特大地震、多灾叠加等专项预案,并常态化开展演练,基本实现应急状态下无需通知自动到厅集结、自动前出一线、自动领受指令、自动排查灾损;强化协同联动,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抗震救灾指挥部整合为联合指挥部,实现了扁平化指挥;创新提出以柔性网、明棚洞为主的长效防灾减灾技术,研发2000KJ级装配式钢箱棚洞,为路基、隧道洞口高位崩塌落石地质灾害的防护提供关键支撑。

更多交通资讯

请锁定四川交通广播FM101.7

周一至周五12:00-13:00

徐玥、彦霈为您带来的《四川交通》

蜻蜓FM可同步收听

搜索更多有关“四川未来5年交通发展 盘点四川七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