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创业养殖致富事迹

人气:223 ℃/2024-06-02 21:02:37
【导读】 回家创业养殖致富事迹,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在这个创业时代里,很多人选择回家创业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一邵阳黄鳝养殖...

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在这个创业时代里,很多人选择回家创业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邵阳黄鳝养殖第一人的黄鳝养殖致富经

邵阳县:特色养殖 梅子院鳝鱼生态养殖

在邵阳县塘渡口镇梅子院村有一个天子湖生态水鱼养殖合作社,那里养殖的可不是一般的水产鱼,而是有着水中蛟龙之称的黄鳝,合作社的负责人张红桃,用了两年的时间,成为邵阳县黄鳝特色养殖成功的第一人。

眼前这位正在打电话的男士叫张红桃,他就是生态鳝鱼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当我们来到基地时,他正在和涟源市的一家鲢鱼养殖基地互通电话,这鳝鱼养殖和鲢鱼又有什么关系,通过交谈,张红桃告诉小编,这鲢鱼是用来喂养黄鳝的,这让小编我是大惑不解。正说着的时候一辆水产运输车驶进了养殖场。

张红桃告诉小编,买的这些鲢鱼全都是用来喂食黄鳝的,为了保鲜,过称之后一筐筐鲢鱼被立马装进了大冰柜。

话说这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张红桃的养殖场采用的是网箱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具有投资较小、方便在鱼塘开展黄鳝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较简便、水温容易控制、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

制作网箱所选用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网布,网箱一般制作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积以不大于20平方米为宜,张红桃的网箱每个都在6平方米,箱体深度为?1.2-1.5米。网箱上缘四周翻卷同时缝入小指粗的尼龙绳和留出绳头便于捆绑到木桩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桩安放固定式网箱,水位较深的塘安放浮式网箱。静水池塘设立网箱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30%,有流动水的池塘其网箱面积可达池塘总面积的50%。这么高规格的养殖技术,张红桃又是如何掌握的了?

理论指导实践是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张红桃告诉小编,创业初期,他花了八万块钱,从2013年6月到10月,聘请了一位专业养殖黄鳝的师傅到基地手把手指导,另外还特意跑到南京、上海等专业研究所,请教专家、教授作理论指导。有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张红桃便开始摸索着干了起来。

张红桃讲述,目前国内黄鳝养殖一直都没有攻克人工繁殖的瓶颈,购买的鱼苗也都是野生苗,野生黄鳝都是吃活食,要想人工养殖必须要进行驯化。驯化第一阶段,张红桃选用鲜活红蚯蚓喂食,这是黄鳝的最爱,第二阶段则用蚯蚓配着鱼浆喂食,第三阶段则脱离蚯蚓,用鱼浆配合专用饲料喂食,而且喂食的时候要定时、定点、定量,培养黄鳝摄食的条件反射,另外还要驯养黄鳝的进食规律,野生的黄鳝一般选择几天进食一次,所以长势比较慢,而人工养殖的黄鳝则要增加进食频率,这样长势会相对快一些。在管理方面,主要是养护好水,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更换,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说到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养殖黄鳝,张红桃还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第一黄鳝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像我们梅子院这个地方坐落在夫夷河畔,水资源比较好,比较丰富;第二这个产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半劳力、甚至?50岁左右的妇女,只要身体健康的都能够完成各项养殖工作;第三技术难度和日常管理不是很高,而且国内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第四效益可观,形成规模之后,销售不愁?”。

成立合作社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张红桃的20亩水塘共有网箱400多个,从6月放苗,喂养至10月份停食,之后就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出售,按照去年年前28元一斤的市场价格,每个网箱可产生800至1000元的纯利润。创业第一年张红桃就尝到了甜头。

张红桃说:“黄鳝养殖形成规模以后,销售不愁,我去年第一年养殖的时候,到快过年的时候,亲朋好友都非常担心这个黄鳝能不能销售出去,开始我自己也有压力,也担心,但是跟那些黄鳝销售商一联系,?谈好价格他们自己带着车子到我基地来,不论大小全部拉走,而且价格还非常可观。”

