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书春风带我去散步课文

人气:203 ℃/2023-05-19 16:35:27
【导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春风带我去散步课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春风带我去散步》是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口吻描写春天的散文。小编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春风带我去散步》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二年级下册语文书《春风带我去散步》课文原文...

《春风带我去散步》是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口吻描写春天的散文。小编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春风带我去散步》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春风带我去散步》课文原文

今天,窗外的风铃摇得格外好听。

春天来了!

我听见春风在窗外呼唤我:“走啊,我带你去散步!”

我脱掉了厚重的棉衣、棉帽。我连手套也脱掉了。

我拉着春风温暖的手。我们去散步。

我望着脚下的草地,小草正在变绿。

我们走到山脚下,我发现了一丛丛淡紫色的二月兰。春风告诉我:这是第一个迎接春天的花。

我们走进树林。啊,那一棵棵高大笔直的白杨树,睁着大大的眼晴。这春天的眼睛格外明亮。

我仰望高高的树梢,喜鹊正在筑巢。它要在春天里,第一个做妈妈。

春风带着我,这里走走,那里看看。

忽然,春风松开了我的手,她向着那些放风筝的孩子跑去。

我看见无数的风筝,飞向晴朗的蓝天……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春风带我去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理解文中春风带我去散步的感受以及描写的春天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课文意境,感受春天美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读中感受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春天美景的句子。

教学方法:

多读感悟积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听风的声音,以及风中摇动的风铃声。师语言渲染,同学们,刚才你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声音,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课题,读题目

二、设问导标:

1.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初读感知

1.听师或指生范读课文,感受意境

2.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读流畅。

4.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5.检查字词

1生字

2读会认的词语

3认识多音字“数”

四、自主学习,细读感悟

一学习1—5自然段

1.指生读文,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温暖”一词的意思,说说它的反义词。

3.指导读出欣喜之情,指读、齐读。

二学习6—12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春风带我去散步,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2.生读文研究,汇报中相机学习,课件出示7自然段

1完成段落填空

2理解重点句意

3指导朗读

3.出示第8自然段

1完成课文填空

2理解句意,体会拟人手法

3画出叠词,仿照再说几个

一棵棵白杨树大大的眼睛

4.放录音,听一听喜鹊的叫声,想象一下鸟儿们会对我和春风说什么?

5.放音乐

1师语言渲染,想象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风筝在飞?是什么样的?

3此时你的心情高兴吗?带着无比的欣喜,读出对春天的赞美

五、扩展延伸

作者在春天里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结合你在春天里看到的说一说

六、总结强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字卡

2.开火车读词语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形

三、指导书写

1.师示范写,生观察,发现规律。

2.生讲要领,教师总结。强调重点字的注意事项。

3.生书写,教师订正。小结。

四、巩固训练:见课后。

从情境中感受意境,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抓重点词

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训练体现层次性

以情入手,培养朗读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春风带我去散步》教学反思

我在讲授这课时,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思考:春风是怎样约我去散步的?春风带我去了哪些地方?

1、教师出示的思考题,有一定的概括性,答案在文中不同小节中出现。而我正好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学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扮演了“小老师”的身份,有模有样地带领组员小组学习,而学力水平一般的学生,也有了参与发言的机会。学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在倾听同伴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对正确答案有了自己的认识。

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精读课文时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要求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接下来,便是进入精读课文阶段。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涵义,理清文章线索,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教师把教学重点移到了指导学生欣赏佳句、美段,并能灵活积累、运用等深层次的内容上。

本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有不足,望批评指正。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