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玛服饰 《汽车与运动》卡玛奖新鲜出炉

人气:261 ℃/2024-06-26 23:30:43
【导读】 卡玛服饰 《汽车与运动》卡玛奖新鲜出炉,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在众多编辑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下,《汽车与运动》卡玛奖终于新鲜出炉。这起码让大家在春节里有了新的谈资,也算赶上了2008年的第二班车,沙发没坐上,大家将就着坐个板凳吧。在2008年的第2期杂志才推出本...

在众多编辑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下,《汽车与运动》卡玛奖终于新鲜出炉。这起码让大家在春节里有了新的谈资,也算赶上了2008年的第二班车,沙发没坐上,大家将就着坐个板凳吧。

在2008年的第2期杂志才推出本杂志的中国年度汽车运动大奖China AnniversaryMotorsportAward――卡玛奖CAMA,对于我们这样一本以汽车运动为主题的杂志来说,确实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有句老话,叫做“好饭不怕晚”。在众多编辑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下,《汽车与运动》卡玛奖终于新鲜出炉。这起码让大家在春节里有了新的谈资,也算赶上了2008年的第二班车,沙发没坐上,大家将就着坐个板凳吧。

说到“卡玛奖CAMA”这个名字,也算是谋杀了众多编辑的不少脑细胞。在我们外刊编辑李林果的强烈要求下,中国年度汽车运动大奖ChinaAnniversaryMotorsportAward最终定名为卡玛奖,也让编辑部长达1个小时的争论尘埃落定。相信今后这个奖项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读者以及国内汽车运动爱好者,成为国内汽车运动领域最重要的媒体奖项。在这里,希望大家可以记住我们的外刊编辑――李林果,这个奖项的最终命名者。

《汽车与运动》卡玛奖目前分为两大部分:国际F1领域和国内赛事领域。请WRC以及其他国外赛事的爱好者们不要有意见,我们这样设立奖项,绝对没有轻视其他国外赛事的意思,只不过是因为F1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更高,而我们的编辑也更熟悉这个领域罢了。加之我们的编辑精力有限,目前只能先设立这两个大类。

从我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今后卡玛奖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把WRC、WTCC,Le Marts和GP2这些比赛都包括进来。这些需要亲爱的读者和我们一起来努力,请您将喜欢的赛事和内容与我们及时分享,让我们了解什么才是您的最爱。没准哪一天您的愿望就会得到满足,卡玛奖的分类里面会加入您所喜爱的赛事。那时候,您的名字会和李林果一样,成为卡玛奖历史上值得铭记的名字。

OK!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汽车与运动》推出的中国年度汽车运动大奖――卡玛奖究竟如何,还是要亲爱的读者们来评价。对于我们精心烹调的大餐,希望您可以仔细品尝。觉得好的,就多读几遍,多为我们宣传,觉得不好,烦劳您将意见反馈给我们,也好让我们及时修改,争取下一次满足您的口味。

最后在这里再吆喝一句:“新奖项开张,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中国的汽车运动,就指望大家多多捧场。”

迟到的冠军――莱科宁

颁发这个奖项给他,更多的是一种一补偿,他这些年来遭遇的痛苦金额磨难。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也许在他自己看来,拿不拿车手冠军,他都是最棒的。

曾有同事说,莱科宁永远不是一名王者。也许吧,毕竟为了一个世界冠军,他付出的太多了。多到以至于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夺冠是老天实在看不下去了,才会同情心泛滥,从指缝里漏给了他。

2007赛季,在大多数时候,莱科宁的夺冠希望都是那么渺茫。直至最后一刻,汉密尔顿的优势都要大过他许多。这种把命运交给别人来掌握的滋味,让莱科宁似乎又回到了2005赛季,和阿隆索的那次竞争一样。不过我们还是在最后时刻看到了“冰人”那份对自己的残酷,最后的3站拿到两个冠军、1个季军,即便是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也要孤注一掷拼到最后的性格让他终偿所愿。或许很多人不喜欢他这种对于胜利的执著,但是对我来说,这是颁给他卡玛奖CAMA之F1年度车手的最大理由。

当然,颁给他这个奖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是F1大赛2007赛季取得分站冠军最多的车手。6个分站冠军的成绩,是他个人的第二好成绩2005赛季,7个分站冠军。虽然这个数字比起舒马赫13个分站冠军的纪录还相差许多,但是在这个赛季,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纪录缔造者。