张红桃讲述,养殖好黄鳝非常重要,但把握好市场行情同样重要,去年年前的时候,销售商到基地来不论大小统一收购的价格是在27、28元每斤,没想到年后的市场批发价格上涨到43元每斤,这眼睁睁的少赚了十多元一斤。

“从一开始我们就想,一个产业要适合自己搞,也同时能够带动老百姓一起发家致富,带动那些有创业想法的人,一起致富奔小康”。黄鳝养殖,张红桃走在了前头,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产业,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所以他成立了合作社,一个产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赚取更多的财富。

残疾人创业建养殖场,猪和鸭子不愁卖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人来喂食,鸭舍里的几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人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人员工,喂鸭子、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身体都有残疾,做起工来比较费力,可稍微慢一些,这些小家伙们就会‘******’,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忙了。”黄贵贤一边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儿子又患智力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为了挣巨额的医疗费用,黄贵贤与妻子放下村里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肉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里最大的房子,都是用养猪赚来的钱建的。”黄贵贤颇为自豪地说。

可房子建好后,黄贵贤手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而且粮所的房子也被征收回去。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我们家不是有一片地吗?荒着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里干点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从侧面“敲了敲”他的脑袋。有了妻子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立起信心,打算大干一场!

2在爱心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金缺乏,我借了贷款。后来在县残联的支持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一筹莫展。后来,黄贵贤了解到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县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县残联的支持下,2007年黄贵贤向农行借了6万元,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加上亲戚朋友的支持,他共筹集到了17万元。黄贵贤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当时能筹到那么多钱还真是不容易,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2007年8月,场房建好,猪舍盖好,黄贵贤马上引进了50头母猪,120头肉猪。可17万元很快就所剩无几了,后来,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黄贵贤穷则思变,当年他带着户口薄、身份证、残疾证和养殖场的相片,亲自到南宁百粮饲料厂求助。作为残疾人,却有如此大的信心和决心,厂方被黄贵贤的精神感动,答应黄贵贤赊饲料的请求,让其卖猪后才付款,这让黄贵贤激动了好几天。可好景不长,由于技术跟不上,加上肉猪价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黄贵贤养的第二批猪严重亏本。饲料钱没能如期汇给厂家,十几万的贷款也没有办法还,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猪连同30多头母猪都给卖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县残联向我伸出了援手。给我买猪仔,送鸭苗,选派我到南宁、崇左取经学技术,帮助我走出困境。”黄贵贤感激地说,县里的技术培训,残联每期都让他参加,现在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期数了。特别是黄贵贤的生态养殖场被定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后,县残联给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给他建鱼塘、修鸭舍、硬化道路,完善办公室、培训室等设施。在采访中,黄贵贤的手机不停地响。“黄老板,你的猪要留给我10头哦!”、“黄老板,明天我要到你的养殖场买400只鸭子。”……黄贵贤说养殖场里的猪和鸭子现在都不愁卖。

3爱心回报扶持残疾人

“我家的母猪难产,他半夜就来帮处置;我家的鸭苗,是他帮打的预防针;我家缺饲料,是他先免费提供;我家的鸡卖不出,是他帮联系老板……”对于黄贵贤的好,周边的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搞养殖难,搞生态养殖更难;用工难,用残疾人员工更难。然而,黄贵贤就是这么一个身残志坚、在创业路上迎难而上的残疾人,他搞起了生态养殖,专用残疾人员工,还帮扶周边的村民特别是残疾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黄贵贤的养殖场有猪舍500平方米,鸭舍3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0头以上,麻鸭年出栏27000羽以上,他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养殖场有三名残疾人员工,我每个月发给他们1000多元工资,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们已经在我这里工作三年多了。”采访中,黄贵贤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难处,他深有体会,他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近几年来,黄贵贤协助县残联开展党员扶残项目和阳光助残项目,已为300多个残疾户提供种猪,每年发放14吨以上饲料帮助残疾人发展养猪、养鸭项目。未来黄贵贤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争取今后让更多的残疾人到他的养殖场就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