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苏教版

人气:226 ℃/2023-04-09 20:33:36
【导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苏教版,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在苏教版的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白杨礼赞一.重点字词 。蜿蜒wān yán 黄绿错综zōng 毡子zhān 锤炼chuí 主宰zǎi...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白杨礼赞

一.重点字词 。

蜿蜒wān yán 黄绿错综zōng 毡子zhān 锤炼chuí 主宰zǎi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倦怠dài 倔强juã jiàng 婆娑pï suō潜滋暗长qián 恹恹欲睡yān

旁逸斜出yì 不折不挠náo 虬枝qiú 晕圈yùn 挺拔bá 秀颀qí 鄙视bǐ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三.课文内容

1. 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 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 “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4. 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这对比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③以高昂的斗争精神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5.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石榴

一.重点字词 。

奇崛juã 枯瘠jí 辟易bì 犀利xī 玛瑙nǎo 柔媚mâi 金罍lãi 丰腴yú

唾津tuî 潜溢qián 争妍yán 皓齿hào 盎然àng 锈彩xiù 束缚fù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抗战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所著的《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剧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三.课文内容

1.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花朵——果实

2.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衬托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3.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紧 张、热 烈、急 促,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4.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 格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散步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分歧qí 蹲dūn下

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常识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四、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1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文章写个波澜:一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二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2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3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2.《散步》一文的线条比较明晰: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3.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第一处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也是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季节”。

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酷爱、对生活珍爱的人生态度。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着妙意境和深刻哲理。

4.寓意深刻的句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儿子小时候很尊敬母亲,听母亲的话,现在母亲老了,也尊重正值中年的儿子,母子之间互相尊重,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成了一家之主,这样母亲就自然而然的习惯于听从强壮的儿子了。“我”的儿子年龄还小,还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现在一切要依靠父母。

“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是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这是一种比喻象征的写法。

1.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2.初二下语文知识点归纳

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

4.苏教版初二语文目录大全

5.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书目录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