在2007赛季,我们依旧看到莱科宁的不苟言笑,“冰人”的称号并没有因为他进入了激情似火的法拉利就有所改变。说句实话,我也没有看到他在驾驶技术上有什么新的改进,那种努力去追求个人和赛车极限的驾驶风格依旧是他的招牌表演。虽然,离开了迈凯伦的他被迈凯伦技师指责过于损耗赛车,但是2007赛季他仍然“恶习不改”。这些,就如我在最开始所说的那样,他坚信自己的驾驶技术是最棒的,所有的磨难和失落,都是他坚持的结果。如今,他找了可以配合自身的车队和赛车,自然也就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冠军。这种个性,让我觉得他是这个奖项的最佳人选。

现在我依然相信,这个冠军是老天同情心泛滥,从指缝里漏给他的。不过我同样相信,即便是不拿世界冠军,他都是最棒的车手!

车坛幸运儿――汉密尔顿

如果不是最后和冠军失之交臂,我想给他的奖项就该是年度车手了。不过这样也好,要不然我们的这个奖项还就真找不到合适人选了。

说句实话,我觉得这个小子实在是太幸运了。虽然他的驾驶技术也没的可说,不过能在自己的第一个F1赛季就取得如此的佳绩,实在不能不说是老天对他的宠爱。相比莱科宁的好事多磨,汉密尔顿的出现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老天的不公平。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汉密尔顿一进入F1就是闪光灯的焦点,这一点对于小罗斯伯格来说,显得尤为明显。同样是GP2的冠军,可是近乎天壤之别的媒体关注度,让小罗斯伯格都没地儿去喊冤。我估计小罗斯伯格一定会想,肤色差别真就有这么大的新闻效应么?

不管怎么说,作为迈凯伦嫡系出身的汉密尔顿可以说是F1本年度最耀眼的新人,在巴西站以1分之差惜败于莱科宁,不禁使人发出“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扼腕叹息。虽然其后各种传闻纷嚣于耳,不过“小黑”的一句“我不想通过仲裁获得冠军”,也让众人见识到了这位新人的骄傲。

2007赛季,汉密尔顿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主动挑起与阿隆索的竞争,这在某些人眼中实属“目无尊长,大逆不道”。不过“小黑”对此的反应却让所有批评的人大跌眼镜,他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也许,他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定位于什么新人,在迈凯伦的多年培养下,汉密尔顿认定自己就是一名出色的F1车手,而不是谁的副手。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新人2007赛季的抢眼表现:4个分站冠军,5个分站亚军和3个分站季军,整个赛季前9站连续登上领奖台。天哪,这是一个新人么?如果不是最后几站的阴差阳错,或许我们就要庆祝卡玛奖CAMA的F1年度车手和F1年度新人花落一家了。所以说,尽管有很多人不喜欢“小黑”的咄咄逼人,但是我们仍然要把F1年度新人这个奖项颁发给他。

面对着汉密尔顿,我们在羡慕其幸运的同时,也保有一分期待:在2008赛季获得 冠军。虽然2008赛季,迈凯伦车队的赛车是否能够抱有优势还尚未可知,不过凭借着2007赛季的磨练,汉密尔顿一定会有一个不小的提高。届时如果迈凯伦赛车还能保持2007赛季势头的话,那么2008赛季的“三国演义”将会异常精彩。

火焰跃马――法拉利

被人偷了技术,依靠诉讼获得冠军,这是2007赛季法拉利车队带给观众最为直接的印象。不过我想说的是,冠军这玩意儿还真不是靠仲裁就能获得的。

法拉利在2007赛季完全走得是悲情路线,能拿到最后的冠军也算是“哀兵必胜”的结果。很多人都大言不惭地叫嚣法拉利是靠诉讼赢得了冠军,这让我十分怀疑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公理。合着法拉利的技术被剽窃,他就该奋发图强,研发出更好的去打败迈凯伦,靠诉讼解决问题就是不够光明磊落。我就纳闷了,这帮人是不是三流电视剧看多了,难道就不知道一句名言:“什么都自己解决,要警察干什么?”

说句实话,法拉利这个冠军并没有什么水分,让我们来看看莱科宁和马萨的成绩,就可以直接告诉那些叫嚣者,什么才是实力。2007赛季,两人联手拿下了9个分站冠军、6个分站亚军和7个分站季军。如果FlA没有取消迈凯伦的成绩,那么迈凯伦和法拉利最后的积分也不过是218:204。这么小的差距,再加上还是迈凯伦盗用了法拉利技术之后的差距,难道还不能说明法拉利车队的强大实力么?

不过,之所以把卡玛奖CAMA之F1年度车队的奖项颁给法拉利,除了因其取得年度车队冠军之外,多少也有安慰的意味。毕竟,谁家里遭了贼都不好受,即便是警察帮你弥补了损失,但是心里总归有些不舒服。再不给个奖项安慰一下,今后谁还会老老实实地在F1里面认真地搞研发、跑比赛呢?

我想重申一下,不管“间谍案”究竟有多少内幕,起码法拉利是货真价实的受害者。在知识版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绝对不应该对一名受害者再做出什么质疑和抱怨。现在FlA已经做出了最终判决,法拉利的年度车队冠军和莱科宁的年度车手冠军都不存在任何质疑,那么,卡玛奖CAMA之F1年度车队这个奖项对于法拉利来说,也是受之无愧的。

另外在这里我想说明一下,颁发这个奖项给法拉利车队,还有我个人一点私心。因为让托德的女友是漂亮的杨紫琼,一位典型的东方美女。这让我在投票的时候,为法拉利车队加了不少的感情分。

一人搅动F1车坛――丹尼斯

2007年对这位年岁已高的大人物影响巨大,而这些影响却又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

卡玛奖CAMA之F1年度人物必然属于罗恩?丹尼斯。在2007赛季,他一手导演的“迈凯伦双雄会”成为了各支车队里最大的笑话,并随之使得2008赛季的车手阵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外,这位迈凯伦车队的老板引发一桩“间谍案”,使得车队在极有希望拿到两个年度冠军之时,却闪电般从天堂跌进地狱:车队承受了1亿美元的罚款,2007年度车队积分清零,2008赛季赛车需经赛会特殊检验才能参赛的严重惩罚。而这件事,令2007赛季的F1赛场变成了一个与争执、犯罪、法庭和罚单搅在一起的大杂烩。

2007赛季,丹尼斯高调引进了阿隆索,这位世界冠军将自己的经验与迈凯伦车队分享,让MP4-22赛车有了飞速的进步。按照常理,阿隆索该在丹尼斯麾下备受宠爱,稳坐第一车手宝座。可惜,迈凯伦嫡系的路易斯汉密尔顿让这一切完全变了味道。如果“小黑”不是那么抢眼的话,也许丹尼斯还会好过一些,可是“小黑”的“黑马现象”他开始迟疑。对于丹尼斯来说,初登F1就能夺冠的新人显然比阿隆索蝉联冠军更有商业价值。这一刻,商人的贪婪压倒了决策者的谨慎,在媒体面前公开表示“迈凯伦并不偏向任何一名车手”的话语让阿隆索大失所望。也让整个赛季中,迈凯伦双雄的针锋相对、手足相残成为了各支车队里最大的笑话。更为重要的是,二人的纷争最终让随后的“间谍案”多了一位至关重要的证人,并且直接把迈凯伦送上了断头台。

在间谍案方面,丹尼斯的贪婪再一次毁掉了车队。迈凯伦在2007赛季直接使用了首席设计师考夫兰从法拉利获取的机密技术,使得MP4-22赛车在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显然,斯蒂芬和考夫兰都是以间谍行为直接完成从法拉利到迈凯伦的技术转换的。丹尼斯无辜地说他毫不知情,这样的话只有3岁的小孩子会相信。

其实,F1的潜规则包括了“车队间的技术泄密是不可避免的”:技术人员离职或跳槽、车手转会、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共享都会带来高端技术在各支车队间的转移。不过,这份规则并不表示你可以直接把别人的技术占为己有,尤其还是在直接盗窃的情况下。我想,2006赛季的失利让丹尼斯已然失去了理智,为了追求胜利,他选择了直接使用法拉利的机密技术。这些资料对于迈凯伦来说,简直就是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那一刻的罗恩?丹尼斯,也许并没有想到,斯蒂芬会被法拉利给揪出来。

对于丹尼斯来说,他直接制造的车手矛盾也结出了苦果。阿隆索的倒戈一击提供邮件资料证明斯蒂芬和考夫兰的间谍行为使得迈凯伦彻底输掉了最后一块筹码,也让F1历史上最大一张罚单出现在了2007赛季。

这些事件组成了一个完美的“蝴蝶效应”,最终让2007赛季的F1车坛一片大乱,成为了一场大闹剧。对于罗恩?丹尼斯而言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迈凯伦失掉了本该到手的“双冠王”。而隐含的后果就是,他失去了职业生涯继续上行的可能性,比如在FIA谋得某一重要官员的职位。而对于整个F1车坛来说,罗恩?丹尼斯制造的2007赛季大乱让2008的各支车队车手阵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争霸局面也变得扑朔迷离。所以,卡玛奖CAMA之F1年度人物当之无愧地属于这位大人物。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